新蔡:水做的故乡别样美
王志远
我喜欢水,欣赏它的宁静,仰于它的柔情,敬畏它的不羁,佩服它的纯美!
我喜欢有水的地方,在水畔漫步,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真可谓宠辱皆忘。大有望天地之悠悠远,独吾乐于其间也。
幸好我生在一个有水的地方。它不是江南,位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胜似江南,有米有面有渔船。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楚风徽韵,豫皖风情尽显。
新蔡自古跟水有缘。夏朝初年,炎帝裔孙、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此地建立吕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9年),蔡平侯将国都迁到古吕地,史称新蔡国,新蔡由此得名。
新蔡境内有洪河和汝河两条母亲河,有星罗棋布的湖坡洼地。全县自然村庄叫洼、叫湖、叫塘、叫湾、叫潭的不下一百个,如蛟停湖、马蛟湖、代洼、阎洼、冯塘、吴湾、黄潭等等,都跟水有关。
两条母亲河象两条巨龙盘绕在新蔡大地,星罗棋布的湖坡洼地点缀其间,如水墨画,似飞龙图,美化着新蔡,滋养着人民。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洪汝河不论是雨量丰沛的夏季,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从来都是水流喘急,过滩闯关一路向东流淌。
那潺潺的流水,清澈的河水,欢快的鱼儿,嘹亮的船工号子,常引得我和小伙伴下河游泳,嬉戏捉鱼。
一个地方有山则淳厚,有水则灵秀。新蔡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水上乐园"。《新蔡县志》记载的蔡州古八景中,其中五景跟水有关,如涧头细雨、龙口新晴、戚桥陈柳、九沟渔唱、官津晚渡等。
官津晚渡是古新蔡最负胜名的八景之一,渡口位于城南关津街以北汝河之上,是春秋乃至明清时期南北通衢大道上的重要水陆码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行至蔡国境内时小憩,傍晚时分,闻听官津晚渡久负盛名,心向往之,便差子路打探。后来,为纪念孔子把厚儒之风、仁义之道播撒新蔡大地,便在关津南建子路问津台,立子路问津碑。
山有仙则名,城有水则灵。新蔡,一座因水而灵动的城市,很早就拥有内城河。古人逐水而居,古城傍水而建,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
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新蔡的先祖们,流经新蔡的大洪河在此拐了一个很大的弯,由东西转向南北,犹如一个母亲温暖的臂膀,把这片热情的土地揽入怀中。
在城内南护城河畔,先明的先祖们为弘扬孔子博学、大儒、仁义的儒家之道,修建了文庙、大成殿等儒家精神祭祀圣殿,开办了黉学、大吕书院等高等学堂。如今,大吕书院依旧书声朗朗,只是换了名称; 大成宝殿依然熠熠生辉,只是换了人间。
我不只一次参拜这座护城河畔的大成宝殿,每次站在大成宝殿门前,似乎都能听到古时豫音淮腔,看到穿了长袍马褂或胖或瘦或长或少的各路人等度着方步到院子里来,拜天,拜地,拜孔子。这里是为仁义、孝道、忠诚安排的一个家,石碑上,依然可以看到石刻:奉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其当年的神圣与威严可见一斑。
写新蔡的水,不能不写县城西街6护城河畔的一口水井,因为它是一个神话、一首传奇、一段传说。
我在县城东关上高中时,一位长在县城的同桌给我出了一道高难题,他说:“你一眼能看一百二十三眼井吗?”
我惊讶:“这怎么可能?一个人有多少双眼睛才能一下子看完一百二十三眼井?”
同学神秘一笑,说,“放学后,我带你去看个地儿,你就明白了!”
放学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出学校,在同桌带领下,我们来到县城西街护城河畔药厂门口。他指着一口用青石覆盖的水井说:“看到没?就这儿!”
我如云坠雾,这不就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吗?只是井上盖着两块青石,掏了三个水桶大小的井口。
同桌看我不解,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再仔细看看。”
我围着水井又转了一圈,似乎明白了什么,噗哧一声笑了。
我问同学:“那一百咋讲?”
同学指了指身后一棵碗口粗的柏树说:“它就是!”
这回,又轮到我谅讶了!
原来,传说中的一百二十三眼井,就是谐音“一柏二石三眼井”!
我彻底跪了,佩服开凿这口古井之人的智慧,更佩服这口古井顽强的生命力!
据说,这口古井有三千多年历史了,为夏朝凿井发明人伯夷所凿。原为土井,后为防止井沿坍塌,方便居民取水,上覆青石两块,石上凿孔三眼,遂有二石三眼井之称。不知是后人无心插柳还是故意而为,在井边栽植了一棵带刺的柏树,遂又有了“一百二十三眼井”的传说。
这口古井穿越数千年,虽经多次砌修,遇N次大旱,均不曾干涸,水质依然清冽甘甜。它是新蔡古城的一口母亲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市井中人。因而,新蔡有半城古吕半城水之称。这口井,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古井。
更为神奇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古井水质好,新蔡制药厂取井中之水生产的牛黄解毒丸称霸河南,新蔡酒厂用古井井水酿造的蔡州大曲更是一瓶难求,畅销中原。
我每次路过古井,我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多看上几眼,不只是因为它古老神奇,更是因为一个儿子对母亲应有的敬重!
新蔡古城不大,南北不过两里地,东西也就二里多。古城东西两条街道,南北一条主街一条衙门小巷,整个古城俨然成为一个"井“字,不知是先祖们对水的敬重故意为之,还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这只能留给后人无尽的暇想。
漫步青砖、石条铺就的街头巷尾,两旁古色古香、飞檐雕花的老屋灰暗斑驳,被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更显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抚摸着仁义巷疏碎的青砖,我似乎仍感受到仁义的温暖,是谁为三尺小巷争执不下,是谁开怀大度,写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千古诗篇?
我一直认为,一座城的存在是有根有魂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更是构建古镇独特人文风格的“基因”。比如茅台镇的酒魂、凤凰古城的妩媚、林县红旗渠精神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城市的魂儿。
新蔡的魂在哪儿呢?
新蔡魂儿在子路问津处栖息,在古街古巷中游走,在大吕书院朗朗的读书声中飞扬,在仁义巷千古佳话里吟唱,在洪汝河奔流不息的河水流淌....你可以透过雕花的窗棂窥视到魂儿的影子,可以在长满瓦松的飞檐上看到魂儿的姿彩,也可以在青苔如锈的石板路上与魂儿相逢......
这个魂儿,就是水的包容,儒的仁义。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魂儿,千百年来,新蔡得水乡之滋润,仁义之熏染,民风纯朴,儒风浓厚,人才辈出,走出东晋文学家干宝、商朝名相姜子牙、革命志士任芝铭、"妈妈同志"任锐(任芝铭之女,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妈妈同志,著名革命先烈孙炳文之妻)、开国将军胡炜、百米长卷大师李丁陇、抗洪英雄王新安、一代排球名将张蓉芳等一大批文人志士。
水做的故乡别样美,厚儒之乡有韵致。故乡随着东湖水库的开挖兴建、西湖公园的绝美问世,“五湖四带”景观格局的形成,城水交融、风景秀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城效果初显,一座城水交融、风景秀美、人水和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水城正以靓丽的新姿向我们走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撑着小船畅游新蔡,美丽画卷次第展开的大美新蔡将呈献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游子, 我很期待那一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