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看年报之一)
4月23日,在青岛市崂山区秦岭路6号的青岛农商银行总部大楼里,该行第三届董事会的第十三次会议正在进行,会议议题是审议该行去年的董事会工作报告以及年报等议案。董事长刘仲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稳稳地坐在会议室里面参会,而是授权委托给行长刘宗波出席会议并表决。
这是刘仲生董事长在2019年3月26日在深交所敲钟,青岛农商银行上市后的第三份年报,不知道缺席董事会的董事长刘仲生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有喜又有忧。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68.11亿元,同比增长19.07%。与渝农商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10家上市农商行2020年报相比,青农商行总资产同比增速排第一位。这或许是刘仲生可以欣喜的地方。
与同城老对手青岛银行相比较,就规模而言,青岛农商银行在资产规模(4068.11亿<4598.28亿)、营业收入(95.72亿<105.41亿)落后对方,但是在归母净利润(29.60亿>23.94亿)超过对方。在增速上,青岛农商银行在资产规模(19.07%<23.07%)、归母净利润增幅(4.77%>4.78%)低于对方、但是在营业收入增幅(9.65%>9.61%)方面略胜一筹。6项重点的财务指标,青农商行和青岛银行双方互有胜负基本打平,在青岛金融业市场上,两家依然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
可能让刘仲生真正担忧的是该行净利润增长率的近乎“腰斩”似的下滑。
2018年、2019年青岛农商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约为13.23%和16.78%,2020年却突然掉到了4.77%左右。净利润增速下滑的速度有些出人意料。
此外,该行资产质量方面两个指标也并不乐观,不良贷款余额为31.37亿元,较上年增加5.22亿元,同比增幅为19.96%;拨备覆盖率278.73%,同比下降31.5个百分点。
让刘仲生更担忧的是贷款投向的问题。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根据《通知》规定,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五类分档管理,青岛农商银行归属的第三档,“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不超过22.5%”。另外,类似青岛市的副省级城市还有2.5%的弹性调节空间。
年报显示,2020年青岛农商银行房地产贷款总额为632.49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约为29%,已超过规定上限6.5个百分点,即使算上弹性空间,也已经超标4%。《通知》给青岛农商银行留了4年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如何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贷款投向,在4年内完成监管要求,是刘仲生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两年前的3月26日,青岛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农商银行和全国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农商银行,7个涨停之后,股票从3.96元的发行价最高疯涨至10.67元,当时市场上一时风头无两,刘仲生董事长也向外透露过“百亿利润、千亿市值、万亿规模”的发展野心。而本周,青农商行股价最低仅为4.23元,总市值不过230亿左右。
两年后,面的2020年全行约29亿的利润、230亿的市值、4000多亿的资产规模,与刘仲生董事长当年“百亿利润、千亿市值、万亿规模”的野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或许,时间,只有时间才能告诉大家,面对着上面文中所提到的“喜与忧”,刘仲生董事长的“野望”最终能否成真。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