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银行开户确定控股人是什么意思(公司银行开户人必须是法人吗)

一、何谓交易银行


交易银行(又称全球交易银行,Global Transaction Banking)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公司/机构日常经营中发生的商品、资金、资本/金融资产流动而提供的高度综合、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整合原有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贸易融资及互联网金融、资产托管等优势业务,全面打造的集境内外、线上下、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为一体的银行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


摒弃传统银行业务重资产,高息差,高度依赖负债端稳定度的发展理念,交易银行反其道而行之,尝试用轻资产、低利润、高频率、强黏性等特点嵌入客户交易全流程,是银行业产品高度趋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赚金融牌照钱到赚辛苦钱的必经之路。


根据现有资料考究,国内最早设立交易银行部架构的银行是广发银行。伴随业务发展至今,交易银行部组织架构几乎覆盖行业内大部分银行。虽仍有同业以贸易金融部、网络金融部、电子银行部、现金管理部等多部门并进式架构模式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业务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笔者大致总结如下分类:因日常结算派生的支付结算类,因货物贸易派生的融资类,因服务贸易派生的担保类,因支付结算类资金沉淀派生的现金管理类,因企业上下游贸易派生的供应链金融类:

表一:

二、交易银行特征和业务模式


(一)何谓支付结算类业务?


因日常结算派生的支付结算类:银行为企业日常经营生产提供的资金清算服务,包含境内结算及跨境结算。就是银行真正意义上起家的业务,也是交易银行回归交易本质的核心。因企业贸易行为可能涉及境内部分和境外部分,业务也就派生出两条路线,境内结算和跨境贸易结算。


境内结算常见的结算工具有现金、票据类、国内信用证等,使用频率最为频繁的依然是现金、支票、商业汇票。国内信用证舶来品的属性导致使用方式较前几类繁琐,所以并未彻底普及,近几年才开始逐渐成为境内企业贸易结算的主流工具之一。


跨境贸易结算常见的方式有电汇(T/T),托收(D/A,D/P),信用证(L/C)。


1.电汇(T/T)

简单理解就是外汇跨境汇款,买方(进口商)将货款交给汇款行,汇款行普遍采用SWIFT报文形式将付款委托书传输至付款行,指示付款给卖方(出口商),从而实现跨境汇款。因为付款形式简单,且没有任何增信措施,所以电汇形式完全依赖于卖方商业信用,若采用前T/T即为先款后货,有利于卖方(出口商),若采用后T/T即为先货后款,有利于买方(进口商)。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仅靠商业信用已经无法对冲社会工程学发展带来的贸易欺诈风险,外贸企业还是更偏好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于是逐渐演变出了商业信用加银行辅助的结算方式:托收。


2.托收(D/A,D/P)

卖方(出口商)发货后,将运输单据加开具的汇票交给托收行(当地银行),利用银行自身跨境经营或同业合作等优势向境外买方(进口商)收款。


a.买方(进口商)付款后银行才交付单据的为付款交单(D/P),举个例子就像快递“货到付款”,快递公司将收到的钱打回商家。



图一


b.买方(进口商)只要在汇票上签注承兑,承诺未来汇票到期付款,银行就交付单据的为承兑交单(D/A),举个例子,就像“先用后付”,快递你只要签收了就行,体验期到了你再给商家付款。


图二


c.卖方(出口商)发货后并没有给托收行运输单据,只给了汇票就让银行去收款的为光票托收,主要用于货款的尾数、样品费用、佣金、带垫费用、贸易从属费用、索赔以及非贸易的款项。


因为银行的参与,国际贸易有了第三方的见证,托收的方式消除了买方(进口商)怕提不到货的焦虑,可是卖方(出口商)怕买方即期或远期不付款的焦虑依然没有消除。那么如果才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买卖双方都放心呢?于是又继续演变出了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信用证。


3.信用证(L/C)

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既然托收模式能让银行收款,那为何不能想办法让银行付款呢?银行综合考虑买方和卖方的需求,想出了一个绝好的用银行信用替换商业信用的赚钱方法。买方(进口商)到所在地银行(开证行),申请银行通过SWIFT报文形式给卖方(出口商)所在地银行(通知行)开立一张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凭证,付款的条件在书面凭证中有明确表述,并给这张书面凭证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信用证。如果承诺满足付条件马上付款就是即期信用证,如果承诺满足条件N天后付款那就是远期信用证。


卖方(出口商)拿到信用证看到是银行开出的付款承诺,条件就是让自己把运输单据交给所在地银行(交单行绝大多数情况与通知行一致),通过通知行邮寄给开证行就可以得到贸易款,何乐而不为。就这样,信用证诞生后的一个多世纪,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让商业银行通过开证费、通知费、审单费、承兑费等一系列因信用证业务派生出来的收费科目赚得盆满钵满。



图三


上文结算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境内银行通过SWIFT报文形式联络境外银行,那么SWIFT是什么?就不能用别的工具进行联络吗?


SWIFT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国际银行间非盈利的国际合作组织,运营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它与同业交换电文,从而完成金融交易。简单理解这就是国际间银行版微信,虽然总公司在比利时,但是实控人是美利坚,所以如果用美元、欧元这种主流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想用别的工具进行联络是没戏。但是,如果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体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你们品品咱这布局,这远见。说完了因贸易产生的支付结算服务,下面说因货物贸易派生的融资类业务。


(二)何谓因货物贸易派生的融资类业务?


因境内外货物贸易产生的支付结算业务大前提是买方有钱,卖方有货,只是双方缺乏信任从而找银行作为桥梁。那么现实货物贸易环节中,如果买方缺钱,卖方缺货,贸易还能否进行?这就派生出了货物贸易融资类业务,先说国际贸易。


1.常见的因买方(进口商)缺钱派生的业务

(1)免保开证

上文提到进口商找到所在地银行(开证行),申请开立信用证,理论上是要将自己的采购货款交给银行当作信用证开立保证金,然后银行完成信用证的开立动作。但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多和银企关系的深入,进口商的采购货款也有短缺间接导致开证保证金不足的时候,于是银行本着维持合作关系和有钱一起赚的精神跟进口商达成协议,用给进口商的授信额度替代保证金不足(敞口)的部分,但是这开证手续费也得相对提高,毕竟杠杆赚得钱得分成,免保开证就这么应运而生。


(2)进口押汇

当敞口信用证开出后,进口商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收货时间,等境外通知行将出口商提交的单据邮寄给境内开证行后,开证行会通知进口商你的提货单据已经被我控制,要想赎回请把敞口的钱结清,结果进口商一看账户一脸懵,账面余额不够补充保证金。于是立刻找银行商量,我现在钱不够,但是货转手钱马上富余,我先把单据押给你,你帮我付款。银行慌张失措,单据押给我,我又不提货帮你卖。进口商说没事,我给你开一张信托收据,货物的所有权依然是你,你委托我处理货物,我去提货销售,我愿意支付押汇融资的成本,毕竟杠杆赚得钱得分成,银行拍手叫好,进口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


进口商转念一想,押汇这个方法好,那我能不能不开信用证直接申请押汇,这样甚至可以节省开证手续费。于是找银行商量,下次我有笔业务是托收付款,你们是境内代收行,反正单据境外的托收行交给你们,干脆我继续押给你,你帮我付款,我正常提货销售,我愿意支付押汇融资的成本,毕竟杠杆赚得钱我得分享,银行拍手叫好,进口代收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


进口商脑子越用越灵活,既然押汇这么好用,我能不能主动把单据给银行申请押汇,这样甚至可以节省托收的手续费(托收的手续费理论上是出口商缴纳,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会在商品价格上对进口商进行转嫁)。于是又找银行商量,下次我有笔业务是货到付款,单据邮寄到后,我押给你,你帮我付款,我正常提货销售,我愿意支付融资成本,毕竟杠杆赚的钱你懂得。银行拍手叫好,进口电汇(T/T)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四

(3)进口代付

随着进口商脑子越用越灵活,银行也没闲着,毕竟光赚手续费只能看客户脸色,有没有可能在帮客户对外付款的时候再赚点钱呢?银行作为资金市场最大的参与方,马上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既然进口商只是需要付款,那么这款由哪个银行来付一点都不重要,干脆我帮他们找一个资金成本更低的银行来付款,而且如果我行FTP与他行FTP有价差,我当个中间商岂不是白捡钱,且对进口商的贸易过程毫无影响。于是银行与进口商达成一致,进口代付就这么应运而生,而且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期信用证项下的代付,托收项下的代付和电汇(T/T)项下的代付


图五

图六

(4)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随着合作的时间加长,进口商觉得要想贸易靠得住,还得找银行这棵大树。眼瞅着国际大宗物品价格上涨,自己的流动资金有限,免保开证的保证金不足,开证金额不够支付全部合同价款怎么办?于是又找银行商量,我现在钱不多,但是我预测我买的货物价格会越来越贵,干脆我少交点保证金,把货直接押给你们,你们先帮我开证,到时候货你们控制,我需要销售的时候拿钱赎货。如果我到期没有拿钱赎货,你们直接处置货物。银行一脸懵,你的货物我怎么控制,最后我成你的包销商了。进口商马上解释,你们找个物流监管企业,委托他帮办理提货、报关、运输、并提供仓储监管,这个费用我一起出了,毕竟杠杆赚的钱要共享,银行拍手叫好,未来货权质押融资就这么应运而生。


2.常见的因卖方(出口商)缺钱派生的业务

卖方缺货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实是缺钱去找生产商采购货物,毕竟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大部分是贸易商,虽然不排除有生产商直接出口的情况,但是占比远不及贸易商。


没钱采购:


(1)打包贷款

上文提到进口商去银行申请给出口商开立信用证后,出口商收到了信用证却犯了难,这装运日临近,我采购的钱还没有到位,这不是要眼睁睁违约么。于是找通知行商量,你看我收到了信用证,但是我钱不够,还需要采购点货物才能装船发货,我把信用证押给你,你先给我借款采购货物发货,反正发完货单据也得通过你邮寄,全程节奏你把控,等货款回来后我立即还款。银行拍手叫好,打包贷款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六


(2)出口订单融资

出口商经过跟银行的多次合作,脑子越来越灵活,既然能用押信用证的方式融资,那么押出口订单有没有机会呢?于是跟银行商量,我这笔业务是托收方式付款,我钱不够,你先给我借款采购货物发货,发完货我从你这办出口交单,我让进口商回款到在你这开立的账户,全程节奏你监控,等货款回来后我立即还款。银行拍手叫好,出口订单融资就这么应运而生。


采购后没钱:


(3)出口押汇

出口商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完毕后,取得了货运单据,找通知行办理交单手续,于是就开始进入漫长的等待期,等着进口商付款后交易结束。但是出口商着急回笼货款提高资金周转率,于是找银行商量,反正我得从你这办理交单,干脆你审核完单据没问题就把货款提前给我,等进口商付款完咱俩直接清账,规矩我懂,杠杆赚的钱大家分享,我支付融资手续费。银行拍手叫好,出口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本质就是交完单直接拿钱。如果出口商与进口商贸易结算方式是信用证,那么就是出口信用证押汇,如果出口商与进口商贸易结算方式是托收,那么就是出口托收押汇。


图七


(4)出口信用证贴现

出口押汇大多数情况针对是进口商即期付款的情况,虽然有个货运周期,但是资金占有期较短,所以出口商融资费率低。直到有天出口商收到了一张远期付款信用证,这平静的气氛被打破了。于是找银行商量,这次我收到的信用证半年后才付款,你看咱们合作那么多次,我对贸易合作的掌控力很强,我把已经被开证行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卖给你,虽然半年后才付款,但是款项只会迟到,绝对不会缺席。我继续从你这办理交单,你审核完单据没问题就把货款提前给我,等半年后回款自动清账。但银行提出条件,半年后的事儿谁都无法预测,还有汇率也一直在波动,我可以提前给你钱,但得打折(一般8折-9折),如果到期我没有收到钱,我还得找你(有追索权)。出口商拍手叫好,出口信用证贴现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八


(5)信用证福费廷

随着出口信用证贴现业务开展的越来越多,因为信用证贴现有追索权的原因企业的报表就显得不那么美丽,怎样才能业务开展和业务出表两不误呢?于是又找银行商量,你看咱们合作那么多次,对方银行不付款的可能性极小,毕竟这关系到声誉风险,你以后直接买断已经被开证行承兑的汇票得了,融资手续费我多掏点,后续就别找我了(无追索)。银行拍手较好,信用证福费廷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九


再说国内贸易,上文梳理了因国际贸易派生的的常见融资类业务,因为国内贸易所使用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舶来品,经验从国际贸易中借鉴,所以理解起来相对较容易,如果说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实际是为了解决交易时间的问题,那么国内贸易的融资产品是真的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3.常见的因买方缺钱派生的业务

(1)国内信用证

有了国际贸易的丰富经验,出口商作为买方开始将外贸经验在国内推广。国内贸易合同项下,买方与卖方异地第一次合作,双方缺乏信任,卖方告诉买方,你不用怕,咱们叫上银行一起玩儿,我做外贸的时候学会的。你(买方)去找你的开户银行(开证行)把货款当保证金存入银行,然后申请银行向我(受益人)开立书面付款承诺,将付款条件在付款承诺中列明,保证在我满足条件时,由银行向我(受益人)支付贸易款,然后你的开户银行(开证行)会通知我的开户银行(通知行)提醒我赶紧发货并按付款条件准备单据。这样你不用担心我不发货,我也不用担心你不付尾款,何乐而不为?买方一听豁然开朗,立刻与银行商量模式并达成一致,国内信用证就这么应运而生。而且根据承诺付款时间的不同,分为即期国内信用证远期国内信用证


图十


(2)免保开证

随着买方与卖方合作的深入,合同金额越来越大,买方采购货款也有短缺间接导致开证保证金不足的时候,于是找银行商量,本着维持合作关系和有钱一起赚的精神跟银行达成协议,用自己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替代保证金不足(敞口)的部分,但是这开证手续费也得相对提高,毕竟杠杆赚得钱得分成,国内信用证免保开证就这么应运而生。且随着国内信用证逐渐在国内普及,免保开证才是主流开证方式。


(3)国内信用证买方押汇

国内信用证开出后,买方(申请人)开始进入等待期,因为是国内贸易,所以运输周期较国际贸易短,很快就收到了开证行的通知,你的提货单据已经被我控制,要想赎回请把敞口的钱结清。买方(申请人)万万没想到卖方这么快就发货,自己的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于是找银行商量,干脆我把单据押给你,你帮我付款。银行慌张失措,单据押给我,我又不提货帮你卖。买方说没事,我给你开一张信托收据,货物的所有权依然是你,你委托我处理货物,我去提货销售,我愿意支付押汇融资的成本,毕竟杠杆赚得钱得分成,银行拍手叫好,国内信用证买方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十一

(4)国内信用证代付

买方(申请人)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正值月末,买方(申请人)又来办理押汇,结果银行规模紧张,于是通过学习海外代付,找到了国内业务落地的可行性,既然买方(申请人)只是需要付款,那么这款由哪个银行来付一点都不重要,干脆我(开证行)帮他们找一个规模充足,资金成本更低的银行(代付行)来付款,这样不用占我规模,而且如果我行FTP与他行FTP有价差,我当个中间商岂不是白捡钱,且对买方(申请人)的贸易过程毫无影响。于是银行与买方达成一致由买方发起代付申请,国内信用证代付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十二

(5)未来仓单质押融资

随着合作的时间加长,买方发现与银行合作才是拓展业务规模的法宝。眼下这笔合作卖方要求先款后货,而且先款的支付比例越高可以享受到的折扣优惠越大,但是买方囊中羞涩,找卖方协商,货我诚心要,但是支付比例能不能小一点。卖方不妥协,因为供不应求,全款上门提货的买方大有人在,碍于与买方的合作基础,告诉买方:你去找银行协商,把提货权质押给银行,让银行帮你付款。然后让他委托个熟悉的物流监管企业帮办理提货和入仓监管,把仓单放在银行监管,但是这个费用肯定得你出,你补足了代付款,他给你仓单提货。买方一听豁然开朗,马上找银行协商,银行拍手叫好,未来仓单质押融资就这么应运而生。


4.常见的因卖方缺钱派生的业务

(1)国内信用证打包贷款

卖方(受益人)收到国内信用证,但采购备货资金不足,于是找通知行商量,你看我收到了国内信用证,但是现有资金不够备齐货物没法发货交单,我把国内信用证押给你,你先借款给我采购货物发货,反正发完货单据也得通过你邮寄,全程节奏你把控,等货款回来后我立即还款。银行拍手叫好,国内信用证打包贷款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十三


(2)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

卖方(受益人)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完毕后,取得了货运单据,在去银行(通知行)交单的路上,接到企业采购的电话,最近市场火热,商品价格变动频繁,于是卖方(受益人)找到银行(通知行)商量,反正我得从你这办理交单,干脆你审核完单据没问题就把货款提前给我,等开证行给你打款完咱俩直接清账,我支付给你融资手续费。银行同意,但是提出要求,如果开证行到期没付款,那么还得找卖方还钱(有追索权),卖方(受益人)拍手叫好,于是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十四


(3)国内信用证议付

卖方(受益人)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完毕后,取得了货运单据,在去银行(通知行)交单的路上,接到企业采购的电话,最近市场火热,商品价格变动频繁,于是卖方(受益人)找到银行(议付行)商量,干脆我把单据卖给你,你寄单完毕等开证行确认付款后,就扣除融资成本把剩下的钱给我。银行拍手叫好,国内信用证议付就这么应运而生。(现实中,国内信用证中会指定议付行,一般通知行和议付行一致,所以可以在通知行直接办理议付)


图十五


(4)国内信用证福费廷

随着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和国内信用证议付业务开展的越来越多,因追索权原因导致企业报表显得不那么美丽,卖方(受益人)马上想到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经验,于是又找银行商量,你看咱们合作那么多次,开证不付款的可能性极小,毕竟这关系到声誉风险,你以后直接买断已经被开证行承兑的汇票得了,融资手续费我多掏点,后续就别找我了(无追索),国际市场都这么合作的,国内肯定也有可行性。银行拍手叫好,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就这么应运而生。


图十六


看完常见的卖方融资方式,读者可能会好奇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国内信用证议付、国内信用证福费三者的业务模式如此相似,那么有何区别呢?有必要并行这么多种模式趋同的产品吗?


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更强调权利质押,权利是单证一致时要求开证行付款的权利,按此逻辑线性外推主要受约束的是民法典中的担保物权相关,银行对卖方有追索权,且办理押汇并不限制办理银行。


国内信用证议付更强调票据义务,购买票据后就享有票据项下的权利,按此逻辑线性外推主要受约束的上位法是票据法,银行对卖方有追索权,且办理议付一般情况有指定议付行。


国内信用证福费廷更强调开证行的付款义务,和包买行的付款请求权,若付款请求权自身存在贸易瑕疵,包买行也承担一定风险,按此逻辑线性外推受到民法典中的担保物权约束;因为包买行买断汇票是基于开证行的付款承诺,按此逻辑线性外推则受票据法约束。国内信用证福费廷银行对卖方无追索权,且办理福费廷不限制办理银行。


(5)保理融资

上文提到的融资方式均围绕结算工具展开,但是作为市场中赊销的卖方(债权人),遇到强势的买方(债务人)是经常遇见的,谁强势谁占对方的账期,如果买方(债务人)没有给自己开立国内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等远期结算工具,卖方(债权人)除了拥有对买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请求权外,两手空空只能干等。这就派生出了以应收账款转让为基础的保理融资业务。


保理业务的核心是应收转款的转让,且根据是否通知债务人确权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根据银行是否对卖方(债权人)有追索权分为有追保理和无追保理,根据业务开展与应收账款是否一一对应分为逐笔保理和池保理,根据保理业务占用买方和卖方在银行的额度不同分为正向保理和反向保理等。


图十七

5.现阶段因货物贸易派生的融资类业务发展有何痛点?

(1)国际证业务

境外二级市场对信用证开证行非常挑剔,本应高度尊重客户意思自治原则的开证业务因境外福费廷市场的价格歧视,间接传导至境内开证行的选择。即与境内票据贴现市场的一二三类行歧视程度相当,对口、中、工、农、建等国字头银行的认可程度远大于其它头部股份制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头部城商行依然需要境内寻找代开行才能完成业务落地,业务开展需占用代开行对自身的同业授信额度,根据市场价从0.03%-0.12%不等的代开手续费,让本就微薄的开证利润被雁过拔毛。


(2)国内证业务

国内信用证发展历程一直较为坎坷,相较于国际信用证作为国际主流结算方式之一,国内信用证在国内结算方式中存在感欠缺。


原因之一是国内信用证是舶来品,受国内传统贸易文化中“钱货两清”的逻辑影响,大到企事业单位小至中小微企业对于国内证的接受程度均相对较弱。相对于传统的现金转账结算和商业汇票结算,信用证结算方式复杂程度较高,且部分银行为佐证贸易真实性,要求企业提供的发票金额,发票原件签注覆盖率,提供发票时效性过分严苛,增加了企业操作难度。


原因之二是进口信用证是为了解决商业道德风险而滋生的产物,但在国内贸易环节,国内证融资属性远大于结算属性。因境内交易流程较跨境交易流程短,单货分离的结算特征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性,间接放大了道德风险。


原因之三是国有银行推广的结算产品,股份行和城商行会纷纷效仿以发展自身业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若部分银行推广不达预期,则会引起客户群体的业内流动,导致自身客户流失。进而国内证在一般贸易项下持续处于雪藏状态。


2017年后随着国内融资租赁行业迅速发展,国内证重出江湖,规模与日俱增。货币环境相对宽容的年份,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低廉,资产荒现象频现,国有大行及头部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指标完成几乎无望。不少银行吸取了2011-2012年的放水刺激的经验教训,不敢轻易“挥霍”资金,防止一个小经济周期之后产生不良贷款。此时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作为优质资产的特性就被在同业放大,成为国有大行季末年末冲量的首选产品。但因中小城商行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或业务发展较欠缺,几乎无法涉及国内证业务市场,缺乏推广间接导致客户结算选择面收窄,客户长期回避国内证作为结算方式更不利于业务发展。


(三)何谓因服务贸易派生的担保类业务?


“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证书,也属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应申请人或委托人的要求向受益方开出的,担保申请人一定履行某种义务,并在申请人未能按规定履行其责任和义务时,由担保行代其支付一定金额、或作出一定经济赔偿的书面文件。”


1. 常见的融资性保函有哪几种?


(1)境内业务融资性保函

①借款保函

是指借款人向银行申请对贷款人出具的书面承诺,承诺若借款人到期违约未归还贷款本息,则银行将向贷款人进行赔付。举例说明:


情况一,张三找A银行贷款,A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不足,便推荐张三向自己申请对B银行开立借款保函,然后张三拿着借款保函去B银行申请贷款,大幅提升贷款获批成功率。


情况二,张三找B银行贷款,B银行不认可张三的风险缓释措施(抵押物或担保人不符合B银行准入要求),于是张三找A银行贷款,但A银行信贷规模不足,便推荐张三向自己申请对B银行开立借款保函,然后张三拿着借款保函去B银行申请贷款,将借款保函作为风险缓释措施替代之前不被认可的抵押物或担保方式,大幅提升贷款获批成功率。


借款保函的核心作用就是银行充当保证人,将商业信用升级成为银行信用,弥补借款人自身信用或资质的瑕疵部分或因保函开立行自身规模不足导致的无法放款问题。


②透支保函

是指银行为申请人使用他行的法人透支账户出具的保函,保证如果申请人未按协议约定如期归还透支金额,则赔付申请人应还的本息。透支保函是时代的产物,曾经是为了解决中资企业境外分公司在境外银行开立法人账户透支问题,但目前随着企业跨境资金池的普及,境内外闲置资金已经可以实现有效统筹分配,透支保函实用性降低。


③租赁保函

承租人申请银行向出租人出具的书面承诺,承诺自己不能按期支付租金及利息时,出租人可以向银行索赔,要求银行承担租金及利息的给付责任。对于承租人来说,节约了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的使用,对于出租人来说,规避了租期长导致的不可控风险因素。


(2)跨境业务融资性保函

①借款保函

A.内保外贷

内保外贷是指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开具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提供融资担保,境外银行据此向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信用流:境内企业信用额度-境内银行保函(担保人)-境外X行


资金流:境外X行(债权人)-境外企业(债务人)


B.外保内贷

外保内贷是指境外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开具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提供融资担保,境内银行据此向境内企业发放相应贷款。(外保内贷与内保外贷业务模式完全对称)


信用流:境外企业信用额度-境外银行保函(担保人)-境内Y行


资金流:境内Y行(债权人)-境内企业(债务人)


C.内保外债

内保外债业务是企业占用自身外债额度,由境内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提供融资担保,境外银行据此向境内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信用流:境内企业信用额度中外债额度-境内银行保函(担保人)-境外X行


资金流:境外X行(债权人)-境内企业(债务人)


D.跨境直贷

跨境直贷业务是指境内企业占用自身信用额度向境内银行申请,开具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提供融资担保,境外行据此向境内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信用流:境内企业信用额度-境内银行保函(担保人)-境外X行


资金流:境外X行(债权人)-境内企业(债务人)


②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简称SBLC)又称担保信用证,是指不以清偿商品交易的价款为目的,而以贷款融资,或担保债务偿还为目的所开立的信用证。


据现有资料考究,备用信用证诞生于美国,因当时的强监管背景下,禁止银行为第三方债务提供担保,于是时代的产物备用信用证应运而生。其在形式上与进口信用证类似,具备结算功能,但是骨子里的本质却是保函,以担保功能为主,因其多重属性导致不同银行对备用信用证的分类归属均有所不同。在历史背景和双重身份的烘托下,备用信用证SBLC这个简称细细品就发现真的意味深长。也正因为备用信用证保函的本质,也让其在融资借贷领域大放异彩,跨境融资业务中通过备用信用证提供增信的需求与日俱增,能与备用信用证结合开展的业务种类和形式急剧扩张。


2. 常见的非融资性保函有哪几种?


(1)因工程派生

①投标保函

由投标人向银行申请对招标方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投标人在招标有效期内不撤标、不改标、中标后在规定时间内签定合同或提交履约保函,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招标方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举例说明,张三公开招标,要盖楼,要求投标人投标期间需要缴纳30万元保证金直至开标结束,李四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投标保函,存入10万元保证金,加上自己的授信额度20万元,开立30万元投标保函去投标,节约流动资金20万元。


投标保函的核心作用是加杠杆替代投标人的保证金,保证其流动性。因部门工程投标保证金锁定时间较长,所以投标保证金实际一直是银行极度需求的绿色存款,投标保函虽然可以保证客户资金流动性,但银行会在中间业务收入和存款之间权衡性价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②履约保函

由承包方或供应方向银行申请,向受益人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承包方或供应方履行合同相关约定,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举例说明,张三委托李四铺路,要求李四铺路期间需要缴纳10万元保证金直至工程结束,李四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履约保函,存入3万元保证金,加上自己的授信额度7万元,开立10万元履约保函给张三,节约流动资金7万元。


履约保函的核心作用是替代承包方或供应方的保证金,保证其流动性。


③预付款保函

由承包方或供应方向银行申请,向受益人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承包方或供应方收到受益人支付的预付款后履行合同相关约定(一般是作为启动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受益人的索赔要求返还预付款。举例说明,张三委托李四铺路,给李四预付款10万元,要求李四承诺将预付款10万用于铺路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但怕李四忽悠自己挪用资金。李四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预付款保函,存入3万元保证金,加上自己的授信额度7万元,开立10万元预付款保函给张三,节约流动资金7万元。


预付款保函的核心是增信和杠杆替代保证金,将商业信用提升为银行信用的同时保证自身流动性。


④维修保函

由承包方或供应方向银行申请,向受益人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承包方或供应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更换和维修义务,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举例说明,李四帮张三盖完楼,李四申请张三把维修基金10万先退给自己使用。张三怕李四忽悠自己,退了钱以后不维修。李四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维修保函,存入3万元保证金,加上自己的授信额度7万元,开立10万元维修保函给张三,提前获得维修基金。


维修保函的核心是增信和杠杆替代保证金,将商业信用提升为银行信用的同时保证自身流动性。


⑤尾款保函

由承包方向银行申请,向工程业主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当工程完工质量标准与合同约定不符时,承包方退还工程尾款,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工程业主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举例说明,李四帮张三盖完楼,李四申请张三把工程尾款10万结算给自己使用。张三怕李四忽悠自己,退了钱以后工程是豆腐渣工程。李四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尾款保函,存入3万元保证金,加上自己的授信额度7万元,开立10万元尾款保函给张三,提前获得工程尾款。


尾款保函的核心是增信和杠杆替代保证金,将商业信用提升为银行信用的同时让承包方提前获得工程尾款保证自身流动性。


⑥工资保函

由承包方向银行申请,向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承包方按照合同规定,足额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付款,保证工人利益。工资保函核心是增信,将商业信用提升为银行信用。工资保函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农民工欠薪问题难解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等于行政主管部门让承包商给付薪环节买了一个保险,若违约则保险赔。



易混淆的工程类保函示意图

(2)因货物贸易派生

①海关关税保函

由进口商向银行申请对海关出具的付款承诺,保证进口商按海关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海关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支付。常见于“先放后征”类货物和企业(加快货物流通,越合规越便利);进口商在境外从事工程建设、展览和展销等过程中,有关设备、器械等物品临时进入本国或他国关境(如举办国际赛事,赛事主办方入境的各种设备);国家相关进口商品减免税政策未明确税率的相关商品货物进口;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企业进口料件(保税原料进口,产成品出口)


②付款保函

由买方或业主向银行申请对卖方或承包方出具的付款承诺,保证卖方或承包方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后自己如期付款,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卖方或承包方的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举例说明,张三委托李四盖楼,李四怕自己盖完楼张三不付钱,张三掐指一算,去银行开立付款保函给李四,消除双方的不信任。


付款保函的核心是增信,将商业信用提升为银行信用。(付款保函也可以出现在工程中,注意区分“预付款保函”区别,上方易混淆的工程类保函示意图有展示)若保证内容为卖方或承包方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后若干日后才付款,或按合同约定分期分批付款则为延期付款保函


③保释金保函

船舶运输中,因事故或合同等纠纷船舶被法院扣留,赔偿金额暂不确定时,需要缴纳保释金后才予以放行。此时船舶所有人向银行申请对扣船法院出具的书面承诺,保证船舶所有人按照规定向扣船法院缴纳保释金,如违约则银行将根据扣船法院索赔要求按保函中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保释金保函可有效避免船舶所有人因船舶被扣押无法运营而产生的各种损失。保释金保函的核心作用增信替代船舶所有人的保证金,保证其流动性。


下面列举一些近年来鼓励使用保函的政策类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明确了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


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工程建领域保证金保函替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财管[2017]49号)


要求中央企业作为建设方在境内新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在招标公告等文件中指定必须使用现金保证金方式,不得对施工企业使用银行保函等代替现金保证金设置障碍,不得拒绝施工企业以银行保函方式纳保证金


《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建办市函〔2018〕339号)


明确全面推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制度。到2020年,各类保证金的保函替代率提升30%;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全部采用见索即付保函。


《关于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通知》(建办市[2019]8号)


再次要求推行银行保函替代保证金,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严禁向民营建筑业企业收取其它保证金。对于保留的上述4类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民营建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人社部发〔2021〕65号)


工资保证金可以用银行类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保函替代,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探索引入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施工总承包单位可选择以银行保函替代现金存储工资保证金,保函担保金额不得低于按规定比例计算应存储的工资保证金数额。


综上所述,因为近年政策的大力助推,服务贸易派生的担保类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保函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增加信用和杠杆作用,所以保函的名目多种多样,保函业务发展的好坏与银行法务部的水平高低和勤奋程度承正相关,也是各商业银行角逐的分战场之一。

(四)何谓现金管理服务类业务?


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科技平台,以客户流动性管理为核心,以多种产品组合为内容,将账户管理、收付款服务、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信息服务、定制化现金管理金融服务等进行有机组合,为客户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


1. 现金管理服务业务有哪几种?


(1)账户管理类

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实时一体化的账户服务,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经营场景需求的账户管理体系,并实现分账体系管理内账户查询、清分、支付、对账等功能的产品。举个例子就是一个储物篮分隔为几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依然属于储物篮的一部分。


账户管理类产品在各商业银行实际名称五花八门,并随着各商业银行科技赋能的增强和互联网业务的推广,针对客户行业和不同性质演变为类互联网场景类平台,在平台内通过不同模块实现客户分账管理需求。作为现金管理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分账管理业务彼时如火如荼之际,主要客户群体即为市场非银行支付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借助自身客户准入门槛低等特点拓展商户与自己签约,承诺帮客户提供收款及资金清分等服务赚取服务费。自身则作为大商户与银行签订现金管理服务协议,将底层客户作为自身账户体系的一部分进行管理。银行提供的分账管理服务让非银行支付机构如虎添翼,没有支付牌照却把通道费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政策的灰终究会变白。


“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会同13部委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银发〔2016〕112号)内规定开展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并于2016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答记者问》中,对无证经营行为明确了范围:


“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无证经营银行卡收单核心业务。一是开展商户资金清算,即所谓“二清”行为。无证机构以平台对接或大商户接入支付机构或商业银行,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结算;二是从事其他收单核心业务,包括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等业务活动。


第二类是无证经营网络支付业务。一是采取“大商户结算”模式,即用户支付资金先划转至网络平台账户,再由网络平台结算给其平台下挂商户;二是开立类支付账户的电子钱包,具有充值、消费、提现等支付功能。


第三类无证经营多用途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一是单用途预付卡机构擅自扩大应用范围,实现跨法人商户应用,如一些地方的公交单用途卡跨领域、跨地区拓展使用;二是无证机构发行与受理跨法人、跨领域、跨地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


政策的出台让账户管理类业务回归了本质,各商业银行开始排查清退已签约的无牌照支付机构,一度火热的业务氛围也逐渐归于平静。


(2)收付款服务类

商业银行为客户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不同结算账户间的批量收款、支付、资金归集、账户管理等功能的产品。举个例子就是自己不同的储物篮之间甚至别人的储物篮都可以任意进行空间的使用和物品的回收。


因收付款服务类产品需要基于通过专线前置机或互联网直连等形式与企业ERP完成银企直连,且产品模式搭建完毕即能实现“跨行揽存”的心愿,所以本产品的竞争市场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主战场,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的科技硬核实力从此处得到验证,纷纷展开接口攻防升级战,保留自己的存款果实。一般企业会选择多家银行产品同步测试体验,业务开展过程需要企业自身科技人员或企业ERP厂商服务人员与银行科技人员之间互动联调测试,所以基本ERP软件厂商和银行相关科技人员的互动性决定了业务推动进度,银行产品的功能体验、企业财务人员的软件使用习惯、企业愿意承担的业务服务费用加权平均后决定了最终花落谁家,不变的还是那句老话,好用不便宜,便宜不好用,如果能免费,功能不全不介意。


(3)流动性管理类

商业银行为集团客户内部提供的账户间资金调度类产品,可以有效使用集团整体的闲置资金,规避资金缺口,达到降本增效的管理效果。常见功能有支付控制管理,资金归集及资金下拨,集团现金池,委托贷款等。举个例子就是妈妈管理孩子们的储物篮,实现家庭资源的统筹分配。


若服务对象是跨国集团,为响应央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通知》(银发[2015]279号),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实现功能与境内资金池类似,受一个跨国集团只能设立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条件限制,各大商业银行跑马圈地的进程永不停息。举个例子就是丈母娘管理女儿和女婿的储物篮,实现跨家庭资源的统筹分配。


流动性管理产品的核心就是以规则限定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帕累托最优。但完全竞争市场客户稀缺,现处于存量市场的博弈,并未进入增量市场环境中。


(4)投融资管理类

商业银行针对客户日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临时结算资金缺口和资产统筹管理提供的资金/资产融通便利化服务类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客户临时性资金需求,提高客户金融资产流动性。常见功能有法人账户透支、资产池融资等。举个例子就是给自己的储物篮外面加挂一个小储物篮,当内部空间不够使用的时候利用外部空间;同时给自己的储物篮内部添加自动整理融合功能,实现物品的整合和分散再利用。


投融资管理类产品的发展速度受制于商业银行风险审批偏好。如法人账户透支额度需要纳入单一或集团客户的综合授信额度进行管理,相当于给客户对公账户办理了一张还款期为90-180天不等,且不能取现的信用卡。虽然透支利率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但资金使用期限不如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加之对办理客户的资质和既往银企合作关系要求较高,往往宣传效果大于实用效果。


资产池业务的发展取决于商业银行科技系统的联动性,资产池业务的核心是用流动性资产质押享受融资便利性。鉴于目前业内使用最成熟的入池资产即为现金和票据资产,所以笔者仅以票据池举例。各商业银行纷纷选用票据池业务作为尝试对自身业务逻辑和多系统协调性进行验证,以控制科技成本。首先通过保证金或电子票据入池储水完成风险缓释,最后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完成票据的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出池全新票据。听上去如此简单的业务模式为什么会成为系统架构的验证神器呢?客户一般在企业网银进行业务发起,票据能否入池看得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同业额度,票据能否出池看得是客户在银行的授信额度,作为风险缓释措施的票据池水位又是由保证金和票据共同构成,保证金的划转冻结和解冻涉及到客户的保证金账户和结算账户,最后票据出池又要牵扯到银行的票据系统。发生一笔业务贯穿银行系统前中后端,如果中间毫无人工参与均由系统判定自动化完成,那么恭喜贵行的科技系统架构是行业翘楚。


2. 现阶段现金管理服务业务发展有何痛点?


现金管理服务所依托的科技系统前期投入巨大,且高度依赖商业银行自身整体科技系统的交互能力,即表面看似并联架构的业务板块模型,实际交互中往往会呈现出串联模式,在科技系统架构设立之初,往往无法预期产品演变路径和监管政策需求,所以现金管理服务业务发展之路受银行自身科技系统内核架构制约严重。


受制于二十世纪末期国内科技发展程度,科技系统等硬件支持在银行业产生的差距尚不明显,各商业银行依然追求重资产规模滚雪球,高息差吃利润,以“小米加步枪”的人海战术发展模式争夺市场主动性,关注焦点尚未向科技软硬件转移。随着本世纪初世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普及和互联网巨头崛起,科技赋能对互联网巨头资产规模和利润的贡献程度成指数式提升。传统金融企业在科技领域差异明显,与互联网巨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国有行及部分头部股份行痛定思痛,开始在行内科技软硬件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疯狂投入,但是科技系统的整合和重塑需要的周期长,且短期对利润持续成负贡献,若按银行现有薪酬体系对科技人员进行考核,又会加速科技研发人员流失,进一步导致让逐个团队分散开发的不同产品模块延续性难以保证,屡次陷入前期投入成本完全沉没的尴尬局面。于是业内纷纷采取少量自身科技人员结合大量外包科技人员的组合形式进行科技系统的研发之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外包科技人员“有技术不加班”与自身科技人员“无技术硬加班”的行业共性让科技系统的开发进度几乎沦为所有商业银行内部的重要槽点。


(五)何谓供应链金融业务?


基于产业全生态系统构建的业务体系,与单一企业上下游生产销售息息相关,基于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评估,赋予上下游企业资金融通便利性,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近年来供应链业务的被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随着2020年6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到同年9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供应链业务已经被政策推至时代浪潮之巅,亦是各商业银行逐鹿中原的主战场。


1. 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常见模式有哪几种?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处于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企业一般被称之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基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牢牢把控商品定价权,对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起中流砥柱作用。借助核心企业的强势地位,派生出正向保理和反向保理两种业务模式,核心差别为占用哪方的银行授信额度。正向保理占用卖方(供应商)自身授信额度,反向保理占用买方(核心企业)自身授信额度。


(1)正向保理模式

正向保理模式相对传统,卖方基于与核心企业或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相关企业的贸易背景,转让应收账款给商业银行,银行根据卖方自身资质给予一定的授信资金支持,同时赚取息差收入和保理费。


(2)反向保理模式

反向保理模式有人则会问,核心企业怎么愿意让供应商占用自身授信额度融资?答案是核心企业可以光明正大充当“影子银行”,通过在交易环节商品价格间接传导至供应商,获得融资环节信用利差部分的收益;而供应商交易环节损失的收益远低于自己找银行融资的成本;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息差收入、保理费一举三得,所以业务模式一拍即合。


(3)货押模式

除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还有以盘活库存为目的现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但是该业务模式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处境,整体呈现南松北紧。按照正常逻辑推演,一个存货周转率正常的企业不会产生大量库存积压,企业出现库存积压即反映商品市场认可率偏低,商品变现能力变差。用低流动性质押物融资本就不符合商业银行挑剔的眼光。加之部分商业银行“成也钢铁,败也钢铁”的心理阴影,但凡经历过钢贸滑铁卢的商业银行对于该模式融资一律持谨慎态度。业内头部物流企业为打破银行对货押模式的刻板印象,近两年核心企业提供类似于24小时云监管云监控服务概念,依托自身强大的信息流、物流、仓储等比较优势分摊银行的货物监管职责,且当融资经销商发生信用风险或质押货物市场价格出现巨幅波动不能补充保证金时,核心企业提供质押货品的处置及资金回笼跟踪甚至差额补足义务,确保商业银行利益不受侵害。东南沿海地区因地理环境优势和海运系统的成熟具备天然开展便利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重新接纳货押模式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一种。


2.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有何痛点?


互联网巨头的崛起让商业银行彻底体会了构建平台生态的重要性,智能时代数据就是最具价值的资产,拥有供应链业务平台才能最大化收集业务信息为后期业务迭代和系统升级打下基础。


然而盯住供应链生态市场大饼的食客不只是银行,作为供应链生态中绝对C位的核心企业更具备天然的信息获取优势,行业内符合标准的核心企业大比例为央企或央企一二级公司、本地龙头国企或知名民企,企业经营均具备集采购、研发、生产、运输、销售、财务管理等为一体的供应链控制系统,企业供应链控制系统经过多年完善,已经成熟稳定,仅欠缺融资功能,对于企业来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系统开放接口与商业银行对接,作为自身系统架构中融资功能部分,随着对接的商业银行数量增多,融资企业的选择范围变大。随着时间推移,为适应市场化竞争和业务专营化需求,部分央企联合成立的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打造航母级别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夸大市场竞争优势。


但放弃构建供应链生态平台绝对不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特色,本着军备竞赛式的核心打法,避免因自身平台缺失造成了客户营销阶段的接触体验下滑。各大商业银行都开始构建自身的供应链生态平台,并逐步打通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业务平台的连接,完成银行自身业务一体化的体验。但平台的使用毕竟还得靠企业,所以邀请核心企业入驻平台,邀请供应链生态中上下游企业通过平台注册线上完成融资成了跟地方政府商务部招商引资一样的困境,商业银行计划通过自建供应链生态平台获得企业贸易流、交易流、客户资源等关键数据资源的愿望存在一定程度的壁垒。


供应链金融服务本意为借助核心企业的品牌效应,为供应链生态中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完成供应链纵向及横向延展,由线逐渐发展成面,注重的是生态闭环。实际业务开展环节中,因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及风险偏好的差异,对于供应链生态中上下游企业融资准入标准尚未形成统一。部分银行采用白名单制管理待融资上下游企业,即由核心企业自选上下游企业形成白名单,银行仅对白名单范围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无形中对供应链生态内未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造成了挤出效应,从而间接影响了供应链生态平衡。认可生态链某公司产品或服务,但不认可该公司信用,且依然允许该公司存在于供应链生态中这无疑是个伪命题,极易滋生商业体系内的道德风险。


若银行出于供应链生态整体考虑,对上下游企业提供无差别授信支持,又对自身风险管理控制提出严峻挑战,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并未针对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运转特点单独建立风险审批模型,未将关注重点从企业信用风险转移至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闭合性,业务落地环节不易推动。秉承着业务边推动边改进的发展方式,部分国有银行将普惠金融投放指标与供应链金融模式相结合,以普惠金融风险审批模型推动供应链业务发展。表面看似一举两得,一是短期凭借普惠资金成本优势完成投放指标,减轻中小型供应商融资成本符合国家大力支持实体企业的政策指引;二是稳固融资主体供应链生态中的生态位置。长期看若货币环境较当下趋紧,或审批风格趋严,则加剧了供应链生态整体的不稳定性。


三、交易银行未来何去何从


纵观市场,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将交易银行作为未来自身转型发展方向,重资产业务向轻资产业务转型,持有型资产向交易型资产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无比。


交易银行业务涉及范围几乎占据银行半壁江山,交易银行成长史就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从最初提供结算服务,到客户因为贸易或生产出现资金缺口时以自有资金提供垫资服务,到基于垫资服务演变成熟后转型为融资服务,也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从中间业务收入转向息差收入的过程。商业银行在国内作为典型的社会资金控制调节器,成也放水,败也放水。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大和风险敞口的扩张,单纯依赖重资产和高息差的旧路已经寸步难行,加之我国经济发展和地区分化导致的资产价格极度分化,负债端稳定程度大不如前,商业银行选择向交易银行转型,回归自己的本源,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忘初心”。


但现阶段交易银行业务发展对科技技术依赖程度远大于对业务模式依赖程度,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系统在设立之初的底层架构和宏观格局就要经受考验,依赖传统的“补丁式”完善系统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对商业银行在科技系统的建设投入提出了灵魂拷问,犹如研发芯片,面对一个成本巨大的可能失败且无法回本的项目,究竟采用重资产投入模式放手一搏,还是轻资产投入模式等业务在市场逐渐成熟后再模仿行业先进搭建自己的科技架构,将科技试错成本让出的同时,也可能让出一半的市场用户。


商业银行业务从协同走向分工,最终还会从分工走向协同,这其中不变的主题是客户需求。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区块链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元宇宙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银行业务与企业日常经营的界限会越来越弱,未来银行甚至会彻底幕后化提供嵌入式隐形服务,客户几乎是全流程沉浸式体验传统银行业务,如何能踩上下一波科技浪潮不掉队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道。


最后,人才作为二十一世纪贯穿始终的主题,未来交易银行板块的人员构成应该是科技人员比重远大于金融专业人员,复合型思维人员将成为交易银行板块稀缺的人力资源,应加强对人员培养,用体系化思维解决交易银行体系化问题,用跨专业的眼光破解交易银行发展瓶颈之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