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香港软件公司排名,香港排名前十的财务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在上市传闻流传许久之后,商汤科技终于正式踏上了IPO之路。8月28日,商汤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在商汤之十前,其他三家企业均已启动IPO计划,但目前为止,“AI第一股”的头衔究竟花落谁家仍未确定。


随着商汤科技招股书的披露,“AI四小龙”的神秘面纱也全部揭开。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商汤科技并非创办最早的AI公司,但从营收规模上,商汤已经成为“四小龙”中的第一名。


2020年,商汤科技的营收为34.46亿元。招股书援引沙利文的报告称,2020年按收入计,商汤科技已不仅是“四小龙”中,更是整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


过去几年,伴随着AI行业的高速发展,AI创业也如火如荼,而在众多创业公司中,商汤科技无疑是佼佼者,在成立以后七年时间内,商汤拿下12轮总计约52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机构包括软银(持股14.88%)、阿里巴巴(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银湖资本(持股3.05%)、IDG资本(持股1.42%)等。


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商汤最初的吸引力来自于其创始团队。今年53岁的汤晓鸥,是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实控人,也是商汤科技的灵魂人物,所有关于商汤的故事,都从他开始。


结缘于香港中文大学


汤晓鸥于1990年7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于1991年10月获罗彻斯特大学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理学硕士学位,于1996年6月获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汤晓鸥开始了AI领域的研究。随后,汤晓鸥通过一项项成绩,逐渐奠定了自己在AI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定位。


在汤晓鸥身上,有诸多标签,比如2009年获得的CVPR最佳论文奖,是有史以来亚洲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此外,汤晓鸥曾担任计算机视觉国际期刊 (IJCV)的主编及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的主席,现在还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负责人。


商汤科技的起源地,是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1月,汤晓鸥开始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2001年,其于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多媒体实验室,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便源于此。


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除了汤晓鸥外,还包括徐立、王晓刚、徐冰和杨帆等四名联合创始人。其中,除了杨帆外,其余三人均与香港中文大学有过交集。


39岁的徐立是商汤科技的董事会执行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主要负责公司的远景战略、业务发展及日常运营。


2010年12月,徐立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徐立于香港中文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及计算成像学的研究。


44岁的王晓刚是商汤科技的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公司的研究团队整体规划和管理。


王晓刚于2003年12月公司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硕士学位,于2009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并自2020年8月起任教授。另外据招股书披露,王晓刚还是汤晓鸥的妹夫。


今年31岁的徐冰,是商汤科技的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秘书,主要负责企业发展战略及融资和战略投资整体管理。2012年11月,徐冰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工程及数学双学士学位,并从2012年8月起,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博士候选人,重点研究深度学习及计算机视觉。


杨帆,来自清华大学,其于2003年7月及2006年7月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加入商汤之前,杨帆于香港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担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研究级软件发展工程师。2014年11月起开始担任商汤科技副总裁,主要负责商汤的战略规划及企业发展。


招股书披露,汤晓鸥、徐立、王晓刚、徐冰为商汤科技不同投票权的受益人,他们手中持有的A股股票每股可投10票。


在持股方面,汤晓鸥实控的Amind持有6,906,080,602股A类股,占比21.73%,另外Amind还间接持有1,891,820,000股B类股票;而徐立持有的A类股票占比0.9%,王晓刚持有的A类股票占比0.73%,徐冰持有的A类股票占比0.33%。


另外,徐立、王晓刚、徐冰三人还通过SenseTalent分别持有商汤565,386,529股、302,140,143股、252,236,581股B类股票。


在的企业的管理中,汤晓鸥主要负责商汤的研究及创新战略设计,以及推动与领先的大学及学术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可以看出,在商汤管理团队的分工中,汤晓鸥主要精力仍用于技术的研究,而偏向产业层面的企业运营工作都交给了其他伙伴。


事实上,如果要追溯商汤科技的由来,可能是源于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当时,汤晓鸥团队发布了一项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


2014年6月,汤晓鸥团队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有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55%。正是这些技术的突破,拉开了人脸识别行业技术前落地的序幕,而这,也是商汤科技过去七年在做的事情。


“学”向“产”的跨越


根据招股书,商汤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软件平台的销售,其中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


按照来源划分,商汤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板块,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2018年时,智慧商业是商汤科技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达46.1%,不过随后的几年,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来自智慧城市的收入达7.86亿元,占比47.6%,超过了智慧行业6.47亿元的收入。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约250家 《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商汤科技赋能了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中有5款每月活跃用户超5亿的手机应用程序。


尽管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但商汤科技对头部客户的依赖程度却越发明显。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7.7%、11.9%及22.9%,同期,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28.4%、 26.3%、31.4%及59.3%。


整体营收上,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62亿元和16.52亿元。与之对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2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及7.26亿元。


从营收增速来看,商汤科技2019年的收入增长率为63.3%,2020年增幅降到13.9%,这主要是受疫情的影响,商汤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为8.61亿元,这仅占2020年全年收入的24.8%。


当然,也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使得2021年上软件公司半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91.87%。但是,商汤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净亏损,也已接近2020年全年。


在AI行业,技术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内容。所以在推动技术落地的同时,商汤科技对研发的投入也在持续。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营收。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的研发团队包括40名教授加上3593名技术研发人员,其中包括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68%。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帮助商汤科技构建了一定的竞争壁垒。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已生成排名的人工智能模型总数为22196个,另外,商汤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123项知识产权组合,包括中国的4169项专利资产及海外的3954项专利资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一项新兴技术,演变成为一个技术底座,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应用。实现这个过程,离不开商汤科技财务等AI公司的努力。


然而,技术赋能产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这对AI公司又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技术如何进一步突破以及如何更广泛且深入的落地,企业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这些也都是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AI公司需要回答的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