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规模经济的产物-中国式教育

规模经济的产物-中国式教育

广德金融书院出品 作者:项大爷

前几天看一则新闻,2021届毕业生将达909万人,其中考研人数462万人。大多数人觉得是“内卷”,今天,项大爷就来说道说道。

|数据

我们先来看数据:


可以看出,1999年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以后开始扩招,增速在2003年达到顶峰,以后总的人数近二十年增长了十倍,平均增速11.9%。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从2014年起毕业生的增长率维持在5%以下的稳定状态。

|内卷

项大爷对内卷这个词的用法给大家普及一下。“内卷”这个词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键盘侠”的功劳,这些网络“喷子”认为人多就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必然导致过度竞争,说专业点就是囚徒困境,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内卷”。其实内卷并不是这个意思,其英文名说involution,应该翻译为“内向演化”,意思是在一定边界内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但却没有跳出框架,或者说没有创新。简单一句话,内卷就是低水平的复杂化。过度竞争和内卷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一种危机,后者是一种悲哀。内卷的本质带着演化的色彩,只不过是向低水平的演化。高考就是典型的内卷,不是因为彼此激烈的竞争,而是因为考试是有提纲的,在提纲范围内增加难度,只能向大纲之内发展,出现怪题。学生为了上大学不是显示自己的长处,而是把时间浪费在做题上,这才是内卷真正的含义。

根据内卷的定义,毕业生找工作或者工作中的竞争是不能叫内卷的,因为大家并没有在一件事上向内演化发展。

|本质

一边是用工难,一边是就业难,怎么回事?项大爷认为,这不是内卷,而是匹配的问题。教育与市场的需求严重不匹配

中国扩招的动力来源于加入WTO后对人才的需求。经过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从途中可以明显看出几个节点:入世之后经济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下行。考虑到全球2020年受疫情影响严重而采取的极端措施,中国经济规模其实已经到达瓶颈。

应该说,近二十年,高校的“标准化”教育培养了一批素质基本达标的学生,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合格的人力。工业化强调的是分工和标准化,这时的高校扩招刚好适应了社会对人才需求。这时的企业追求的只有规模,一方面,流水化的分工使得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分工协作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规模红利足以使人欲罢不能。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不是太专业,只要员工具备基本的素质,经过合理的培训就能上岗。这样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标准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规模经济下的产物

这几年最火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本质就是土地思维 码农。中国真正的原创真的太少了,像华为这样的原创性公司真心太少了。当然,从十九大开始,我们明显感觉到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渴望,也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真正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硬核科技和原创实力。如果现在公司还抱着跑马圈地的心态仅追求规模效应,那么就会像房地产公司和资本 互联网公司一样陷入深渊、不可自拔。

这样的改变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快的让高校还来不及调整,最后导致的是标准化的学生不再适应个性化的需求。我们来看一下考研数据:

从上图看,研究生近10年平均增速是7.4%,高于高校毕业人数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2014年后,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速开始呈上升趋势,近五年的平均增速超过10%。研究生的热度从侧面反应了市场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本科生这样的“万精油”逐渐被边缘化。

项大爷认为,这是市场需求倒逼人才培养做出改变的现象,而不是因为竞争太大造成的人才内卷

|期待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的崛起已成必然。规模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以后的世界应该是百花齐放的美丽新世界。项大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像我一样成为“标准化的工业产品”,而是能发挥自己长处,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我相信,以后的世界是美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