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多个旅游城市突遭疫情。8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通报称,8月以来,全国共有9个省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百例,其中海南省超过两千例。目前,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新疆、内蒙古、广东等省份多地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社会面传播风险。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近日新报告本土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高。前期在甘肃、广西、山东等省份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相关省份派出工作组,正在指导地方精准高效处置疫情。”米锋说。
秋冬季即将来临,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我国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他呼吁公众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要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多省份支援海南、西藏
海南疫情目前发展迅速。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8月1日0时至8月9日24时,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6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8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由于海南疫情在发现时已经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因此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郭燕红介绍,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国家层面加大了对海南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导。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赶赴海南进行指导,8月7日,又派出10个工作组驻守在发生疫情的市县,驻点支援海南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组下沉基层一线,深入重点区域,加强现场的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二是加大对海南省医疗资源的支持。海南的医疗资源比较薄弱,每千人口的床位数是6.02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医师数是2.91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已从全国19个省份调派了1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海南。
核酸检测方面,调派近8000名检测人员、采样人员以及相关的检测设备,布局在三亚、海口以及相关联的18个市县,将海南省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每天单管240万管。在已经发生社区传播的三亚,指导其做好高风险地区上门采样,进行单人单管和一户一管的检测;中风险地区按照5:1的混管检测,尽可能降低10:1混管的比例,力求在短时间内尽快发现感染者,提高检测效率。
医疗救治方面,调派了2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海南。其中包括2支整建制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管收治海南患者的方舱医院的所有治疗任务,实现分类救治。通过调派大量的医疗力量,在帮助海南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医疗资源的影响,保障好人民群众日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至于西藏,则是时隔920余日再迎疫情。郭燕红表示,本次疫情之前,西藏仅有过1例本土病例,因此西藏对于疫情处置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为了提高疫情的应对能力,一方面,国家指导西藏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按照人口的规模来建设改造定点医院,筹建方舱医院。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医院的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疫情处置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保障。
为了加强西藏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派出工作组,带领检验、流调、救治、社区防控等方面的国家级专家,专门到西藏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对口支援的机制,由相关省份对西藏的医疗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海南和西藏的疫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郭燕红说。
进一步推动核酸结果全国互认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指出,部分地方仍然存在对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不认可、要求重复检测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切实便利群众出行,《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重要性,强调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并要求强化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
发布会上,米锋表示,《通知》印发以来,各地迅速组织落实,创新探索互通互认的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使用。比如,有的地方新增了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到健康宝的功能,有的上线核酸信息的关联服务,有的还可以随时切换省内和全国的核酸检测数据库,总体来看进展顺利。
米锋说,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时效,优化完善健康码管理,更加便利群众的安全有序出行。如果遇到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的情况,群众可以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各地设置的公众留言板进行反映。
建议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近期,部分地区流感活跃度上升,有专家研判分析,流感和新冠肺炎两种呼吸道传染病存在叠加风险。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双流行”风险?秋冬季即将到来,公众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上述提问。
董小平表示,2020至2021年,由于我国采取了相对比较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流感呈现低水平的流行状态。长期的低水平流行,导致自然感染的人群比例相对较低,加之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水平较低,所以在人群当中对流感病毒预存的免疫力有所下降。2022年夏天,南方已经出现了A(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专家研判,2022年秋冬季出现流感流行风险的可能性是偏高的。目前,全球仍然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阶段,因此在今年秋冬季或是来年春季,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
针对“双流行”风险,我国采取了四项组合性措施予以应对。一是长期监测流感和新冠肺炎活动水平和特征,通过哨点医院、监测网点、实验室等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对于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排查和分诊,及时识别和诊断流感和新冠肺炎。第三,一旦出现疫情,当地会根据疫情的风险评估,采用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在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传播。四是积极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2022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时间较早,建议各地及时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准备。
董小平说,秋冬季即将到来,呼吁公众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要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平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