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襄阳注册公司要哪些条件(襄阳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

襄阳最新决策,涉及各地!全文12663字,内容满满,利好超多……

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7月23日在襄阳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市委委员45人,市委候补委员1人。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基层党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审议了《中共襄阳市委常委会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共襄阳市委常委会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委书记马旭明就《实施方案(讨论稿)》起草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并作了讲话。


全会充分肯定了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以来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公共卫生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全会一致认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是服从服务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现实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襄阳的关心重视、殷殷期许。我们要聚焦“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北部列阵”的时代使命,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五城共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襄阳落实落地。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和对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哪些突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襄阳良好的区位条件、较好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优势,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不断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成势见效,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明确了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平台,建设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升本地配套率,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功能完善的消费空间布局,建设中部地区具有引领力的消费中心;全面增强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建设中部地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示范区;发挥自贸片区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增强对接世界、服务全国、带动区域的能力,建设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筑牢生态屏障,厚植绿色优势,建设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


全会提出,到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之城;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高质量发展走在中部城市前列;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美丽襄阳、绿色崛起成为襄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襄阳明显增强。到2035年,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强调,要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全域协同创新,强化高校院所创新支撑,推动创新平台快速发展,加快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夯实产业科技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提升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壮大1个3000亿级、3个1000亿级、5个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聚焦全市先进制造业13条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及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会强调,要强化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责任担当,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按照中期300万、远期500万的人口规模,稳步优化提升“一心四城”空间布局。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支持枣阳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50强,谷城县、宜城市、老河口市进入百强储备。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多领域协同联动,创造城市群协作示范。


全会强调,要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粮食、生猪、家禽、茶叶等十大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基本公共服务弱项。


全会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崛起的美丽襄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抓好汉江十年禁渔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襄阳的“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方净土”。


全会强调,要构建强大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统筹构建“铁、水、公、空”要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干线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争创一类航空口岸,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加快建成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襄阳综合保税区,拓展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


全会强调,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教育、医保、社保、生育、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持续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推进健康襄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十大重点工程。


全会强调,要推动改革深化拓展,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加快“两张网”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城市治理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研学,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要大力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武装、坚持正确方向,敢于创新突破、争创一流业绩,提升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务实重行,为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全会要求,要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抓好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换届工作,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大局、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襄阳贡献!



解读部分亮点!

(一)一个主题、五项任务、六个定位、八项举措。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主任杨庆介绍,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实施方案,概括为一个主题、五项任务、六个定位、八项举措。

一个主题,即“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把美丽襄阳、绿色崛起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底色。


五项任务 ,就是推进“五城共建”。省委提出,要把襄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五城共建”,是省委赋予襄阳的新的时代使命,也是襄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抓手。


六个定位,就是建设中部地区具有较强襄阳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引领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协同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区。


八项举措,就是提出强化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强大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改革深化拓展等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的工作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生态环境流程部门将如何发力?襄阳市环保局就此回答。

“加快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群众对环境改善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以环保督察整改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美丽襄阳绿色崛起。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聚焦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提升攻坚。着力调整“四大结构”,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PM2.5和O3协同管控,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构建“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监控平台。深化各类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散煤及、露天喷涂、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直排“四个清零”。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构建“市-县”协同应急管控体系。以降碳为重要抓手,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入推进水质提升攻坚。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围绕“精准管控”和“系统治理”开展水质提升攻坚,对重点断面开展水质达标攻坚,确保水质达标。以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塘为重点,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精准管控。因地制宜对重点流域的入河排口、沟渠开展生态治理。开展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年度环境状况评估,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重点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强化化工工业园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抓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强化污染地块监管,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定期开展监测,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督促重点企业开展重金属减排。


二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我市经济活动生态化和生态资产经济化的有机融合。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无废”城市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转化有效路径,形成特色转化模式。


三是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夯实科技支撑体系,推进“环保管家”等科技手段成果转化和大数据运用,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做强做实做优市、县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基础,健全运行机制,推动高效工作运行,筑牢“大环保”格局。完善优化大气、水生态补偿机制和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奖惩。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考核和“一票否决”办法,严格落实约谈、预警、否决工作机制,以硬考核促进工作任务落实。加快建立“襄十随神”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沟通合作机制,构建区域、流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模式。


(三)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建设具有引领力的消费中心,我市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方面具备哪些机遇和挑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推进举措?市商务局就此回答。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我市面临“三大”机遇,从国家顶层设计看,中央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襄阳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注册公司、成渝城市群结合部,具有“中部之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对区域市场辐射能力强,具备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的有利条件。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我们襄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从省级战略部署看,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区域发展布局,赋予襄阳引领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北部列阵的重任,要求襄阳建设区域消费中心,这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发展基础看,我市消费规模稳居全省第二,消费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襄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等5个“国牌”已经获批。这些高能级平台将为打造区注册公司域消费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建设具有引领力的消费中心,面临“三大”挑战。辐射能力还不强。带动消费的现有核心区商业主体不够,对国际一线品牌的吸引力不足;专业市场整体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业态模式还不优。我市商业模式、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创新发展能力偏弱,供给能力亟需完善提高。融合发展还不深。我市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尚未形成完整链条。农村消费潜力未得到有效释放。


奋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的“五大”举措。


第一,搭建消费平台。谋划一批项目。围绕建设襄阳国际会展中心、岘山中央公园、襄水生态修复、古城保护利用、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EBD)、红星美凯龙、京东(襄阳)“亚洲一号”,积极引进一流的商业综合体,打造高端消费载体。快建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东津民发世纪广场商圈、鱼梁洲生态绿心、王府井(襄阳)商业中心、美联M.PARK、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好邻居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新合作邻里中心;同时依托古隆中、华侨城、唐城、汉城、关圣古镇等文旅项目,延伸壮大旅游消费产业链;升级一批项目。推进人民广场、万达广场、民发广场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改造提升襄阳北街、解放路、陈老巷等特色商业街;推进樊西八大市场、天贸城、华中光彩大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品质步行街和地标性商圈,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第二,创新消费业态。推动线上消费新提速。充分运用“互联网 ”,引导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跨境电商进口展示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打造线下消费新场景;加快发展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教育消费、医养消费,持续发展夜间经济和网红经济,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探索智慧消费新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等新零售业态;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


第三,提升消费品质。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重点引进时尚类、珠宝类、名表类、化妆品类、服装服饰类、餐饮类等国际国内一线知名品牌,提升消费品质;培育襄阳本土品牌。提升老字号消费转型升级,指导老字号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协同营销。开展便利店品牌连锁三年行动,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专卖店、旗舰店。复制推广民发世纪广场“首店经济”模式,建设一批国际国内品牌专卖店,打造区域性高端品牌费用营销中心。


第四,拓展消费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襄阳综保区、跨境电商零售试点、进博会、消博会等途径开拓国际市场。辐射区域市场。整合展示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文旅康养等功能,形成强大市场,辐射四大城市群毗邻地区及“襄十随神”城市群。健全农村市场。继续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推动各地建设乡镇商贸中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


第五,优化消费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积极争创跨境电商综试区、一类航空口岸等“国牌”。吸纳区域总部和高能级商贸企业进驻,增强消费供给能力。构建监管机制。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补、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接互动,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健全服务机制。推进消费领域标准化建设,健全运行监测、权益保护、产品追溯等机制,加快消费产业提质升级。


(四)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还将推进哪些重点工程建设?市发改委主任付劲松进行了解读介绍。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全力推进铁水公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显著成就。重塑了襄阳“七省通衢”交通枢纽,为加快推进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交通硬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统筹构建便捷、立体、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布局,进一步凸显襄阳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郑万高铁襄阳以南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积极争取合襄高铁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四纵四横”干线铁路网,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川渝、关中地区核心城市高铁连接。积极推进当阳经远安至保康铁路全线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襄阳铁路物流基地和东风铁路物流货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小河港疏港铁路、唐白河港铁水联运铁路专用线和堂清物流王树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完善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


二是提能级,加快完善襄阳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提升襄阳城市品质和能级,建设内畅外快的城市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扩容加密,全面建成“四纵两横一环多支”高速路网,加快实施襄阳至宜昌、南阳高速公路,打通直达长三角、关中和川渝城市群快速通道。推进内环提速、中环连通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进城市客运多元化发展,实现高铁、长途客运班线与城市快速通道无缝衔接,方便人们高效、便捷出行。全面实施“江海联运、港港联动”战略,推动汉江梯级开发,加快建设雅口、新集枢纽,加快推进襄阳新港建设和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王甫洲船闸改造,实施汉江航道综合整治,贯通汉江千吨级航道,把襄阳港建成汉江航运中心和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努力形成四向通达的水运通道。


三是强功能,争创一类航空口岸。加快推进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获批,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T2航站楼国际区改造工程,开展T3航站楼前期研究工作,满足襄阳民航运输及通用航空未来流程发展需要,支持襄阳机场拓展航线网络,积极谋划国际包机业务,探索与十堰机场、神农架机场一体化协同运营新模式,争创一类航空口岸。同时,加快推进枣阳、保康、南漳等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有1-2个通用机场获得审批,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五)“五城共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在推进外向物流大通道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推进举措?

市商务局介绍建立外向物流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升物流时效,对襄阳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我市自2012年起,启动外向物流通道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一江四线八达”物流格局,辐射效应明显增强,除服务本地企业外,已经拓展到南阳、十堰、荆门、仙桃、驻马店等汉江流域城市。外向物流通道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为推进外向物流大通道建设,市商务局工作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到先行先试,开通湖北首条东向铁海联运班列。2012年,我市与宁波港深化合作,开通了襄阳-宁波铁海联运,多年来,铁海联运时效性不断加强,成为我市通道建设品牌。二是做到借“船”出“海”,实现襄欧班列“三龙出关”。自2018年3月以来,我市相继开通了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3条襄欧班列,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常态化通向欧洲的物流通道。今年3月,襄西欧开行2周年,我们与西安陆港合办了“襄西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云上襄阳同步直播,人民日报、新浪网、襄阳日报等各级媒体予以宣传。三是做到深化合作,系统构建外向物流通道格局。目前,正在探索襄阳至上海、襄阳至盐田条件、襄阳至钦州、襄阳至阳逻港等外向通道常态化运营,初步形成了“一江四线八达”物流格局(襄阳至宁波、上海,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襄阳至武汉、钦州、盐田八条通道),为打造汉江流域外贸集疏运集结中心奠定基础。四是做到多措并举,为外向物流通道建设提供支撑。创新出台了《襄阳市外向物费用流大通道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系统降低了通道发运成本。设立外贸还箱点,解决企业用箱难问题。与全球知名船公司马士基合作,推动无水港在襄阳落地。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场站发运条件有待提升。当前,我市襄阳铁路货场外部道路限行;刘岗车站场地面积较小,仅能依托金鹰重工物流园发运集装箱,集疏运能力相对不够。需要加快襄阳自贸片区内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第二,本地优质货源相对不够。我市进出口规模位居全省第二,但与沿海城市相比,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导致通道建设面临本地优质货源不足问题;第三,企业用箱难问题亟需解决。襄阳集装箱运出较多、输入不够,企业一般需要从外地调箱。在国际疫情严峻期间,一箱难求现象较为严峻。


下一步工作将条件围绕构建汉江流域外贸集疏运集结中心,为市场主体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多元化通道服务。做好国际疫情严峻形势下通道稳固工作。通过宣讲通道建设政策,加大与沿海港口及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合作,争取更多舱位和集装箱资源,缓解外贸企业用箱难、定舱难问题。巩固“一江四线八达”物流格局。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继续发挥借船出海优势,支持襄欧通道班列化发运。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深化与宁波、阳逻、钦州、上海、盐田等港口合作,共建铁水、铁海通道,力争更多通道实现稳定运营,并逐步实现班列发运。打造外向物流集疏运枢纽。推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打造区域共商共建共享的物流通道,吸引汉江流域外贸货物在襄阳集结,以规模化发运降低物流成本,打造汉江流域尤其是襄十随神外贸集疏运中心。推进自贸区铁路、口岸资源整合。鼓励更多船公司在襄阳设立外贸还箱点。及时跟进襄阳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支持优化、整合自贸片区内铁路物流资源。支持综保区建设运营,并与通道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六)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我们将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实施能力跃迁工程,打造湖北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核三城”,谋划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功能。以高新区为创新驱动核,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主平台、科技型企业与新兴产业培育主阵地、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发展先行区。聚力打造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促进区域整体创新能级提升。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大院大所引要进计划,支持省内外高校在襄阳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560家。


二是实施双链融合工程,推动产业升级跨越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自主可控和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加快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支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汉江科联网、“科创中国”等信息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化前景明确的项目落地转化,形成科技成果“钱变纸哪些、纸变钱”良性循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4%。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80亿元。


三是实施人才引领工程,构筑汉江流域人才高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化招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等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体系。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建立“无偿资助 股权投资 风投补偿”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顶尖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探索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到2025年,全市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超过550个。


四是实施要素聚合工程,营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集聚整合技术、资本、土地、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包容、自由的创新创业文化,打造一流创新环境。加强科技诚信体系建设,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高规格打造“隆中创新发展论坛”,继续办好“隆中对”“创新故事汇”“好技术慧襄阳”等品牌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以重大项目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紧盯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推进樊城、襄城、襄州、高新区、东津新区、鱼梁洲“一心四城”在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功能统筹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着力在提升产业能级、交通能级、服务能级上下功夫,增强中心城区对人口、资金和产业的吸纳,使襄阳中心城区成为市域发展的核心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引领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在重大交通和市政领域,加快推进襄阳绕城高速南段、207国道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东西轴线、环线提速改造、内环和中环连通、中心城区泵站及配套管网、宽带提速工程、5G基础设施工程、5G 车联网先导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水利能源环保领域,加快推进新集水电站、唐白河港区、华电襄阳燃机热电联产、魏荆输油管道襄阳段整体迁改、襄水古水道生态修复、岘山城市中央公园、“三江五岸”规划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截污纳管、襄阳恩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改等一批项目。在民生保障领域,加快推进湖北文理学院迁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艺术中心、鄂西北(襄阳)应急救援基地、鄂西北(襄阳)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市中医院东津院区、市一医院东津院区、市儿童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棚改和公租房建设。在现代产业领域,加快推进襄阳市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东风汽车公司铸造分公司搬迁改造、湖北中烟襄阳卷烟厂易地技改、湖北金环绿色纤维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二期)、襄阳铁路物流基地、襄阳综合保税区总部经济区、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汉江生态城、古城整体保护利用、襄城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等一批产业项目。推动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品质改善、资源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提升。


三是以协作机制推动城市群联动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成立了城市群办公室及基础设施、产业(招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题工作组,将加快建设郑万高铁襄阳以南段、武西高铁十堰以西段、襄荆高铁,实施汉江丹江口以下段千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开放聚合的发展共同体。在完善全市“一体两翼三带”区域发展布局方面,将以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提高品质为重点,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加快建设枣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河谷组团市域副中心城市,形成沿汉十轴线集聚发展的东西“两翼”。聚力打造沿汉江特色城镇带、沿汉十先进制造业带、沿麻竹生态旅游带,推动“三带”突破性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