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乐清市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查询(图书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墓志与宋代文学、历史”学术沙龙。网络资料


台州:墓志出土和整理的重镇


宁波墓志可以改写地方史


杭嘉湖等地缘何少有墓志


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杭州;“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嘉兴和湖州;还有严州,即淳安、建德、桐庐等地,出土墓志相当稀少。温州、台州、宁波、绍兴,可以各自编辑厚厚一册“宋元墓志集录”。而杭嘉湖,至多只能出本合集经营。


杭州墓志稀少,最不可思议。除了早年半山出土《南宋图书韦谦墓志》、杭州苗圃出土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墓志》等少数例子,几乎乏善可陈。杭州孔庙所在的“杭州碑林”,以收藏“南宋石经”著名。建国后,也兼收藏杭州及附近地区搬来的墓志碑刻,也见不到本地出土的宋元墓志。我们只要稍稍读书,可知西湖南山、北山及环湖诸山中,南宋时期曾是许多显贵人物的葬身之所,湖滨柳浪闻莺公园,曾为元代穆斯林墓地。这只能有一个解释,西湖之滨、环湖诸山,表面上看,山明水秀,风景优雅,其实,历史上西湖周边的“陵谷变迁”极其严重,绝大多数的古墓,在过去,也许在清代以前就已破坏殆尽。这是杭城墓志稀少之由么?我猜想。


嘉兴墓志稀少,那是因为嘉兴本是水乡泽国,甚少自然高地。本地缺少“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好阴宅,只好葬到别地去。湖州吴兴、德清等地,有山有水出版物,又不太远。南宋时期嘉兴的大户人家,死后,通常会葬到湖州去。宋孝宗生父“秀王”赵子偁是嘉兴人,绍兴十三年卒,后来葬到“湖州乌程县菁山”,因为赵子偁墓在许可证湖州,整支宗室都从嘉兴迁居湖州,后来的大书画家赵孟頫就是吴兴人。海盐县的鲁世宁,本为地方豪右,墓在平湖当湖,他的三个儿子,南宋时中进士第,并官居高位,他们死后,也都葬到了湖州。


两宋时期的江南水乡,火葬盛行,屡禁不止,除了佛教因素,更重要的恐怕是地势的制约。元代昆山人殷奎说苏州“于浙水西为地尤下湿图书,人死不得高原广陇以葬,则相为火柩,以胔沉江流”。卑湿之地,找不到好葬地,于是火葬、水葬盛行,以至于殷奎的父亲去世,援礼土葬,竟然招致众人的嘲笑。


墓志,是墓葬的随葬品。嘉兴人把坟墓建到了异地他乡,本土自然少了墓志出土的机会。非唯墓志实物少,宋元文集中的嘉兴人墓志也少。嘉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嘉乐清市禾宋文鈔》,是嘉兴地区的宋文汇编,多辑录自《全宋文》,墓志铭数量,区区五六篇,志主还多数出版物葬到了湖州境内。反观温州人叶适《水心集》,志墓文字,成篇累牍。显然,地理环境是嘉兴墓志稀少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说南宋嘉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及温州。


如前所述,湖州地区的宋元墓志,较嘉兴丰富许多,但跟温州比起来,依然逊色不少。同理,这也不能说明温州比湖州经济发达、文化昌明。乐清市


原查询严州地区,“潇洒桐庐郡”。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许可证》“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吴均《与朱元思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严州不缺好山水,为何也少墓志呢?


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想透。也许桐庐、建德地区,大型建设较少,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相对也少,墓志出土的机会也少。2004年,我去淳安县考古调查,未发查询现任何文物,悻悻而归。因为1957年新安江水库建设,古代淳安、遂安县最适合人居和埋墓的地方,多已淹没,如今那里名叫“千岛湖”。我走在今天的村庄,其实都是当年的半山腰甚至高山区,这些地方经营过去是不住人的。我想,如果想在淳安县获取大量宋元墓志,也许得先放干新安江水库再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