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营改增”、大规模减税降费、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创新纳税服务模式……“十三五”时期,一项项关系纳税合肥市人“钱袋子”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在合肥市包河区,区域市场环境发生了国家税怎样的变化?纳税人享受到了哪些利好?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是否充足?
改革领跑:颁发多个“第一证”
2016年,5月1日,安徽省第一张“营改增”专用发票在包河区齐云山庄酒店开出,包河区以优异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成绩,全面推行税制转换改革。
百舸争流,屡屡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里起身“领跑”,税务局包河为什么能?
或许,从全面推开“营改增”,包河区税务部门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可窥一斑。
国地合并:从“物理连接”到“化学反应”
2018年,全国启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国家税7月,合肥市地税局包河区分局和合肥市包河区国家国家税务包河局正式合并,挂牌“国家税务总局合肥市包河区税务局”。
“取一个号、排一次队、提一次申请、报税务局一套资料,原来分属国税地税的业务如今一次性办完,办税更快,体验更好。”走访中,多个企业单位向笔者反馈。
此次改革,让纳税人彻国税局底告别了国地税“两头网上申报跑”的历史。但不可否认,对于税务机构自身而言,迎来由职责分工调整带来的工作量增加、新业务亟待熟练等新挑战。
资料显示,国地税合并后的首个征期,包河区共梳理原国税、地税相同业务的事项清单和差异化业务流程清单48项,整合30项业务流程和报送资料,纳税人办税时间平均缩短40%。国税地税合并带来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
一网通办:“不来即享”落地见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提速办税便利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过往五年,一系列税收政策春风劲吹官。
成立业务攻关小组;打造24小时智能化办税厅;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合肥市费服务;引导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直接办理相关业务;常态合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纳税人满意度攻坚行动”、税法宣传“六进合肥”和“四送一服”等活动……在包河,一项项税务服务贴心又走心。
办税不见面,国税局服务“不掉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包河区便启动办税资料数字化流转。当年,共录入电子档案逾16万张,上线移动APP,覆盖官增值税电子发票代开、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申报及存量房交易预约等多项业务。而今,从纸质办税到电子办税,从“一厅通办”到“一网通办”,包河区已有超9成纳税人走“网路”申报纳税。
“卸包袱”: 不负“企”望助发展
税费减下来,获得感提上包河去。统计国家显示,今年前10个月,包河区税务部门先后组织400多人次处理退税网上申报数据7.4万条,涉及纳税人1.5万户,完成包保任务7.8万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