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乐普医疗市场推广费用(乐普医疗的投资价值)




集采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立杆见影,如果提到冠脉支架的全国集采,相信投资者都会想到乐普医疗(300003.SZ),想到了曾经1.3万元的冠脉支架集采后降价至700元。


事实上,在集采之前市场已有所反应。乐普医疗的股价从2020年7月下旬开始由46.96元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3月10日,收盘价为28.39元,跌幅达39.5%,股价回到其在2019年底的水平。


不过,近期乐普医疗频频公布利好消息,1月29日,乐普医疗公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8亿元-6.01亿元,同比增长30%-60%。


2月26日,乐普医疗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0.57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3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15.11%。


公司的业绩预告发出两个信号,一是公司的业绩还在保持正向增长,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对公司的影响较弱;二是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公司整体已经有了应对集采的长短期规划。


对此,投资者不禁疑惑,集中带量采购难道对公司业绩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吗?还是乐普医疗有何增长良策?




集采强效应or弱效应?


药品影响弱效应 支架影响强效应


据公司声明,去年四季度的冠脉支架集采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据其财报,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18亿元,扣非净亏损1.08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金属支架大幅降价,经销商第四季度采购数量下降,且公司主动退货或进行价格调整,形成大额损失计提。


看来集采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指标,但是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期就非常良性,同比增长30%-60%,似乎又回到了乐普过去的高光时刻。但是考虑到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6亿元,同比下降9.79%,本身基数较低。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这样来看,两年复合增长率为8.3%-20%,看来公司2021年一季度业绩的确处于上升态势。


不过乐普医疗在1月底就发布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这一操作着实令人迷惑。因此,2月3日,乐普医疗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2020年四季度发生的支架销量大减和退货现象,以及说明202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从乐普医疗的回复中,投资者也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集采对于医疗企业的影响。


首先,乐普的产品中集采中标的产品是药品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器械钴基支架三种,从实际效果来看,两种药品的中标合约量分别为1616万盒、4227万盒,而统计2020年全年的实际发货数量为2011万盒、16691万盒,中标产品的实际集采发货数量都高于国家合约集采量,看来虽然单价下降,但是量的提升幅度还是超过预想。因此,药品集采中标对营收的影响不大。


而公司另外两个非中标的产品,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这两种降血压药的营收在2020年都增长明显,缬沙坦的营收从2019年的3896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1.35亿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营收从798万元上升到1998万元。营收上涨主要来源于公司营收团队在零售机构的推广,且两种药属于常见药,本身的市场空间也较大,产品属性适合在零售药店或线上进行销售。公司同类降压药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带来营收也从1亿元上升到1.88亿元。看来,在判断集采对药品企业的影响上,如产品未纳入集采或者未中标,则要看市场空间、市场认可程度以及公司的营销能力。


占乐普医疗近乎半壁江山的药品实质受集采影响不大,但是支架产品则不然。支架的销售渠道不同于药品,只能ToB,没有零售渠道。公司的支架产品共三种:Partner、Nano和钴基合金(纳入集采),钴基合金支架以645元/支中标,集采合约年采购量14万左右,集采周期两年,从2021年1月开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中标产品,因此三种支架之间的销售互相影响,未中标产品的销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价格下降是必然的。因此,据乐普估计,2021年上半年三款产品总销售额仅为原来销售额的20%左右。支架集采对公司的营收负效应明显。


不过,公司的外科吻合器产品也正在纳入各省集采,且多有中标,中标价格比较理想,集采对提高公司市占率有正面效果,且公司腔镜下吻合器未进行集采,但由于竞争者少,即使集采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面对集采带来的或强或弱,或正或负效应,公司如何积极应对是企业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




应对集采的长短期战略


创新为企业带来定价权


整体来看,常态化的集采是大势所趋,医疗和医药机构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且在新产品开发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客观来看,冠脉支架产品为何受到集采极大影响呢?主要因为冠脉支架的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了,国产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超过75%,其中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和赛诺医疗四家头部企业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还保持虚高的价格是一定不可持续的,行业也会不断洗牌,因此集采中相关企业才纷纷大幅降价。


乐普医疗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提到,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产品或者说没有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在医疗机构就失去定价权,未来不管市场多大,没有定价权,企业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而在医疗器械行业,想获得定价权,就要不断创新。2018-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4.72亿元、6.3亿元、4.66亿元,据公司回复函,2020年总体研发投入达到8个多亿,且主要投入到医疗器械上。乐普医疗的研发费用仅次于迈瑞医疗。


同时,产品的消费品化或非集采化,也是公司一大主要战略。鉴于公司的药品在零售市场的营销比重已经超过医疗机构,因此公司也在推进广泛心血管疾病用药的零售端销售,积极推进瑞舒伐他汀、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GLP-1等慢性病用药消费品化。产品通过零售端销售,也能有效弥补集采效应。公司AI板块,从2019年不到2亿元的销售额增加到了2020年的7亿元,延伸进入具有消费属性的医疗器械领域是公司下一步主要选择。公司对于集采的基本策略是价格合理的产品参与集采,价格不合理的产品就在互联网和零售端营销。


乐普医疗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外延并购,通过不断的外延并购才使得公司迅速搭建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四大产品矩阵,形成心血管疾病全产业链平台。从集采的效应来看,乐普多条腿走路还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多元化发展,使得公司在集采大潮中得以风险对冲,不过强政策影响下,再进行扩张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创新带来的内生性增长将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主要增长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