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一参一控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参一控是对哪些金融机构)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涉及放宽公募牌照“一参一控”限制、强化“扶优限劣”、完善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修订,将深刻改变和优化基金行业生态,对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放宽‘一参一控限制


所谓“一参一控”,是指一家金融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金融机构参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在此规则下,目前证券公司中获得公募牌照的仅有12家,一批券商因‘一参一控的原因而拿不到公募牌照,特别是前10大券商中,至少有8家还没有公募牌照。例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大券商或旗下资管子公司,尚无法取得公募基金的管理牌照。


此次征求意见的新规优化了公募牌照制度,一是统一各类机构准入标准,重点关注资管展业经验及合规风控情况。二是拉平公募持牌机构监管安排,在公募业务相关的内控、投资运作、合规管理、人员规范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明确要求公募持牌机构与基金公司适用同样要求。三是适当放宽“一参一控”限制,在部分限制条件下,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


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认为,适当放宽公募牌照、放宽‘一参一控'限制,有利于顺应大资管时代的最新业态,扶优限劣、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更有效率、弹性、差异化的产业组织。新规一旦正式落地,部分证券公司有望获得公募基金的管理人牌照,快速壮大券商系公募管理牌照机构数量,促进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目前,虽然部分证券资管公司完成了券商大集合产品的规范和整改,产品本身趋向公募基金性质,但受制于相关限制,但部分证券公司展业没有公募牌照。按照修订后的公募牌照制度,部分大型证券公司可以“一参一控一牌”,实现更好的运营布局,有利于大资管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支持集团化运营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逐渐显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6.90万亿元,其中,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集中度越来越高。


在基金公司资产的经营管理方面,新规特别支持公司专业化发展,提高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能力;支持集团化运营,优质公司可基于业务发展需要设立子公司专门开展资产管理及相关业务,实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新规特别提到“经证监会批准或认可,基金公司子公司可以从事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分公司或者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可以从事基金管理公司授权的业务”。王骅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基金行业内部兼并重组的可能性有所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在成熟资本市场很明显,欧美市场的几大资管巨头占领很大市场份额的现象较多。国内基金业要继续发展壮大,打造出国际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也需要优质基金公司不断做优做强。


此外,新规完善了基金管理公司准入监管,调整优化主要股东定义,完善股东准入标准,对5%以下股东,新增准入负面清单,禁止管理人用受托资产给股东或关联方融资,并首次规定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触发情形。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认为,随着专业人士设立和参股基金公司越来越多,监管层也有针对性地针对自然人等5%以下小股东持股做出了“负面清单”,要求5%以下自然人股东具备相关资质和从业经历,不得存在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利益等行为,提高了小股东准入门槛,有利于更为规范基金公司治理。此外,新规加强了基金公司股权的持续性监管,强化了关联交易管理,都从制度上加强了基金公司股权管理,规范基金公司管理层与股东方的边界


强化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公募基金发展中的短期业绩导向、规模导向、管理费导等问题向历来被投资者诟病。为改变公募基金公司的“短视”毛病,新规引导构建以长期业绩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明确股东会、董事会对经营层的长周期考核要求,将基金长期业绩作为核心考核指标。二是要求管理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考核应将基金长期业绩、合规风控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三是明确关键岗位人员的薪酬递延安排。


新规特别强调,公募基金公司治理应保持长期稳健,规范公司运营,加强内控集中统一。一是保持股权结构稳定,要求股权相关方书面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转让股权。二是规范股权质押行为,承诺持有期内不允许股权质押,承诺持有期满不允许向非金融机构质押,5%以上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不得超过其所持股权的50%。三是强化独立董事专业要求、履职责任及问责力度。


宫曼琳认为,新规为基金公司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突出强调基金公司治理,从股权结构、股权质押、独立董事等方面,突出了基金公司长期稳健的治理思路,良好的公司治理将对基金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练好内功”,保持内部稳定,更好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打下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