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1995年7月24男(1995年阴历7月24的阳历是几月几号)


当年报纸上刊登过上线考生名单


高中三年的勤奋辛苦


再长时间也不会忘


王先生家在安昌古镇一个村子,当年就读的是齐贤中学(原绍兴县齐贤中学,现在的鉴湖中学)。


那时,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每周带着家里的大米去学校,一日三餐自己淘米蒸饭。


在校时间久,菜不好带,于是会在学校食堂打上一些。花样也不多,早上油条榨菜,中午晚上鲢鱼头蒸咸菜是最常见的菜式。临近高考时,几个同学约着在学校附近小饭馆点了几个菜,就算是改善伙食了。


平时,同寝室的室友能够买到隔壁工厂的馒头包子吃吃,都会很让人羡慕。


那时候,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夏天热,一排水龙头下男生们挤着一起冲凉。


即便生活条件如此一般,大家还是卯了劲地学,早上7点跑操,有些班级5点多天还没亮透就有了上自习的人。


晚上,大家都上自习到9点多,没有太多的教辅资料,就一遍遍消化课堂重点,反复巩固课本上的知识点。


王先生还记得,老师们都很忘我,“费尽心思帮我们,找题、出题,早晚自习也陪着我们,维持秩序,答疑解惑。”


三年勤勤恳恳,迎来丰收的喜悦,班里不少同学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当然会记得这么牢,再长时间也不会忘记。对我们来说,高考真的是改变了命运的一次机会。”王先生说。


得知高考成绩的时候


他正在田里插秧


回忆起来,王先生说自己其实根本没想到考出这样的成绩,“我们那一年考语数外再加政治和历史,满分750分。”6月7、8、9三天考试也是坦然面对的,“说实话,我们学校就是一个普通中学。”


王先生的高考成绩不错,他说这与平时基本功扎实有关,也与坦然面对高考的平静心态有关。那时候浙江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考不上大学去乡镇企业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家人并没有给他太大压力,“相比于成绩,我妈妈甚至更担心我的眼睛,近视了可就不好了。”


考前功夫足,考场不紧张,最终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成绩。


“填完志愿后就帮家里干农活了。”王先生说7月份是双抢时节,割稻插秧,家家户户忙得脚不沾地,村里像他这么大的男孩子,都跟着父母在田间忙活。高考成绩单还是已经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妹妹顺便给带回来的。


“我记得那天,知道成绩的时候,还在田里插秧。”


激动吗?肯定的。实际成绩比王先生的估分高了十几分,“当时觉得第一志愿上海财经大学应该没问题了。”王先生本科学的是和税务有关的专业,“那时是很朴实的想法,觉得毕业后能考个公务员,端上铁饭碗。”


现在,王先生从事的工作和本科专业并没什么关系,“人生嘛不应该是设计好的,要是都按照既定程序来,那就一点也不有趣了。”


王先生始终觉得学习这件事,就和跑马拉松是一样的,不断坚持,享受过程,通过努力获得结果。


比如有高中同学高考发挥一般,但是本科期间一直没有松懈,继续努力,后来考上南京大学研究生,如今在学术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


于王先生而言,三年寒窗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财富,“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能克服,以后还能有多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