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约定不当(上市公司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情形)


引言


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因人而异,设计合适、操作得当,发挥无穷的推动力。操作不当,也许引起诸多风险。部分小企业老板。他们有些实际上就通过自己网上听课,参加一些什么培训。自己买几本书看了,然后就去设计了,让他们的财务人员或者是人事来制订几个表格,让大家来进行这个激励,最终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弄砸了。


操作不当带来的诸多风险


一.顶层设计缺失


如果企业缺乏顶层设计,股权结构不合理,很难长久良性发展。有些企业家对企业信任基础过度乐观,直接授予实股激励。高管和核心人员采用自然人持股,容易埋下隐患。将来引入投资者,登录资本市场,小到办理工商变更手续、贷款,都需要所有股东签字。万一有部分股东不同意,将带来极大的管理难度。


缺乏顶层设计的理念,在第一批人入股以后,第二批人入股价格不知如何确定,或者虚拟股权释放太多,转实股无法操作。所以股权激励设计要站在全局角度和长远角度。自上而下设计,自下而上实施。


二.选错激励工具


股权激励设计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跟拟激励对象沟通访谈,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和期待。避免一头热,只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激励到应该激励的人。要选择与员工、企业相匹配的激励工具。假如员工对风险敏感,加之资金不够充盈,股权期权的吸引力就要大于限制性股票。


三.公平公正性缺失与约束机制缺失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股权激励方面的标准和规则要秉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宣讲,但对于个人可获得的股权数量应采取一定的保密制度。约束机制决定了既要给激励对象刺激,设定的目标是有可能有挑战的,同时要避免过于简单,出现躺在权利上睡觉的懒人。表现优秀的能获得公司股权,而不合格者不能享受乃至要退出激励名单。


四.退出机制的缺失或约定不明


先君子后小人,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好将来如何退股,什么时间可能退股,这就相当于婚前的财产公证一样。明确底线有利于长期合作。明确回购的权力,回购的价格,何时退出参照处理的办法。避免激励对象离职后出现股权纠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