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东岳大街小井建设银行开户行(阿拉山口建设银行开户行是哪里)


“风雨苍黄百年路,初心如磐向未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北京农商银行(前身为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创立70周年、改制16周年。放眼未来,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北京农商银行将“服务实体经济”、“回归银行本源”、“立足现实场景”为最终目标,牢记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的使命,积极探索数字化金融时代下的银行科技战略模式。


北京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韩继炀




回顾以往,砥砺奋进

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立行理念,创立70年来实现了信息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系统软件研发管理与运行管理体系分别通过了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CMMI 3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 20000认证,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运作模式。


1.1951~1999,从算盘到键盘。1951年,北京市第一家信用合作社——北京市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顺应新中国建设需要应运而生,在这家小网点里,两位柜员正紧张而有序的处理着一笔个人取款业务。其中一位柜员仔细的翻阅着一个大厚本子——那是所有客户的存款记录,他小心的抽出记录着这名客户存款明细的卡片,将今天的余额变化写在上面,并用算盘噼哩啪啦的计算着利息,算完后交给身边另一名柜员进行复核,又是一阵噼哩啪啦,利息计算无误,连本带息将现金交给了客户。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北京市农村信用社也逐渐引入了大批电脑设备。各区县信用社纷纷成立电脑科,各自建设了自己的账务处理系统,用于核算网点的日常银行账务,服役多年的算盘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开始使用信息科技手段替代手工,初步实现业务电子化。


2.2000~2009,从分散到集中。2000年成立了北京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全市的农村信用社实施统一管理。组织架构的调整带来了“全市一本账”的迫切需求,于是2001年,第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应运而生,涵盖了个人与对公的账户管理、存款、结算等银行主营业务,原来分散在各区县的系统数据实现了大集中。很多人都将这一年视为北京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元年,从此之后,北京农商银行正式开启了信息化征程。


2001年,中间业务系统、支付系统上线;2002年,ATM系统上线;2006年,网上银行系统上线;2007年,账表系统上线;2009年,外汇账户管理系统上线……到2009年,北京农商银行建成了北京空港数据中心,运行着30余个信息系统,覆盖了存款、结算、贷款等基本业务,行内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也基本实现了信息化。


3.2010~2019,从零碎到体系。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自2010年起,北京农商银行着手制定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致力于迈向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发展之路。经过十年的努力,截至2019年,北京农商银行科技团队构建了业内较为通行的“一部两中心”组织架构,团队人数突破300人。应用系统增加到160余个,基本实现了业务与管理运营的全面信息化。新落成的北京亦庄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中心,与升级后的空港数据中心一起,共同构成了“两地三中心”的信息系统运维格局,有力夯实了业务稳健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基础。编写科技制度100余项,全面覆盖了科技管理、软件研发、系统运维、信息安全等主要工作领域。同时,研发运维管理模式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通过了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3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 20000认证。


这是北京农商银行科技大发展的十年,建立了适应行内发展需要、符合监管要求、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科技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献礼百年,聚力新核心

在“数字中国”伟大蓝图的指引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北京农商银行围绕金融科技理念,进一步规划了数字化金融转型的发展目标:依托数字化工具进行顶层设计,使其成为数字化建设的“最强大脑”,强化以业务架构转型、技术架构转型、组织架构转型、开发模式转型为主的“四个转型”,最终打造一家流程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商业银行。2020年,北京农商银行启动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向数字银行、开放银行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1.业务架构转型形成新理念。数据已经成为银行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各自为阵、分散存放、业务逻辑割裂的数据并不能满足我行对数据使用的要求。需要统一定义、统一标准、统一原则,并在此框架下对我行所拥有的资源构建实体模型,整合部署,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真正统一管理。


在我行新核心银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十个统一”,从客户信息、产品、费用、名单、限额、支付、对账等多个环节对业务架构、规则、流程进行统一和优化,从组织职责上整合业务统一后的牵头管理部门,并编制出台一系列新的业务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职责和流程,打破了“竖井式”的业务管理运行模式,为后续更好地审视全行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行将以价值创新为基准,在数字化改革的进程中,构建全新的业务服务模式和理念,促进各业务部门高效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2.技术架构转型融合业务发展。本次新核心银行系统以产品为主线,提出了“产品工厂”的理念,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下,建立了全行统一的产品目录,构建了产品创新管理和产品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从客户需求分析到产品研发、营销、绩效评价考核以及从准入到退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灵活、快速地打造符合市场定位产品至关重要,通过系统化的参数配置方式,可以快速完成产品的发布和优化,以及多渠道的覆盖,能够迅速满足市场诉求,从而提升我行获客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


3.组织架构转型探索新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内部培养,通过新核心银行系统建设这一企业重大事件,创造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机会。经过一年半的磨合,打造了一支经过考验的、且具有融合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同时,要加强外部引进,通过社会招聘选择一些具备专业技术背景、工作年限较长的专业人才,扩充科技队伍,提高团队专业水平。为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开展和目标实现提供强劲引擎。


4.开发模式转型趋于平台化。新核心银行系统建设采用敏捷开发的形式,一方面是业务人员与开发团队协调同步、面对面交流合作,为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开发场景、精细化的开发任务管理、图形化的开发工具提高开发人员的开发水平,为我行开发效率提供了经验,驱动了软件开发管理转型,完成了后端核心平台的打造。结合前端柜面开发平台、中间开放平台(ODD)等开发平台,实现了逐步向平台化开发转型的基础,形成了从传统开发模式向平台化开发模式的改变。


未来,要逐步完善渠道端、中间层、后端平台的建设工作,形成多平台的联动开发和模块化的共享机制,做到敏捷迅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同时,要持续推进开发模式转型,逐步取消采购产品原型的设计开发模式,实现基于平台化开发模式,通过自有技术人员实现产品功能设计开发,进一步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开发质量,降低系统设计开发成本。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1951到2021年,北京农商银行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用科技引领业务发展,推进实现服务渠道移动化、业务流程智能化、业务管理数据化、基础平台云化、基础软硬件国产化、创新合作化的“六化”目标,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


2021年,是特别的一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农商银行也即将上线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厚积薄发,顺利投产新核心银行系统,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优质的服务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