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开户人 银行账号(银行户名 开户行 账号)


1400余名学生莫名其妙“被开户”,且有人名下多达10个左右,一连串的追问叫人如鲠在喉:这些银行账户究竟是谁给办的?为什么同学们都不知情?既然学生本人不知情,银行又是怎么能把这些账户批量合法办理出来的?学生信息是怎么泄漏的,学校是否知情?


看看银行方的“情况说明”吧:未与客户充分沟通,内部审核把关不严、不规范操作所致。如此闪烁其词、避重就轻,难怪让被开户的当事人“感觉说了什么、又感觉什么也没说”。道理很简单,根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立个人存款账户。很显然,在“千余毕业生莫名被开户”事件中,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第一,这些学生的开户信息是哪里来的?是校方暗通款曲还是银行“妙手偶得”?第二,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银行账户是怎么避开程序正义而开办出来的?推而广之地问一句,这般操作是“平生第一回”还是“头回生二回熟”呢?


银行账户事关金融安全,按理不应有任何舞弊的空间。崇左幼专上千毕业生“被开户”,这不是清理或致歉就能解决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有1个多月,保障“被开户”公民的信息安全,起码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法治框架下交代清楚。至于基层银行营业室如此随意开户的做派,究竟是不合理的业绩考核倒逼,抑或是个别营业网点心血来潮?答案总不能自说自话,还得继续深挖下去。当然,有鉴于此事恶劣的性质,纪检监察等部门恐怕也须及早介入,严查“千余毕业生莫名被开户”背后的权、责、利。


事出反常必有妖。千余毕业生莫名被开户的背后,必然对应着一连串的“失责”与“失守”。厘清真相、揪出“硕鼠”,把程序性漏洞补起来,银行账户才不至于沦为寻租的“沃土”。(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