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编者按】
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统购统销”。四川
什么是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制度在我国实行了40年,从1953年开始到1993年结束。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查询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实行统购统销的产品,主要是“粮棉油”,具体政策是: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由国家严格控制“粮棉油”收购,对居民实行限量凭票供应。这就是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腐票、副食本等的由来。
1961年底,一些轻工业品供给紧张,国家又发行了工业券,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轻工业品需凭工业券购买。各种票证中,粮票最为重要,被称为“第二人民币”,粮食关系与户籍紧密挂钩,城镇居民被划为“非农业户口”,凭城镇户口、按人头定量供应。有全国粮票,有省、市、县的地方粮票。异地出差,就要把地方粮票兑换成全国粮票,否则就要饿肚子。1961年夏天税务,吴宓准备从四川到广州探访陈寅恪先生定额,陈寅恪特地写查询信叮嘱吴宓:“兄带米票每日七国税两似可供两餐用。”可见,老百姓生活对这些票发票证曾经多么“离不开”。
实行统购统销的原因,是1953年全国粮食紧缺。那么,为什么1953年全国粮食紧缺?
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由此带来一个突出税务问题:全国粮食严重油票紧缺。原因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外贸用粮数量大增。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83.7%,工业总产值增长30%。工业所需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国税少;同时,一部分粮食需要出口换取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
第二,工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增加。1953年全国城市人口达到7826万,比1952年增加663万,对商品粮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第三,人民群众对粮食的消费水平增加。1953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1952年增长15%,其中最重要的消费品是粮食;农民对粮食的消费量也增加了,随着经济恢复,农民不仅要求吃饱,还希望家有余粮。
第四,私营粮商看价格上涨,大肆囤积粮食。在主要产粮区,市场价高出国家牌价30%-50%,私营粮商以高价与国营粮商抢购,国家收不到足够的粮食,发票而农民也普遍产生了惜售心理,部分城市居民看粮价上涨,也参与抢购增加储存。
总之,粮食市场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供给赶不上需求——即粮食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粮食需求量的增长。据粮食部门报告,在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共收入粮食547亿斤,支出587亿斤,赤字40亿斤;而1953年一些地区小麦受灾,预计减产7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
统购统销是怎样出台的?
粮食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如不采取果断措施,有可能引起物价全面上涨、社会动荡。情况十分危急!1953年9月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召集中财委有关负责同志开会,连续开了十天,专门研究粮食问题。会议认为,粮食供给不足,是我国较长时期内的一个基本状况,短期内增加粮食产量是不现实的。经过逐个比较多种解决方案,反复权衡利弊,陈云向中央提出了统购统销的政策建议: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配售。10月2日,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讨论陈云的建议方案。会议认为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这三个问定额题势在必行;城市的粮食配售也势在必行。1953年10月10日,全国粮食会议在北京紧急召开,决定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10月16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9日,政务院下达《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油票令》。随后,各省抽调数万名干部,深入农村,经过大量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工作,收到了足够的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的形势缓和下来。接着,国家又对油料和食用油统购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棉布统购统销。至此,“粮棉油”都由政府统一管理。从1954年9月起,我国城乡开始实行棉布、食用油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城镇和乡村老百姓使用布票、油票。从1955年11月起,全国城镇统一实行粮食及粮食制品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城镇居民开始使用粮票。
怎样评价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是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
第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项政策在不高的水准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基本供应、维持了社会稳定,同时也基本满足了工业化初期对大宗粮食的需要。
总的来说,统购统销是我国工业化初期采取的一个适合当时需要的积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活必需品产量增长,各种农作物和轻工业品市场逐渐形成,1993年以“短缺经济”为特征的统购统销退出了历史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