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供给侧改革与石油天然气开采(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供给面临什么问题)

文 | 汤雨 赵荣美 王进


天然气价格淡季已然不淡,旺季更甚。荷兰TTF期货价格已达到1.2美元/立方米,较去年低点上涨超过30倍;亚洲JKM现货基准价格达到34.47美元/MMBtu(接近1.05万元/吨),较去年低点上涨近18倍。美国尽管已实现能源独立,甚至开始出口天然气,但其NYMEX天然气近月合约也一度突破6.3美元/MMBtu,同比上涨超过2倍。


大宗商品一路走高


供应链条不断恶化


美元利用世界货币的地位,将通胀转移全球,由全球共同买单,套用美国前财长康纳利的话来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尽管疫情对商品流动性有一定影响,但全球性通胀无可避免。


沙特与俄罗斯等国结盟的欧佩克 自然乐见其成,每月召开部长级会议,仍在执行“有序”计划,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全球原油市场的“紧平衡”,闷声发大财。


全球原油需求大国却深受其害。以中国为例,相较于疫情前,中国平均每进口一桶油须多支出30美元,按2020年进口量计算,仅原油就需多支出近1200亿美元。


煤炭产量为何受限?


印度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美国“货荒”加剧全球通胀


尽管在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12.2%,增速首次超过中国,但其为拯救经济而实行大规模财政刺激带来的通胀,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真实”增长。


据全美商业经济学家协会(NABE)预测,2021年美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为5.6%,通胀率为5.1%,几乎持平。而新兴市场国家也将因“电荒”导致出口能力大幅下滑。四季度,美国的“货荒”或将延续,通货膨胀或将延续。


欧洲中低家庭“能源贫困”


欧洲是气候政治最坚定的支持者,大力推行“去煤炭化”,碳价一路飙涨,煤电厂或主动或被动,纷纷关停退出,代之以进口天然气。欧洲居民一年能源开销可能增加400-500欧元,必然会挤压其消费意愿。


有数据预测,欧洲可能有数千万中低收入家庭在今年冬天,会因无法负担供暖费用陷入“能源贫困”乃至“能源焦虑”,但相信各国政府会及时补贴,防控“黄马甲”沉渣再起。



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

造成石油、天然气及煤炭供应不足的背后推手并不一致,但这三者供应矛盾的集中爆发却已成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与历史上著名的三次石油危机类似的是,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是来源于传统能源供应的人为短缺及其导致的价格暴涨,其根源是美国默许下的沙特牵头的欧佩克组织与俄罗斯同盟(即OPEC )达成的联合减产协议,叠加全球双碳目标的过快推进及减煤运动。


因此,受益方仍然是能源出口大国,包括俄罗斯、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美国已经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除了承担一定的通胀、国家负债率升高、党派继续争斗外,经济发展、就业率以及资本市场仍然表现得一派繁荣。


与历史上著名的三次石油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影响有限,但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深远,特别是能源依存度高的发展中大国,负面影响巨大。


能源短缺、价格暴涨、大宗商品上昂、拉闸限电等,将导致发展成本大增、生产停滞、工厂倒闭、失业增加、经济下滑、居民收入减少、返贫增多、社会矛盾恶化等,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欧盟和日韩等依赖能源进口的发达经济体而言,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其国内能源储备的充足性和海外供应的连续性,负面影响是暂时的。


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与传统能源消耗成完全正相关。经济发展对能源短缺及价格波动极其敏感,其中典型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国,能源结构相似度较高。


中国作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全球煤炭价格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对全球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对全球油气市场产生次级影响。


面对煤油气国内外供给短缺、价格暴涨,以及全国范围内频发拉闸限电的严峻形势,近期中国可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手段包括:一是加快增加国内煤炭、天然气产能及进口;二是签订发电供热的煤炭和天然气中长期合同来确保供应稳定;三是遏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确保有序用能;四是在确保民生、农业和公益性用能价格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调节用能价格;五是积极发挥储备作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供给的增加需要时间。需求抑制过程中,“一刀切”的阵痛在所难免,阶段性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将逐渐弱化,只有从根源上充分满足国内需求,才能有效解决矛盾。


因此,长期来看,须在供给侧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如继续放开国内煤炭开采限制,鼓励企业在满足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布局能源资源,包括煤炭和油气,拓展全球供应能力;放开国际市场,鼓励传统能源市场的进口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若能主动、自如地把握煤炭价格调节手段,一旦国际油气价格过高,煤电替代必然会压制国际油气巨头联合减产、协同涨价的企图。


近50年来,能源供应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过三次。这三次主要是产油国与发达世界的需求国之间的博弈,油价暴涨导致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经济下滑,引发全球性经济动荡。


历史似在重演,但没有重复。


这次危机是在拜登政府默认和配合下(参见《石油大战⑤:江山已变?》),针对发展中大国展开的遏制。


石油大战目标已经转向,油气价格暴涨对其他发达国家只是阵痛一时,对发展中大国却是伤筋动骨,一旦经济稍露颓势,美元就能通过错周期加息回流收割。


在当下,可再生能源还无法经济且安全地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煤炭成了发展中大国的唯一解,尽管会陷入发达国家另一场“阳谋”,但并非无解(详见《碳排放大战》系列文章)。


抽丝剥茧“石油大战”及“碳排放大战”各主体的意图和手段,发展中大国可提早布局,见招拆招,而不是坐以待毙,入毂局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