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良资产,上米多课堂!
学不良资产,上米多课堂
一、首先谈谈什么是不良资产
“不良”≠“彻底无法收回”,银行的金融贷款按照五级分类原则,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那“次级”是个怎样的概念呢,按照07年颁布的《贷款分类风险指引》中,对“次级”的定义没有进行过明确的量化设定,而是表述为:
(一)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二)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
这看上去比较模糊,而前段时间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结合金融市场的实践情况,以及参照201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审慎处理资产指引-关于不良暴露和监管容忍的定义》,引入了量化指标,确定了逾期天数与风险分类的对应关系:
对于逾期超过90天、270天、360天的金融资产,分别划分为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所以一般而言,“不良贷款”是一笔借款人90天没有还款的贷款,并不代表:
(1)不意味着借款人未来经催收也不会还款;
(2)不意味着贷款没有足额抵押物,不能通过处置抵押收回款项;
(3)不意味着这些贷款不能通过证券化处理过程中,以其他信用增级方式保障投资安全。
所以,不良≠完全没有价值,只是说明它处于一种价值减损的状态。
二、再说说为什么不良资产证券化以后有人买
简而言之,是因为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交易结构设计,可以使不良资产的投资变得安全。
我们来看下基本的交易结构:
学不良资产,上米多课堂
首先,将不良资产从原始权益人那儿独立出来,把权利安置在一个独立的SPV(信托计划)项下;
然后,把这个信托计划份额(即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给投资者。这时候,投资者认购的资产支持证券本质上是信托计划的份额(信托计划所有权),而不是这些烂账本身。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就可以以这个信托计划/ABS为依托,进行内外部风险控制设计:
1、信托计划内部增信,我们可以设置这些保障安全的方式:
(1)超额本金/利息覆盖
10亿的不良,预估收回率在25%,也就意味着能收回2.5亿,那我们信托计划中装入10亿不良贷款,划分成2亿份份额(证券),然后销售出去,这样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个证券未来的现金回流对他们手里的证券价值覆盖达到了125%,就相对安全,有0.5亿(25%)的安全边际空间。
(2)结构化设计
2、信托计划外部增信,信托计划还可以通过担保/差额补足等方式来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假设有那么一家担保公司,觉得上面的内部增信设计已经非常安全了,有利可图,然后给信托计划的管理人、发行人协商“从信托计划里给我1%的担保费,到期不够兑付的,我全部补上。”管理人和发行人一想,我这个ABS本身评级是AA ,这家担保公司自身评级是AAA,他来做增信的话,在评级公司那儿的评级也能到AAA。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把投资人的收益降低1%,给担保公司,但信托计划从AA 变成了AAA,这样投资人更愿意买。
这个时候,不良资产除了本身的现金回流以外,还有进一步的风险保障——担保公司自身的信用。若担保公司实力强大,那购买的人自然也就更加趋之若鹜了。
米多课堂|不良资产知识星球,每天一起涨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