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安哥拉一揽子协议(wto寧읏綾葵累돨코휭)


——加强金融合作。中非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对方市场,双方央行积极扩大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推动中非金融便利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有42家非洲地区间接参与者,覆盖19个非洲国家。中国央行先后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央行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金额总计73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同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7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双方金融合作行稳致远打牢基础。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和西非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中国已累计向非洲开发银行下的非洲开发基金承诺捐资9.96亿美元。


——拓展数字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消除“数字鸿沟”,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数字化转型,物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应用,全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企业参与了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建设了非洲一半以上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累计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截至目前,超过15个非洲国家的17个城市、1500多家企业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29个国家选择中国企业提供的智慧政务服务方案;中非共同在南非建立了服务整个非洲区域的公有“云”,以及非洲首个5G独立组网商用网络。中非电子商务合作层次和内涵不断丰富,“丝路电商”云上大讲堂有效提升伙伴国中小微企业数字素养,“双品网购节”丝路电商专场、“非洲产品电商推广季”等活动助力非洲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电子支付、智慧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合作共赢。2021年8月,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宣布愿同非洲共同制定和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


(三)社会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积极同非洲开展减贫、卫生、教育、科技、环保、气候变化、青年妇女交流等社会领域合作,通过加强交流、提供援助、分享社会发展经验,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为非洲经济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分享减贫经验。贫困是中非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使数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解决非洲贫困提供了借鉴。中国积极落实《中国和非洲联盟加强中非减贫合作纲要》,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中非青年减贫和发展交流项目”等机制,鼓励和支持中非地方政府、学术、企业、青年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减贫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自201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已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南非、乌干达等国连续举办10届,参会总人数接近1600人次。2005年至2021年,中国共举办160期减贫援外培训班,为非洲53国培训超过2700人次,占总参训人数58.6%。


——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中国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病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向非洲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之一。中国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中国医疗队,开创了新中国援非医疗的历史。58年来,中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诊治患者2.3亿人次。目前在非洲45国派有医疗队员近千人,共98个工作点。中国医疗队被非洲当地人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在非实施34次“光明行”义诊活动,帮助近万名非洲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中国重点帮助非洲国家加强专科医学建设,为非洲各国培训各类医务人才2万人次。截至目前,中国已帮助1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20个专科中心,涉及心脏、重症医学、创伤、腔镜等专业,同40个非洲国家45所非方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中国支持非洲各国提高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并向非洲疾控中心派出疾控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扩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中国大力支持非洲教育发展,根据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帮助非洲培养急需人才,通过设立多个奖学金专项,支持非洲优秀青年来华学习。2012年起,中非双方实施“中非高校20 20合作计划”,搭建中非高校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信托基金项目,累计已在非洲国家培训1万余名教师。2018年以来,中国在埃及、南非、吉布提、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与当地院校共建“鲁班工坊”,同非洲分享中国优质职业教育,为非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支持30余所非洲大学设立中文系或中文专业,配合16个非洲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非洲合作设立了61所孔子学院和48所孔子课堂。2004年以来,中国共向非洲48国派出中文教师和志愿者5500余人次。(未完待续)


——加强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中国积极同非洲加强科技创新战略沟通与对接,分享科技发展经验与成果,推动双方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中国与非洲国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创建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杰青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空间和航天合作取得新突破,双方利用中国遥感数据开展防灾减灾、射电天文、卫星导航定位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合作,共同参与天文领域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中国在埃及援建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中国还分别为阿尔及利亚、苏丹发射两国首颗人造卫星。


——深化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非人民对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向往。中国和非洲一道,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2012年以来,中非共同举办了“中非绿色合作引导未来经济”研讨会和“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推动加强环境治理政策沟通协调。2020年启动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搭建中非双方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9月,安哥拉、肯尼亚等7个非洲国家相关机构已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为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中方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目前已和14个非洲国家签署15份合作文件,通过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共同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为非洲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其中,中国向埃塞俄比亚援助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是中国同非洲合作的第一颗遥感卫星。中非双方通过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情报交流、执法能力建设等合作,共同打击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跨国有组织犯罪,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事务中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此处插入专栏4,内容请见新华社新闻图片专线所配发的相关稿件)


(四)人文合作日益扩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文化、媒体、科技、智库和青年妇女交流全面深化,进一步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夯实了中非关系发展的基础。


——拓展文化、旅游等交流与合作。中非双方积极签署双边政府文化协定执行计划,通过合作举办“国家年”“文化年”“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意会中国”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截至2020年12月,中非签署并落实了346个双边政府文化协定执行计划。2013年至2020年,中方组派艺术团赴非140国(次)举办演出。2013年以来,邀请非洲28国的艺术团来华演出。2016年以来,中方为非洲国家举办文化领域研修班上百个,非方参与人员累计近1500人。目前,中国在毛里求斯、贝宁、埃及、尼日利亚、坦桑尼亚、摩洛哥设有中国文化中心,已与突尼斯、肯尼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签署互设文化中心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截至目前,中国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旅游合作文件,已将34个非洲国家列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与22个非洲国家正式开展中国公民组团旅游业务。


——深化新闻传媒与影视合作。中非就深化新闻合作、网络空间管理、处理媒体关系不断加强对话与交流,共同举办了中非媒体领袖峰会、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30家非洲媒体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42个非洲国家参加“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国支持非洲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积极落实“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支持在非洲农村和偏远郊区开展“大篷车”等户外放映活动,覆盖12个非洲国家70多个村庄和地区。中非双方鼓励联合开发制作、创作更多讲述非洲故事、中非友好故事的作品。中国企业为1300万非洲用户提供11种语言、600多个频道的节目资源;近年来,中国对约200部中国优秀视听作品进行面向非洲的多语种译制,在10余个非洲国家举办中国电影展映展播活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非洲影片在中国电影节上展映。


——鼓励学术与智库合作。中非支持双方学术研究机构、智库、高校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先支持开展治国理政、发展道路、产能合作、文化与法律等课题研究与成果分享,推动壮大中非学术研究力量。80余个中非智库学术研究机构参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倡议实施“中非智库10 10合作伙伴计划”,建立“一对一”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4月,中国非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增进民间交流。积极落实《中非民间交流合作倡议书》,鼓励实施“中非民间友好行动”“丝路一家亲”“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等,支持中非工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深化交流。2011年以来双方举办了6届中非民间论坛,2012年以来举办了5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4届亚非青年联欢节和3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2021年,举办首届中非未来领袖对话。截至2020年,中国政府已累计向16个非洲国家派遣484名青年志愿者。中国已与53个非洲国家100多个妇女机构(组织)建立联系和交往。中国在毛里求斯、莱索托、吉布提、津巴布韦和苏丹等国建立中非妇女友好交流(培训)中心。


(五)和平安全合作稳步拓展


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是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建设性参与者,一贯致力于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合作共赢,支持非洲国家和非盟在非洲和平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非洲提升自主维和、维稳和反恐能力,支持非洲国家和非盟等地区组织落实“消弭枪声”倡议,支持联合国为非盟自主维和行动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在充分尊重非洲意愿、不干涉内政、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


(此处插入专栏5,内容请见新华社新闻图片专线所配发的相关稿件)(未完待续)


中非不断深化和平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对话,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行中非实施和平安全行动对话会、首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军事医学专题视频会议,并积极参与非洲国家举行的和平安全领域重要会议或论坛。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斡旋非洲热点问题,为推进非洲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独特建设性作用。中国通过联演联训、舰艇互访等多种方式,支持非洲国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萨赫勒、亚丁湾、几内亚湾等地区国家维护地区安全和反恐努力,在共建“一带一路”、社会治安、联合国维和、打击海盗、反恐等领域推动实施安全援助项目并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军事人员。中国支持联合国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向非洲派遣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


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有超过80%部署在非洲,累计向非洲派出3万余人次,在17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现有1800余名维和人员在马里、刚果(金)、阿布耶伊、南苏丹、西撒哈拉等5个非洲任务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海军自2008年以来常态部署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迄今已派出39批护航编队,累计完成约1400余批近7000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中国还决定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3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优先用于非洲任务区。截至2020年8月,共有11名中国官兵在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中献出宝贵生命。


中非支持扩大双方人员有序往来,不断加强领事合作,推动执法部门合作,共同打击各类跨国犯罪。2019年,中国公民赴非洲各国达60.7万人次,非洲各国公民入境中国达68.5万人次。双方人员往来快速增长推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事关系迅速发展。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2018年以来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余名执法人员,并提供警用物资。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向非洲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同非洲国家积极开展案件协作、情报交流、经验分享、联合行动,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三、坚定不移巩固相互支持


中非友好关系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双方在关乎彼此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非洲国家为中国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家统一,实现发展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和联合自强的努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非携手应对,中非友谊得到新的升华。中非人民凝聚团结之力,能够战胜艰难险阻,铸就美好未来。


(一)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和非洲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合作伙伴。50年前,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案的23个国家中有11个来自非洲,76张赞成票中有26张来自非洲。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非双方共同弘扬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互相支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非合作实践和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合作树立了典范,也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方案。


——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非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一致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致力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国和非洲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此处插入专栏6,内容请见新华社新闻图片专线所配发的相关稿件)


——共同维护正当合法权益。中非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发展利益等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所有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反对一切形式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积极推动解除针对非洲国家不合理的单边制裁。中国同非洲成员在联合国安理会建立“1 3”磋商机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与协调。2017年以来,中国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倡议召开了“加强非洲和平与安全能力”“加强非洲维和行动”“非洲和平与安全:打击非洲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等公开辩论会,以及“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疫后重建,消除冲突根源”高级别会议,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加大力度支持非洲实现长久和平。


中非都倡导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基本人权,同等重视各类人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的权利,反对将人权政治化和搞双重标准,反对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针对西方反华势力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的歪曲抹黑和不实指责,非洲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大三委等场合通过发表共同发言、单独发言等方式,支持中国正当立场。非洲国家认同中国人权理念,支持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


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切实支持非洲实现发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在中国推动下发布了《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2015年,中国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16年至2020年其下设的发展子基金共实施34个项目,涉及减贫、卫生健康、能源可及、科技创新、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非洲国家是主要受惠方。2021年5月,中非双方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中非一致认为支持非洲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责任。为应对疫情挑战、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非洲渡过难关,国际对非合作伙伴有必要把优势资源投向非方最急需领域,形成支持非洲发展的有效合力。


(二)守望相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非双方经受住严峻考验,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共同唱响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时代强音。(未完待续)


2020年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举办。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同非洲大陆就应对疫情举行峰会的国家,引领国际对非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阐述了疫情形势下推进中非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政策主张,指出要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并宣布了对非抗疫援助、减缓债和复工复产等系列举措,受到非方高度赞誉和广泛欢迎。与会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一致认为中非双方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会后中非双方密切对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中非合作克服疫情挑战,不断恢复并向前发展。


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非洲国家和非盟等地区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对中国抗疫行动给予有力声援和支持。2020年2月非盟部长理事会发表公报支持中国抗疫努力,是全球首个重要地区组织和整个洲域公开给予中国声援。非洲48国元首、11国政府首脑、12国议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来函(电),10国发表政府声明,18国外长致函,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会议、卫生部长紧急会议以及主要地区组织会议等均向中方表示声援和慰问,不少非洲国家不富裕,但仍积极向中国捐款捐物。一些非洲在华留学生同当地防疫人员一道奋战在抗疫前线。


非洲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驰援非洲,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实施难度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从2020年起,中国根据有关国家需求,统筹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各类资源,向非洲53国和非盟提供了120批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隔离眼罩、呼吸机等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实现对非抗疫援助“全覆盖”。中国积极同非洲国家分享抗疫经验,向17个非洲国家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或短期抗疫医疗队,同非洲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并推动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中国积极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中国疫苗上市之初、国内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即开始向非洲援助疫苗,为非洲国家抗疫提供支持与帮助。中方积极落实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坚定承诺,截至2021年11月12日,已向包括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7亿剂疫苗,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并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再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企业亦积极在非洲地区开展联合生产,帮助有意愿的国家实现疫苗本地化生产,目前已在埃及启动疫苗本地化生产,同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克服暂时困难,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G20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已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共识。中国支持将G20缓债倡议延期至2021年年底,并同有关成员一道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对于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中国并同有关方一道,通过个案处理方式提供支持。


(三)并肩战胜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2014年,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非洲人民的艰难时刻,中国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在国际社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是最早向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向西非疫区提供实验室并设立留观诊治中心的国家。中国先后向有关非洲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快速、实用、全面抗疫援助,先后使用9架次包机运输物资和人员,向疫情国派出16批、1200多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与当地医生共同战斗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前线,中国医生还在当地培训医护人员1.3万人次。中国还为疫区国家援建了实验室、治疗中心等多个项目,成为当时中国支持海外国家和地区应对公共危机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援助。面对疫情,中国外交官、医疗队、维和人员和企业员工始终选择坚守,而不是撤离。恐惧比病毒更可怕,而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灾难面前,中非人民展现了同甘苦、共患难的一片真情。


2018年,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及时向刚果(金)及其邻国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以及非盟等提供包括物资、现汇、专家、药品、培训在内的一揽子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有关国家及时遏制疫情发展。


(四)携手应对自然灾害


中国历来重视非洲受灾国的救援工作,帮助非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危机,并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边国际组织开展对非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2008年中国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仅200万人口的赤道几内亚就捐赠了200万欧元,平均每人1欧元。刚果(布)政府在汶川地震后捐赠100万美元,在玉树地震后又捐资200万美元建设了一所小学。非洲人民在自己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慷慨解囊支援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倍感温暖。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先后在40多个受灾非洲国家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达1000多万人,有力促进了受灾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2019年,“伊代”飓风席卷东南部非洲。中国向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拉维紧急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并向受灾最严重的莫桑比克派出65人组成的国际救援队,在莫当地治疗3000多人。2019年底,蝗灾袭击非洲之角,地区国家超过3000万人生计受到威胁。2020年初,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仍紧急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3国提供灭蝗物资援助,并从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安排援助支持3国购买防控物资和开展能力建设。


四、奋力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站在历史的又一个十字路口,中非更加需要巩固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双方将坚定不移深化传统友好,坚定不移推进互利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共同利益,继续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不断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共同创造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中非合作论坛引领对非合作


为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新时代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未完待续)


目前论坛有中国、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非盟委员会共55个成员。论坛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中国和承办会议的非洲国家担任共同主席国,共同主持会议并牵头落实会议成果。根据中非双方共识,部分部长级会议升格为峰会。论坛迄今已举行3次峰会(2006年11月北京峰会、2015年12月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9月北京峰会)、7届部长级会议,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纲领性合作文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支持非洲发展、深化中非友好互利合作的重大举措,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11月底,新一届论坛会议将在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举行。这次会议将评估2018年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情况,并对下阶段中非友好合作作出规划,是疫情背景下中非共商合作大计、推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外交活动,对推动疫后非洲、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将同非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对接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非盟《2063年议程》,围绕健康卫生、投资贸易、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对论坛新一届会议的成果和举措进行设计和磋商,努力把会议办成凝聚中非团结新共识、挖掘中非合作新领域、带给中非人民新福祉的盛会。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向深入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为非洲带去了中国的茶叶、瓷器和发展经验,增进了中非人民友好情谊和文明互鉴,成为永载史册的中非友谊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非洲国家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非洲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最积极的方向之一,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需要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参与的“协奏曲”。2015年12月,南非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2017年、2019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吉布提、莫桑比克等国领导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截至目前,几乎所有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非盟委员会并同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这是中国同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带一路”规划类合作文件。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的带动下,中非互联互通加速发展。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公路、加蓬让蒂尔港-翁布埃沿海路及博韦大桥、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一期二期项目相继完工通车,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多哥洛美集装箱码头等有效提升当地转口贸易能力,为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1个非洲国家正式签署了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与12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适航关系;并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海运协定。


当前中非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非洲自贸区正式实施,非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加速推进,给中非合作扩展更大发展空间。中非双方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深化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非之间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共筑“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此处插入专栏7,内容请见新华社新闻图片专线所配发的相关稿件)


(三)与时俱进、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跨越


中非关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中非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国家一道,继续谱写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共筑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辉煌篇章。


——厚植友好基础,推动中非政治互信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将同非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推动双方政党、立法机构、协商机构、地方政府友好合作,深化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互鉴、加强战略沟通与互信;充分发挥双方智库、媒体、高校和民间机构积极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非人文交流新格局,促进双方民心相通,继承和发扬牢不可摧的中非传统友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将继续向非洲国家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帮助,分享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加快推进中非疫苗合作。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不仅针对一时一事,将着眼长远助力非洲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密切国际协作,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非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非将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密切国际事务协调,旗帜鲜明地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齐心协力应对疫情、减贫、反恐、气候变化等全人类共同挑战,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非洲联合自强势头强劲,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正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梦想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