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南京市江北新区属于哪个区的(南京市江北新区是属于哪个区)





PART 1 江北新区的历史印象


南京的地理条件,虽然在全国来看还可以,但在江浙沪并不好,若是只看苏皖两省当数第一,就看你想看哪个。作为主流的江浙沪被看得比较多,这里有上海、苏杭、锡甬常绍通嘉扬泰……南京都市圈相比而言,论实力比较靠边,论距离不足以另开一桌,只能想办法尽量凑过去加入其中。至于辐射苏皖什么的,大上海都市圈的沪苏杭,直接亲自干了,南京的经济辐射作用,似乎比较有限。


长三角夜景卫星图


随着高铁网的进一步加密,没准南京自己也可能成为腹地。笔者毕业之后,曾在苏州、昆山遇到几次南京市区人……没错,他们毕业后去苏州工作,男的看上去典型大公司白领,女的是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女,都是211本科。现在听起来匪夷所思,怎么可能?自从90年代外资大爆发,苏锡常的外企井喷,而南京相差甚远,真有不少人背井离乡去那边工作,因为薪水更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南京不是没当过腹地,就在十几年前还是。


2005年底,桥北收费站拆除


当时,南京吸引外资的主要阵地,是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南京江北高新区,以及新港的南京开发区。江北高新区要过大桥,有收费站还堵,这种条件竞争力当然很差,多数外企不会因为什么省会、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而来,主要看的还是区位。那时候,笔者所知,某外企老外对于市内收费站非常反感,每次上下班过大桥虽然只要10元,但他认个区为这个像电视里伊拉克的公路检查站。其实收费站的撤除并非南京市所能解决,牵涉到铁路部门,但这种事情无法跟老外解释,总之印象是较差的,每过一回大桥强化一回。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抱怨多年的桥北收费站终于拆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很不容易,说不容易也都难以置信,当年其实很不容易。


国家级开发区排名,南京两家全部进入前十名,非常不易,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南京经济的骄傲


新港开发区情况要好得多,虽然当时离市区比较远,交通不太发达,但是好歹在长属于江以南。令人高兴的是,县级出身的江宁开发区凭借区位优势异军突起,后来几年再未听说有南京市区人去苏州工作,只有上海和杭州的高端岗位。如果当时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不是在江北,而是南部的江宁开发区,或是东部的南京开发区,在90年中期江北开启的十年外资大潮中,招商引资会好很多。


为什么要发展江北?江北占南京面积1/3多,区位条件薄弱,以前六合、江浦两县与苏中扬泰通沿江县相比,基本属于倒数(印象中与仪征在江北沿江倒数三名)。也就是说,江北是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底子很差,需要周期性大力提振,力哪个度小了还没什么用。这么大一片土地,如果随他去了,无论如何都很可惜,更不应该。南京丘陵为主,江北平原很大,做城市、做工厂都有很大空间,别的板块很难提供这么大的潜力地块。所以,发展江北不仅是责任,好处其实很大,当然区位短板也很明显。


江苏省过江通道规划


南京市的过江通道规划,占了江苏省一半,之所以密度如此之高,很可能与20年前那一轮的经验教训有关,外资大潮没有抓住,后来苦苦追赶十几年,交通是很重要因素。


江浦、六合两县因为区位边缘,划来划去多次。


江浦、六合两县不及通泰扬沿江县,很大程度因为靠近省界,属于犄角旮旯,区位也确实很差。所以,开辟江北发展腹地,可以解决浦口、六合的的边缘地带困境,这就需要与滁州、马鞍山共同发展来实现。于是,现在的江北核心区临近省界,靠近安徽就可以理解了。将浦口、六合中心化,才能拯救边缘化的多年困惑,与滁州的合作至关重要。


过江交通与区位提升这两大问题,是建设发展江北新区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核心区没有放在东部呢?东部龙袍位于大厂和仪征化纤中间,这个地方的区位猛一看是比江北核心区要好,但是两头都是大型化工基地。而江北核心区与大厂中间隔一座山,距离十多公里,起到屏蔽化工影响的作用。于是,现在的江北核心区,是各种选址方案中最科学的。


上一轮江北开发,经过多年发展,桥北起来了,为南京的人才引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成功


以上为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对江北新区规划的个人理解,很多安排都是出自以前的经验,很大代价方才换得,可以说事出有因。

新区



PART 2 江北新区直管区=大厂 浦口


上一的轮江北开发始于90年代,大概搞了十几年,招商引资的收获不及苏南杭州,但在城个区市化和工业化方面,进步非常明显。现在的桥北,就是上一轮江北开发的核心区,如果没有桥北,很多刚需现在留不下来。


著名的柳洲东路地铁站


笔者认为,南京的桥北非常成功,离大厂、高新区的产业集中很近,承载人口众多,生活成本不高,无论在城市面貌,还是配套、教育方面,都比较强。


桥北


就这样,桥北的房价较低,成为很多年轻人南京梦的起点。所以说,桥北的发展是成功的。


现在的江北新区,其实就是以前江北的两个市区,浦口与大厂区。2002年,撤销大厂区,与六合县合并成为六合区,撤销浦口区,与江浦县合并成为浦口区。在此之前,浦口、大厂是区,与郊县不一样。2002年的撤并,壮大了江浦、六合两县,但对原来两区而言,付出是比较大的。现在的江北新区直管区,接近恢复原先江北两个老市区,其实并没有谁翻身中奖,人家本来就是这样,其实很公平的。


民国浦口码头


浦口虽然在江北,但是南京的老牌市区。正当江宁自治实验县和南京特别市,为了新的江宁县城放在城东乌龙山,还是河西上新河僵持不下,拖得蒋介石都受不了直接下令最后期限,并告之“万勿再误”时,浦口已经是市区了。



江北的发展,长期在南京属于垫底位置,这是历史共识。但只要细心看一下数据,新区成立之前,江北的GDP已与苏中沿江县相差不太大了,经济基础有了很大的长进。南京原先五县之中,江宁非常厉害,其他四县的经济实力,与通泰扬辖县相比,最多中游水平,底子不好。虽然高淳、溧水人均GDP曾经在全省名列前茅,无奈人口太少无济于事。


总之,江北新区的底子没那么差,区位也没有那么好,扶持的努力延续多年,江北的重要性一直存在。对于南京市的贡献,江北地区承载的化工、钢铁等重工业,是主要支柱,桥北等地的人口吸纳,是许多刚需(大部分人都是刚需)的最早家园,其土地资源,是南京发展的基本盘之一。




PART 3 江北新区需要步步为营


江北新区的核心区,过去是一片田地。笔者某年驾车经三桥到绿水湾吃饭,沿江破路坑坑凹凹,只能单车通行,晚上差点翻到江里去。那次吓坏了,当时就想,江北不能这样啊。


2010年左右的绿水湾湿地公园所在地点,最外一道梗就是单车道破路,没有路灯。新区成立之后,搞得太好了!


几年后,国家级新区获批,再一两年,那一带的道路改天换地。不知道的朋友可能会以为那边是个新区形象景观,也是绿水青山的标志地带。很少有人知道,无论有没有新区,那边都必须开发,并不只是锦上添花。新区哪个成立后,花了大量精力修建道路,其中很多真的不修不行。倒不只是为了形象什么的,这些事情都由新区做了。也许江北建设的某些进度,达不到部分朋友的期望,其实获得的进步已经跨越很大。



近年来,有些舆论对于江北新区的展望与潜力,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并希望很迅速达到。于是,在很多朋友看来,对江北新区的评价就像坐了直升飞机一样,从垫底变成领军,非常不可思议……


笔者认为,对于江北新区的未来不应高估,也不能简单认为就是桥北2.0,两种看法都很不靠谱,也没可能。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这个提法已有多年,国家级新区和城建、经济的先进程度,并没有必然关系。有些城市的新区存在感很高,有些却很一般,存在感的高低主要是经济实力。


十四五一核三极


南京市的未来,如果主要寄托在于江北新区,显然是互相耽误。十多年前,南京提出的一主三副,说的是江宁、仙林、江北,这三大副城,也是南京GDP的主要担当。时隔多年,十四五南京市一核三极,其实与一主三副的思路,是继承与发展。


城市发展的未来,还是多头并进,三头为主。笔者个人判断,东部的重要性很高,因为东部面临的外部格局近年不断巨变。并且客观地说,南京还会继续像以前一样,接受长三角核心区的辐射与带动,这是长三角经济发达的主要逻辑,谁都需要。多年前舆论曾有判断,就是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事实上除了向中西部转移,很多产业同时也朝东南亚转移,因为靠近海岸线。


高铁枢纽网络集群已近形成


对于江北新区而言,吸引产业和人口最为重要。以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江北新区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好。上海,苏杭,苏南苏中浙北浙东,最近几年产业升级很快,区域交通格局变化巨大,而这一切,离南京越来越不近……安徽方面,从交通建设来看,多年以来就是东西方向的路线为主,全方位接轨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周边江浙沪,特别是江苏城市,而不是止于南京。


因此,对于江北新区应该主要看到成绩,数据证明进步确实很大,对于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能当真,因为有些事是不可能的。


苏州高架快速路约500公里,接近形成30公里短轴半径,50公里长轴半径圈层结构,这是大都市的典型快速路特征


此外,对于江北新区发展的难度,需要高估一些。我国并没江北有跨江大城市发展成功的先例,武汉是汉口院辖市和湖北省会武昌合并而来,重庆三江交汇长江很窄,南京发展江北相当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南京市的支持,也应该充分看到并承认,过江隧道如此之多,足以说明南京对江北新区的诚意。这些过江通道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过江问题,但是如果希望完全解决过江高峰期的拥堵问题,并不现实,这是区位所决定的。


杭州快速路总里程累计达307公里,亚运会前还将建成157公里,总里程将达464公里。


上海同样沿江,江北只有一个县崇明,定位成生态区域。保护环境的同时,避免了跨江发展,也省了很大一笔钱,城市跨江发展的投资是惊人的,投入产出效率不一定明显。


除了产业以外,城市建设也是江北新区特别是核心区的意义所在。江北新区成立之初便有言在先,新区目标是独立发展,并非融合发展。南京融合发展的对象是江宁,并非江北。如果没有独立发展能力,新区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很多标准也无需很高。既然目标很高,建设便不可能一蹴而就,几年就达到傲视群雄的高度。



经常有一种比较说法是江北与河西,河西是江南主城,与江北新区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实没有可比性。河西所在的建邺区,从活法到产业,和江北新区大相径庭,属于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是隔了一条长江,这种联系主要是差别并不属于是相似。历史大多数时候,别说河西,江南和江北都不在一个省,明朝时期才被弄到一块。江北的比较对象,应该是以江宁开发区为产业代表的南部片区,和以南京开发区为产业代表的紫东片区,这才是江北新区长期的真实定位。从区位条件和发展难度看,南部与东部比江北新区优越很多,如果江北新区的发展势头能长期与之齐头并进,就是非常成功。




凤阳府面积南直隶最大,浙西下八府是润州府、常州府、江阴军、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


明朝初年划入南宋浙西下八府中的七府(洪武是十一年嘉兴、湖州两府回归浙江,也许是不好意思了)、江浙行省集庆路,以及河南江北行省淮南东路地区,成立了中国最强大的(南)直隶。南直隶不是省,而是直辖府州集群,没过多年还是像省一样添置巡抚,会商六部共同管理。南直隶分了两个巡抚,江南是先南京后苏州(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应天巡抚,江北是扬州(抗倭时期泰州)的凤阳巡抚。由此可见,贵为中都的凤阳,已经从全国第三号地位的城市,变成了普通府,南京市一座城市的实力就是这么重要。中都地位不可谓不高,明朝刚到第五代皇帝,中都已结结实实成了一个平凡的府。现在的凤阳府已经消失,凤阳县还在。


南宋最强的是两浙路,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这三路的富地加凤阳构成了明朝南直隶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无论在哪座城市、哪个区域,级别也好,定位也好,只有发展和实力才是硬道理,定位和规划并不能解决大部分发展问题。无论新区是什么身份和条件,一定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最终用数字说话。截止目前,江北新区的发展成就明显,并且是踏实地稳步前进,这个速度和进度,符合客观规律和南京市正常逻辑,可持续性很好。笔者认为,这一轮江北开发,收获将远大于前几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