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是连接两者的桥梁纽带,对市场动态第一时间感知、对政府决策第一时间落实,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近年来,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公平公正就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大力精简办事流程,破除市场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质量,切实让利于企业,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成了一个便民利企的阳光平台。调查显示,投标人对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满意度达到98.6%。
投标企业再“减”负
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放管结合、服务优先,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实行网上不见面开评标等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解决了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企业减负,让市场主体“少花钱”,2020年,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始推行电子保函降费减负。为此,该中心整合优化交易系统,联通信息孤岛,推动数字证书互认共享,搭建电子保函平台,并开出全省首张投标保证金银行电子保函和保险保单,帮助企业解除资金占用困境。
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何刚介绍说:“在此基础上,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展了电子保函平台功能,推动投标保函单一服务向履约保函、质量保函、农民工工资保函保证金、中标贷等增值服务延伸,形成了多元化、一体化、普惠化、便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链条,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合作平台,变‘企业找融资’为‘资金找企业’。”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扩大电子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已有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入驻保函平台,开通政采贷、电子保函、保险保单等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据介绍,2020年,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生成保函1055份,为企业减负2.23亿元,惠及企业3066家,为186个惠农惠民项目减免交易服务费37.18万元,为市场主体节约投标成本超过1.5亿保函元。
甘肃坤正建设有限公司姜志海告诉记者,电子招投标平台和不见面开标对企业而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传统的招投保函标必须到现场,进行现场唱标,有的项目不在本地,就得坐火车、坐飞机赶时间。最让企业感到实惠的是在投标保证金这一块,以前根据项目大小,必须得交投标保证金,金额也比较多,周期长,有时候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资金周转问题,现在采用的是联合保函,正常提交就可以了,对企业来说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3月5日,记者在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见证服务室看到,两位工作人员紧盯着评标室的监控大屏,随时切换到各个评标室的场景,并用喊话的方式提醒着评标室的专家。
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宋涛告诉记者,今年2月1日,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见证服务室正式运营,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和专家密切接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现在评标专家是独立评审,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画面监督评标专家,如果个别专家在评标室发表倾向性言论,干与评标无关的事情,工作人员就会喊话提醒,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扣分的扣分,严重的报告行业监管部门,对专家进行调查处理。
2020年,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利企便民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实施了远程异地开评标系统集成项目,在部分县区设立了远程开评标室,基于区块链技术,架构起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网络系统,可集中调度市级平台及各县区的场地、专家、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等资源,以远程见证方便各市场主体就近参与项目交易,为省内及全国范围内远程异地开评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涛说,今年,白银市将全力推进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市县、县域远程开标、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并力争实现跨省和省内各市州区域间远程异地评标可连通,解决市场主体来回奔波,招投标成本高的现实问题,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参与度。同时,降低人员聚集次数和频率,防止围堵专家、场外银行串联,根治串围标“痼疾”,保公平公正。
推进全流程电子化
“今年,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积极打通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推行多领域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或竞价竞拍,扭转电子和纸质招投标双轨并行的局面,依托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履约,实履约现所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线投标、开标,数据在线提取、专家在线评审、档案在线留存,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技术信息科科长许学海说。
白银市的目标是银行,在目前的基础上,搭建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 公共资源兰州交易 融资”模式,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拓展电子保函、便捷融资等衍生金融服务功能,开展政采贷、中标贷、保证金贷等业务,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收费标准金融服务,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化、便捷化的“一揽子”公共资源交易金融融资服务新模式,共同谱写政务、金融、企业、群众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共享改革红利保证金,让兰州市收费标准场主体切实体验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发展带来的便利性与获得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