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工程拆除(厂房加固施工方案)



老覃昨天写了《郭沫若执意要拆除北京城墙林徽因被气出重病?郭沫若:没这回事》一文,讲述了老北京城墙被拆除的全过程。明确指出了拆除北京城墙的原因:一、墙体陈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要保留,就施工方必须修缮;要修缮,就要投入海量资金;二、严重阻碍交通,不利于城市发展。


关于修缮所要投入的资金,以南京在2004年整修明城墙为例,一次就投入了7000万元,而在之后的2004、2005、2006这三年,连续注入了巨资16.6亿。


这是一笔非常惊人的巨资。


有时候,修比建更烧钱。


当然了,建也工程不会是小数目。


老覃在这里再举个例:据说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灵武迁都至银川时,建造了一个南门楼。但这个南门楼工程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就被毁坏不存在了。


2013年,当地相关部门在南门楼的原址上建了一个山寨版的“小天安门”。


就是这么一个山寨版的“小天安门”,一下子就花费了2.3亿。


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修建一个全新的北京天安门,那得花多少钱呢?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还真的修建了一个全新的北京天安门,时间是在1969年12月到1970年4月。


很多厚古薄今的人,总喜欢说老祖宗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能保留一千年、一万年,老手艺失传了,这些东西就再也制造不出来了。


但是,北京老城墙年代久远,不修缮就会坍塌。


故宫、天安门也一样,年代久了,不修缮就会坍塌。


现在还有人以为,今天的北京天安门就是明朝永乐十五年建造的承天门


这怎么可能?


从永乐十五年到现在,都600多年了,天安门城楼是纯木头制造的,哪能存在那么久?


查看史料,就知道永乐十五年建造的承天门早在明英宗天顺元年就因遭受火灾,被大火烧毁了。


旧的承天门烧毁之后,到了明成化元年,才由明宪宗朱见深下令重建。


朱见深重建的承天门在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再次被烧毁。


下令烧它的人,是草莽大英雄李自成


清廷入主北京施工,方案清顺治皇帝在承天门的原址上修建了天安门。


不难看出,天安门并不等于承天门。


以前的承天门已经被烧成木炭、烧成灰烬了。


要说二者有什么联系,那就是都建造在同一个地方。


这就相当于,某个地方原来有一座小楼房,开发商把这座小楼房拆除了,在小楼房的原址上盖了一座大楼房。


我们不能说,这座大楼房就是原来的小楼房。


顺治皇帝修建的天安门到上世纪60年代,已严重损坏,成了一座危楼。


参与重修天安门的大木作师加固傅孙永林在《孙永林:重修天安门的大木作》一书中说,他在1961年就开始参方案加了天安门城楼的例行安全检查和加固维修工作。即每年“五一”和“十一”之前,他都要提前一个月进驻天安门,对天安门城楼施工方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维修工作。1965年9月中旬,他们在检查中发现:天安门城楼的明间西次间前围金柱10米处柱髓心糟朽,该柱直径1米,但槽朽的直径已达80厘米!为了保证1965年国庆节的城楼安全,不得不紧急调用了4根长达10米的450号槽钢对已经糟朽的柱子进行了加固支撑。


孙永林还指出,天安门城楼的中脊檩有很多地方是旧杨木材来替代的。这种木材材质非常差,一般百姓建造民房都不屑于使用,但它们却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要害部位上。之所以这样,有可能是清朝末年国力衰竭,被迫用劣质木材来修缮的。当然,也不排除厂房是当年负责修缮的工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但不管如何,用劣质杨木来做中脊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也正是这样,毛主席和周恩来在1965年下决心推拿重建天安门。


现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顾问,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的马炳坚,也全程参与了当年的天安门城楼重建工作。他写过很多关于1969天安门重建工程的文章。里面讲的观点,有很多老覃是赞同的;但也有一些,老覃是不认可的。


先来说不认可的吧。


马炳坚说,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原因,并不是天安门城楼问题很严重,仅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为了保证领导人的绝对安全,所以重新翻建。

拆除

他的依据是:天安门城楼这座仅有 300 余年历史的木构建筑,主体结构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只要采取妥善的保护维修措施,再过二、 三百年也不会有事。


看,马炳坚的观点和孙永林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应该相信谁?


毫无疑问,应该相信孙永林。


原因很简单:马炳厂房坚是在1967年才从北京市房管局技工学校房屋管理人员培训班毕业,分配到北京市第二房屋修缮工程公司古建工程处当工人的,1969年才随房修二公司投身到天安门重建工程中去。他不完全了解天安门之前的检查工作;而人家孙永林在1961年开始,就年年参加了天安门的检查工作,甚至,还参加了1980的天安门的大修。


事实上,国家在1965年决定重建天安门后,在1966 年 3 月,河北邢台发生了 7.2 级地震,对天安门城楼造成了一定影响。


当时,甚至有报道用了“危在旦夕,有塌垮的可能”等语来描述天安门城楼的状况。


而北京市政府不得不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梁架以及山面的踏脚木、草架柱等进行了加固,并将部分梁架构件增加了铁箍。


所以说,马炳坚还是一个很迷信古人的人。


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同样是一个敢依照自己内心讲真话的人。


现在,有很多人在网络上乱说一些不着边的话,说1969年重建天安门,有人提出,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必须请外国人承包,只不过外国人提出需5年或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没有被周恩来接受。周恩来后来安排了自己人来做,仅仅只用了112天,就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又说当时为了严守秘密,由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用苇席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天棚,把整个天安门城楼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因此,重建天安门的时候,不仅北京市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民族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知。所有参加重建的人员都严守秘密,不准和任何人说,甚至家人,说这是政治任务。


还说,一部分城楼拆开了,工作人员就码不出原样了。最后不得不请古建筑专家来帮忙,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顺序编号,画草图,拍照片等等,弄得手忙脚乱。


又说,为了找到上好木料,工作人员飞到了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寻找,但都不合用。最后不得不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一大批上等的林料。


他们说,那些进口的木材很神奇,似红木,质坚,用火烧根本烧不着。


甚至还说了一个非常诡异的事情:工人在拆除西山墙时,从墙体里挖出了7颗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规格相同的完整炮弹。


……


对于这些无稽之谈,马炳坚一一进行了辩驳。


他说,天安门是经典的中国古建筑,怎么可能有人想到去请外国承包?中国人仅仅用了112天就搭建起了天安门城楼并不奇怪,因为,所有的搭建工件在1965年就开始准备了,准备了四年多,到了1969年,只要运到现场按部就班地搭起来就行,不算什么惊人速度拆除。


其次,搭起一个巨大的罩棚罩住天安门城楼并非为了保密,主要是避免严重的扬尘,其次是为了冬季施工防寒施工,保温加热。重建天安门,并不是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没有谁要求保密,北京人都知道这个事。


虽然天安门城楼的结构十分复杂,但参与重建的都是能工巧匠,不存在拆开了就码不回原样的事。


至于天安门制作大木构架用的木料要从国外进口,并非我们国内的森林中没有符合尺寸的木料。当时,考察小组曾到东北大小兴安岭去考察,并不是去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只因无法解决吊出和运输等问题,才改成了从国外进口。


马炳坚说,进口的木材好是好,但没网上吹的神奇,说“用火烧根本烧不着”纯粹是瞎说。木材的构成成分决定了它肯定存在烧成木炭的性能,说用火烧烧不着,那是用一根火柴去烧上千斤的大木,怎么会烧得着呢?


马炳坚最后说,进口木材都是新料,含水率高,本应自然干燥若干年之后再用,但时间太紧,现实不允许这么做,只好硬着头皮安装上去了。这,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随着天长日久,这些新木料就会出现糟朽。事实上,不到十年,有的构件就已经深度糟朽。因此,在1980 年,不得不对糟朽的柱子进行了墩接。


马炳坚和孙永林在1980 年都参与了对糟朽的柱子进行墩接的工作。


墩接的工作很繁重,也很复杂,要在保持建筑物整体不动的情况下,将柱子糟朽的部分截掉,换上好木料,再打上铁箍。


马炳坚回忆说,当时一共墩接了三根柱子,都是室内 12 米高的大柱。墩接高度大约从地面往上三米至五米。其中,有一根柱子因为髓心部分糟朽,几乎完全空心,却又没办法换掉,只能把空心部分除去,塞入将一根钢梁。


可以看出,1969年,天安加固门被拆除重建,因为时间太仓促,使用了外国新木料,还是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