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河南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新网郑州4月29日电(阚力)《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一年来,河南119.5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8.2万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特别是,疫情期间,针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实施失信惩戒20余次。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河南省信用工作部门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密切监测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开展信用核查5000余次,实施失信惩戒20余次。


同时,河南省信用工作部门还开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一企一策、专人办理”的信用修复“绿色通道”,26家企业完成在线零接触信用修复。“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开设“抗击疫情诚信光荣榜”,公布先进个人1989名、先进企业383家,公示疫情防控诚信典型案例等相关信息1000余条。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杨长军在发布会上介绍,一年间,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9.5万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2万户。对因违法违规被有关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45958人次。


此外,在完善信用法规制度方面,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等多地、多部门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覆盖42个部门和行业领域,以及水、电、气、暖等6个公共事业领域,7300个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出台了《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制度。


在医疗领域,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确定3批、26家单位开发“智慧卫监”信息系统,涵盖医疗美容、放射卫生、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多元化监管等项目,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不同监督对象分类实施在线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提高了监管效率。


其中,郑州、平顶山、新乡、鹤壁等市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行业自律评价、社会投诉举报查处等数据信息综合后,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评分评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以“智慧卫监”助力综合监管效能提升。(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