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世界上第一个可再生能源法(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一、从一个浪漫而悲伤的故事说起

2004年前后,加拿大中南地区的气温相较于往年,变得越来越炎热了。一只兼具冒险主义与浪漫情怀的灰熊,决定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和远方,因为他听祖辈们说,北海之北有一个漂浮在大洋之上,一年四季也不会融化的天然冰库。于是,他决定去那里让自己燥热的身体和头脑冷却冷却。


跋涉了几千公里,来到了传说中的北冰洋,可是他看到的不是一望无际的大冰川,而是碧蓝碧蓝的海水,偶然漂浮着几块碎冰渣子。



不过命运之神没有让它的努力白费,只见大洋之上的一个白点越漂越近,等到了眼前,豁然见到一位雍容富贵,憨态可掬白衣仙子驾着浮冰而来,只见该仙子翩如惊鸿,宛若游龙,顾盼生辉,楚楚动熊。


有美不救非真熊,灰熊把白衣姑娘拉上了岸。白衣姑娘上岸后,倒没有嫌弃眼前这位灰不溜秋的家伙,而是一阵梨花带雨,哭诉起自己的悲惨遭遇。原来她们族类属于北极熊,常年生活在冰川之上,以海豹、海狮、海象为食。可是不知怎么地,今年的冰川大量的融化,她们族类,没有了容身之所,大部分都无力游过漫长的海水而淹死了,她只是一个幸运者。


灰熊非常喜欢这位白衣天使,给他讲了很多自己经历过的丰富而惊险的故事,介绍了许多陆地上的大好河山和美味可口的美食。灰熊还教给了北极熊很多捕食陆地动物和识别可食用的植物的技巧,让北极熊由一个肉食者变成了一个营养均衡的杂食者。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它如何防范凶险的两足动物,避免被其猎杀。惺惺相惜让他们迸发出爱的火花。



这对坠入爱河的动物界周穆王与西王母,很快就有了爱的结晶。但是王子与公主的美好故事往往只在童话里出现,灰熊与北极熊度过了一段蜜月后,因思念家乡,就动身离开了,许诺来年再见,留下了怅惘与祈盼的北极熊望穿秋水。



“郎君日行三万里,一去何事不重来”。


而现实中的悲剧却发生在它们的下一代身上。


2006年,一个美国人向加拿大政府缴纳了4.5万美元后,获得了可以猎获一头北极熊的狩猎证。可是他猎杀到的是一头不灰不白,不胖不瘦的四不像。


经过DNA检验以后,这头被猎杀的“四不像”就是灰熊与北极熊的混血儿。它的父族与母族虽然已经分开隔离了50多万年,而他们的基因还没有隔离开来,所以才有了他这个混血儿。



动物界的一段不世恋情引发的血案,最终爆发了人类大辩论。动物保护团体、生物学家、历史学家、气候学家们一起上阵,口诛笔伐。


一头死去的灰北极熊,让环境保护主义者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印证了地球环境发生了几十万年以来,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地球会将人类从其身上抹掉吗?人类能承受的极限地球温度是多少?

人们常说,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地球如果能说话,她会噗嗤一笑,保护好你们自己吧,我才不需要你们关心,从我身上抹掉的讨厌生物已经有过很多次了,人类已经被列入下一次清洗计划。


经济和人一样,成长和发展就需要吃东西和排泄废物,不同的是,经济发展吃的是能源,排放的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废弃物(这里统称碳排放)。


二氧化碳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它让地球反射的太阳热量留在地球,保证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全部散失,提供了适合万物生存与生长的环境。可一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量,地球温度就会失控,环境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球年少时,她身上的第一批生物是厌氧菌。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火山爆发,原始大气中只有氮化物、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但是唯独没有氧气,唯一能生存的生物是厌氧菌。厌氧菌死后,残骸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逐渐地,大气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被厌氧菌的残骸带到了地下,于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地球越来越冷,最后在三十亿年前,第一次变成了一个大冰球,厌氧菌把自己搞灭亡了。


顺便说一下,让我们牙齿产生牙结石的就是厌氧菌之一。


厌氧菌灭亡后,甲烷菌代替了它。


这家伙,吃碳酸钙,产生甲烷,甲烷的保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5倍,于是地球越来越热,经过十五亿年后,地球又从一个冰球变成了火球,冰川融化,海水几乎覆盖了大陆,甲烷菌成了地球上第二个自我团灭的生物。


第三批地球主人是蓝绿藻,它的光合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消耗了。六亿年前,地球再次变回大雪球。


第四次是软虫,它吃蓝绿藻为生,把地球重新带回了暖和期。


再后来,热带森林,冻土植物、沙漠植物、浮游生物,相继循环出现,地球一次又一次在冰与火之间切换。


智人只是地球上无数的过客之一,在生物史上的长度还不到万分之一。如果人类也像其他生物一样,让地球感到极度不舒服的话,她也会毫不留情的将其抹去。


那么从地球温度上来说,人类生存的底线是多少呢?


答案是:较工业化以前时期,地球温度升高不能达到2℃。


我们生活中,一天的温差还有10℃呢,2℃的温差几乎没啥感觉啊。


打个比方,在上一次冰河期高峰期,全球气温只比现在低5℃,美国芝加哥却埋藏在2000米厚的冰层以下。


另一个比方或许能让人更加感同身受,如果一个人的体温长期维持在38.5℃,相信没有人能够撑过一个星期,因为维持人体运转的免疫系统全部破坏了。


同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2℃,生态系统全部破坏,各种妖魔鬼怪肆虐,无数冰封的病毒和温室气体都将会释放出来。


根据测算,要将地球平均温度升高控制在2℃以内,人类顶多只能再排放6400亿吨二氧化碳,而当前全球每年的排放量是420亿吨,也就意味着,如果不加控制,15年以后,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


当然,怀疑论者,也可以认为,前面几十亿年,地球不是也在冰箱与火炉之间切换吗?那时候还没人类呢。


三、要发展还是要环境?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992年,88岁的老人南巡中国大地,确立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开始迈上小康富强之路。


他站在深圳大桥上远眺香港,足足看了20分钟,目光中满是深情与期盼。回去后,老人对收复香港提出了2点硬性要求,震慑了大洋彼岸,击碎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阻碍中国统一任何幻想。



也在这一年6月,时任总理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当时中国的GDP还不如巴西,大会与会国自然也没有给与这头刚睁开睡眼的巨龙过多的关注,毕竟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没动筷子呢,大家也不好意思劝咱们减肥。


大会确定了,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这一原则后来也成了各方博弈扯皮的主战场。


1997年7月1日,失去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在这一年年底,又一次环境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京都议定书》是一份难产的环境协议,中国积极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没有承担具体的减排义务,争取了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如果钱都没有,何来的力气减排?


美国克林顿政府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为名而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直到2005年,俄罗斯因为想加入WTO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才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也因为他的加入,《京都议定书》才达到了55个签署国的生效条件,而正式生效。


京都会议,中国虽然没有承担减排义务,却深刻地认识到,以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承担减排义务是未来几年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也暗暗地卯足了劲。


《京都议定书》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发展与转型时间,为后来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好的布局。一批批赫赫有名的新能源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999年,曾毓群与自己的老师,留美归来的陈堂华成立ALT公司,中文名叫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曾毓群飞往美国贝尔实验室,拿下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并顺利打入苹果的供应链。ATL也号称中国电池的黄埔军校。


2000年,师从“全球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的施正荣,放弃了澳大利亚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国创办了无锡尚德。施正荣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言人。


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法》诞生了。尚德在纽交所上市,2006年施正荣以186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2006年12月在四川卖饲料的刘汉元,也加入新能源行业,让其旗下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全力以赴进军新能源电池中的多晶硅产业。


2006年,龙源电力在新疆投产了第一个国产化风电项目。同一年华锐风电的一台更大产能的风机成功并网发电。


四、哥本哈根会议

2008年,因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快速回落,大批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挽救经济,中国投放四万亿,推出十大救市措施,将世界经济拉出了泥潭。


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了,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振奋国人的大事,人造卫星嫦娥一号首次绕月飞行。“上九天揽月”是伟人的一大心愿,这一年得以实现。


也在这一年,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发来了一张关于气候大会的邀请函,目的地—哥本哈根。


这一年,中国已经跃居第三大经济体,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全球第一,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脱离贫困线。这一次对中国的压力可谓空前巨大。


2009年12月7日,全球媒体聚焦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此召开。本次会议的调门和规格都非常之高,被西方媒体渲染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可是,此时的丹麦没有童话,有的只是唇枪舌战、合众连横。



包括中、美、俄、英、法、日等85个国家政府领导人亲自上阵。本次根据不同的国家利益,大概分为六大集团。


1、以英国为首的欧盟集团。他们早已经过了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阶段,完成了财富积累及高能耗工业转移。碳排放在上个世纪就达到了历史顶峰,往后一直在自然减排当中。


欧盟设定的目标是2020年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对欧盟来说,这种大老板式的小目标,相当于不用任何努力,躺着就能达到。


欧盟在小目标的后面还补了一句:如果其他国家(暗指中美)有更加积极的减碳措施,他们将把目标提升至30%。


2、岛国集团是全球变暖的最直接也是最无辜受害者。很多岛国还是原始生活状态,平时也就围着篝火跳舞和居民放屁时产生点碳排放,可是一旦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最先从地球上抹掉的就是他们。


然而岛国集团人微言轻,为了让全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马尔代夫总统还在水中召开了一次内阁会议,签署了一份“SOS(紧急求救)”文件。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向世界发出求救的呐喊。




马尔代夫的岛屿平均海拔高度只有2.1米。根据科学推算,意味着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马尔代夫绝大多数土地都将淹没。



“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如果岛国是“伯仁”,谁敢当那个纵容杀人犯的“王导”呢?



3、美国在碳减排上完全属于首鼠两端,有幸的是,正是由于美国的这种摇摆不定,让中国有了后来成为《巴黎协定》气候会议领导者的机会,这是后话。


本次会议,美国的碳减排目标是2020年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4%。当时,美国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相对于欧盟减排20%的承诺,美国4%的数据未免太过寒碜。还没等欧盟进行质问,美国就摆出了他的万能借口—中国。


美国声称:


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都不积极减排,把我美国逼得这么急干啥?


每当流氓耍不下去的关键时候,美国就会想到把中国拎到台上来,接受他自编价值体系的拷问,成为众矢之的,然后踩着中国下台。


4、发展中国家的委屈。


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865美元 ,美国人均收入33,070美元,美国的人均收入接近中国的40倍,美国早已完成了高耗能工业的转移,而中国的工业升级还没有起步,且承接着发达国家的废物回收与处理。现在却逼着中国以美国的标准进行碳减排,不是耍流氓吗。


有点像,收拾完桌椅后,酒足饭饱的拉着姗姗来迟的人说,费用咱们AA。


其实,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心知肚明,作为世界工厂,所有脏乱差的工业都转移到了中国,再由中国向世界提供廉价产品。


欧美发达国家的算盘,当然不是把中国这个廉价工厂搞死,而是要卡住中国的脖子,以后中国生产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向发达国家购买碳排放份额,或者交纳碳税。而且永远都停留在生产低端产品的行列,休想完成产业升级。


面对可怜巴巴的岛国集团、自立牌坊的欧盟集团、即立牌坊又想保持肉体持续快活的美国,一群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左右为难。


接受减排条件,则经济陷入停滞,全民穿越到上个世纪。


不接受减排条件,则把你的道德绑上柱子,时时接受拷问。


发展中国家,从历史和人均两个方面对发达国家进行了驳斥。


近代工业革命发展了200年,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的80%,这个历史的欠债,你们是不是应该先还了?


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12倍,发达国家是不是要将人均排放量降到发展中国家一样的水平再说呢?


最终,中国还是负责任地做出了一份很有技巧性的承诺: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2005年降低40%—45%


5、日本,因为2011年的核泄露时间,也对碳减排有了退缩之意。


哦哦,不能漏了俄罗斯,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甩下了一句横话,就提前退出会场,第一个离开了哥本哈根。普哥的霸气样儿,他还是学了几分。


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不欢而散,中国没有盼到西方国家的碳排放诚意,却甩给了中国不少的锅。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中国顶住各方压力,为经济发展争取了空间,也慢慢地从对碳减排的摸索与领悟中看到了让人振奋的希望。黑暗中一股强烈的光线透了进来。


中国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谈判会场以外也在暗暗使劲。


哥本哈根大会的前一年—2008年,中国因举办了一场宏大的奥运会而惊艳全球。而“绿色奥运”位居三大办奥理念之首。“鸟巢”选用了本土企业尚德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和阳光电源提供的光伏逆变器。500多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力汽车穿梭于会场。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09年,我国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出台补贴政策。有个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当时一台新能源中巴车,国家补贴40万,省内补贴20万,很多真假新能源汽车赚得盆满钵满。


2011年,曾毓群成立一家新的电池公司,以其家乡名字命名为宁德时代。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迅速成长,一举封王。当然也不乏企业在2016年的骗补调查中彻底破产。


也在2011年,美国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欧盟2012年也加入了该行列,而欧洲占据了中国光伏出口份额的7成以上。


当时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都没能撑住,相继破产重组。通威股份刘汉元顶住压力,用卖饲料的钱补贴光伏项目,熬了过来。


五、新能源能革命否成为中国弯道超车的一次巨大的新机遇呢?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就丧失了国际领导地位,受尽了欺负和凌辱。


1793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动者与领导者—英国,派使团到访中国,他们以给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大寿为名,带来了600箱礼物,其中包括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工业革命机械。英国展示了自己的综合国力的同时,想借此机会向中国提出通商要求。



很遗憾,乾隆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说:“天国物产丰盈,本不需互通有无”。从此大清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千载良机。


1840年,鸦片战争败于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诞生,美、德、法等国迎头赶上,逐渐瓜分了英国的实力。日本也借助民治维新赶上了趟,成功逆袭,跻身于帝国之列。


1885年,胡雪岩与洋商的生丝商战中全面败北,众多江浙徽商被拉下水,金融系统崩溃。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割让台湾。



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轮空,让领先全球数千年的中国纺织工业拱手于人,同时也错失了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大清成了仍任宰割的羔羊。


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虽然亦步亦趋的紧紧跟随着,但是没有成为领军者,很多时候只能仰人鼻息,受制于人,美国的高科技限制就是很好的例证。


六、以“碳中和”为导向的大国崛起

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中国在光伏、风能、锂电池、特高压配送方面各个击破、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中国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6年中国举办的G20峰会上,中国组织了中美两国的签字仪式,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作为主席国,发表主席申明,推动各国尽快落实签署《巴黎协定》,最终该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从1992到2016的几大环境大会,中国从被动跟随、到接受质疑与挑衅,最终成为环境保护的领导与推动者。


二十四年,烽火环保路,可堪回首,五星旗下,一片欢歌劲鼓。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第七次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商讲话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与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重的承诺背后,是无数个领先全球的新能源技术作为后盾与保障。


2020年11月,中国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成为“改写全球汽车市场版图地冲锋号”。



反观美国,新能源的道路上,一直在进与退之间徘徊。奥巴马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在特朗普上台后就宣布退群了,理由是:气候变暖是中国创造出来的。拜登在前不久又说要入群,还要信誓旦旦地要说服全世界进行碳减排,其实他对能否说服美国还没有把握。


在新能源地道路上,中国短短十多年时间就交出来一份让世界惊羡地成绩单:


2015年起,中国即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第一大国。



中国是全球第一风电大国!全球前十大风机商中,中国占据七席。



中国是特高压输电(新能源电力的高速公路)核心技术的唯一拥有者,独步全球,无人可撼。



中国是全球水电第一大国。





《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美国在气候协定上已经两进两出,完全丧失了公信力,也没几个人把他的话当真了,他俨然是地球村里那个“放羊的小男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