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备案(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备案名单)

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变化预测与对策研分析


1前言


所有的政策制度都是在执行中不断完善,根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持续修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也经历过类似变化。特别是2020年国务院批准北京试点备案制到2021年9月正式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京科创发〔2021〕114号),更是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充满变数。虽然只是推广,但也证实主管部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改革的决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经历过三次较大的政策调整,2000年、2008年、2016年分别推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当前执行的管理办法(国科发文[2016]32号)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经六个年度。2016年-2021年间不断的修补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每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及全国36个认定主管机构都会出台新的规定来弥补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漏洞。


另外,根据国家深化改革,特别是“放管服”方针推行以来,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都出现极大变化,国务院同意北京试点备案制就是主管部门落实大政方针的措施。经过试点、总结、优化,全国推广也就是时间问题,所以针对国家高新技术认定管理的新政预计会在2023年-2025年左右出台。


在大政方针重大调整的形势下,如何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成功,成为项目申报工程师、企业、中介机构共同关心的话题。下文将根据2016年-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主管部门采取的政策补丁,以及未来政策预测研究提出对策,帮助企业积极布局顺利通过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荣誉资质,是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为引导企业进行经费投入持续研发,从荣誉与资金层面给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极大的扶持力度。2015年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新目标,地方政府给予百万级高额奖金,重赏之下,套利行为层出不穷。


2.1 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文[2016]32号)2016年1月1日生效,开启新一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活动。因为高额的奖金(其中广州市最为突出,受理成功给予20万元,认定通过再奖励100万元)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始疯狂向企业推荐该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并不符合“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参与套利、骗补行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核心问题就是材料造假。


比如组织咨询、商业、销售、批零等类型公司参与申报,采取虚构“科研人员占比”、“研发经费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等基础指标,再联合财税公司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虚假材料”问题衍生出专利买卖产业链,间接催化了“专利工厂”等灰色产业,导致虚高不下的“非正常申请专利”;同时,还带动财务调账、辅助台账、审计报告等全套服务的财税业务。


关于财务造假、材料造假等问题一直都是评审项目中的难题之一,为契合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要求,以中介机构主导的这一轮造假尤为严重。为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这一轮主管部门采取比较宽松的监管策略,重点打击非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容忍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在材料上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当年多批次筛选咨询、批零企业进行认定答辩,特别是企业名称里含有“咨询”、“管理”、“服务”等字眼的公司被重点关注。通过集中答辩把部分不符合领域的企业排除在外。


2.2 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2017年其实是2016年的延续,为鼓励更多企业申报,主管部门采取温和、容忍的态度对待中介机构的市场销售行为。很多中介机构表现得非常疯狂,电话销售的节奏堪比房产中介、贷款销售员,当然在巨大的奖补政策下,确实非常多的企业参与申报。中介机构在政策宣导上起到不小的作用,估计这也是被容忍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多注重“材料审核”,专家根据申报材料评审,中介机构通过专业包装顺利通过。2016年的答辩已经无法杜绝大量“伪高新技术企业”出现。所以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流程中就新增了现场审核环节,现场审核查看企业生产经营、研发和办公现场情况。


现场审查环节直接让很多档口经营的销售公司、咨询公司显形。同时,现场审核针对材料真实性进行初步核查,对于实际产品(服务)、经营场地、人员有初步的判定,从根本上杜绝滥竽充数的企业。


2.3 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经过政策发酵、中介推销,越来越的企业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奖补丰厚,特别是对一些领域符合,其他软性条件不足的企业具有极大诱惑力。这些软件条件主要是知识产权,比如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8年的专利买卖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市场,许多企业申请、购买专利的目的都是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针对授权未出证(等年登费)的专利更是比平时的其他专利价格高出许多。专利的局限在于授权周期较长,很多企业临时抱佛脚,买来的专利毕竟契合度不足,于是大家把眼光盯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上。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有加急流程,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获得授权,且实行备案机制无需审核。所以很多企业开始购买大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用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所以,2018年现场审核重点核查软件企业,对持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企业,要求企业演示对应的软件系统、展示软件平台、界面等。


另外,2018年开始完善现场审核,并进入常态化。现场审核着重查看企业是否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科研条件;并现场从企业登录个税申报或社保申报的软件系统,核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资料中人员情况(含科研人员)与个税或社保系统是否一致。


2.4 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由于打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企业开始重复使用专利来充数,或者企业使用过就卖给其他的公司用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根据2019年国家抽查提出的问题汇总,一半以上与知识产权内容相关。为纠正这些知识产权使用的乱象,主管部门提出“Ⅱ类知识产权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只能使用一次”的规定。同时,申报系统为杜绝Ⅱ类专利重复使用,直接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核对数据。


2019年还提出打击财务造假,建立第三方专项审计报告黑名单。针对微型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提出质疑,重点关注过去三年纳税总额低于各级政府应给予的高新技术企业补贴额度的企业。现场审核制度化并不断优化,关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或研发场所、过去三年纳税申报表未体现研发费的企业。


同时,针对前期认定较多“问题”企业,开始抽查2017年度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未按期报送或者报送的火炬统计年报中研发投入占比低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的企业重点审查,对经核查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企业,依据相关规定取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追缴享受的税收优惠和奖补资金。


2.5 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经过2016-2019年的政策优化,整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环节上很多漏洞被堵住,但是软性方面的材料却出现问题。比如模版化的组织管理文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些中介机构包装申报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上出现雷同文件。


雷同模版和内容大多通过复制而来,例如百度搜索并复制粘贴企业管理制度文件,不但内容项目,甚至连公司名称都未修订;直接套用的模版材料造成企业组织框架混乱,出现根本没有的部门;还出现复制上市企业的管理制度到非上市企业等错误。


2020年高新审核开始注重“软性”评价的细节。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证明作为最能体现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视和精细程度的模块。首先打击格式化、模版化简单粗暴的虚假材料。细节上要求提供较多佐证,比如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申报期内,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发票及凭证等。


为区别制度真实性,要求提供相关制度的正式文件之外,还需要提供实施证明。比如,内部培训通知、照片、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照片等,参与外部培训可提供培训通知、培训费发票等;人才引进需提供实行情况说明;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签名的过程文件。


2.6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执行精细化与制度化


有前面5年实施经验,主管部门已经形成一套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机制,且逐步形成制度。比如2021年的现场审核已经出现详细的指南,细致到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以及现场注意事项。


为打击突击申请知识产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多个省市要求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时间期限在申报期限,当年授权的不认可;知识产权下证时间过于集中的不予认可。


同时针对软件企业审查更加严格,提出详细的规定与要求,要求演示人员必须是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且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甚至要求查看源代码。对于研发过程查看真实性、研发场地证明,同时也增加了对企业实际岗位运行的考察,需要核实研发人员身份。


变化已来,针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重要增补政策会有哪些?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变化有哪些?202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会有哪些对策?未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哪些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