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瀛海税务筹划(珠海税务筹划)


导 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是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的开路先锋。




1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经开区认真落实“战疫情,保增长”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结合开发区改革契机,服务重大产业项目,牵头搭建并完善“区级多规合一平台”,变“串联”为“并联”,打通经开区与大兴、通州两区、市规自委、市级各专业部门之间联系的通道。将“水、电、气、热、信”等市政设施规模和用地布局研究,与街区控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步进行,最终落实到规划“一张图”中,提高了规划整体工作效率,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结合规划工作实践中的痛点难点,对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区域评估、供地、审批、验收、查违等工作内容进行流程新建和流程再造,合理优化工作程序,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提高规划编制和审批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2街区控规联动区域评估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亦庄新城规划,经开区按需有序开展了3批次16个区域的街区控规编制工作。结合控规编制,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实施方案(试行)》,分局又相继开展了6个区域(“亦城之心”、台湖-4、路东区-1、路南区-2、瀛海-1、马驹桥-4)的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工作。其中“亦城之心”、台湖-4两个区域的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已形成阶段成果,下一步将报送市区两级审查。接下来,经开区还将进一步推动剩余控规编制区域的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工作。




通过开展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并将相关成果纳入街区控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控规编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结合标准地和承诺制改革,能够实现对单个地块的项目评估的减免,减轻企业的编制负担和项目落地的时间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产业用地标准化管理




经开区借鉴吸收全国各地标准地改革经验,在全市率先提出“供地标准化、审批便利化、管理规范化、违约契约化、信用体系化”的标准地“五化”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经开区印发了产业用地标准化管理办法,将产业招商、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企业管理等原本独立的环节打通,通过管理机制的建设,不仅关注项目准入、项目促进、审批便利化,而且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达产后的跟踪服务和有序退出的路径,强化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土地利用全过程监管。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十三个配套文件,确保工作落地。




从2021年起,经开区新增成片工业用地,均按照产业用地标准化方式出让。产业项目入区时将签订产业用地标准化协议,明确标准地指标体系,对做完区域评估的,将区域评估成果纳入标准地指标体系中。下一步,经开区将筹划建设产业用地标准化地图,实现土地区域评估、指标体系等要素信息的线上查询、线上追踪。




4深入开展告知承诺制改革




经开区2019年就已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在全市率先落地“区域评估 标准地 告知承诺制 政府配套服务”全流程工作模式。




政府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项目审批流程由“先批后建”向“先建后验”转变,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印发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除立项、规划、施工、竣工环节保留审批外,将能评、环评、水评、交评、移植树木等10个事项列入《告知承诺事项清单》,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即可自主开展项目设计、施工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投资自主权。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的多个项目已按照承诺制审批方式顺利落地开工。目前,改革初见成效,16个项目参与改革试点,投资总额超1200亿元,集成电路材料装备产业园、亦昭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中电科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拜耳扩产改造项目成为其全球在建项目中唯一未受疫情影响而延期的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