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2021青岛注册公司流程(青岛注册公司)


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月22日,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发布。此次新认定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根据通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集群建设情况开展评估,对发展成效显著的集群将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部分强调,要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不仅需要跳跃式的创新能力,以提升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更需要资源基础与发展生态,以增强产业的韧性与活力。青岛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也正是城市高质量动能澎湃的展现。



1


工业互联网


以应用需求拉动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青岛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


这不仅得益于青岛在创新上的探索,更在于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以应用与需求拉动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崛起基础。



在工业互联网的数字改造后,青岛传统纺织企业实现华丽蝶变——


在卡奥斯海织云的赋能后,青岛环球服装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交货期从45天缩短至7天,销量提升了18%。



在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加持后,轮胎制造行业的生产模式不断更新——


2021年,超过15万个定制“智慧轮胎”从双星工厂售出。这些“智慧轮胎”装有的小型传感器,连接胎联网,实时记录里程、胎温、胎压等数据。目前,胎联网已经服务轮位超过60万个,预计今年新增轮位数超过200万个。



更多工业互联网的赋能故事正在发生中,2021年,青岛建成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4842家、服务商395家,3381个需求被接单;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1550个;卡奥斯蝉联国家“双跨”平台之首,注册企业用户143万个、服务企业14万家。


2


集成电路


全产业链塑造发展优势


集成电路是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之一,已初步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计划投资近千亿元的芯恩项目8寸线、12寸线投片成功,是省内第一家芯片制造投产项目;惠科6寸线已经投产,将建成国内单体产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线;富士康、泰睿思两条封装产线已投产;安润先进封装产线在建……


在主导产业之外,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还有瀚海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科钢研碳化硅衬衣底片等配套项目。



青岛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破局“缺芯少面”的重要一环,更标志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擎在青岛的加速形成。


3


产业对比中寻找动力


青岛入选的工业互联网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表现,也都是竞逐异常激烈的赛道。


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发展,已成为不少地区培育新动能的工作重点。江苏建设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河北打造“1 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日前,工信部还复函支持创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如果与青岛同梯队的无锡相比的话,无锡物联网产业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青岛在工业互联网上起步较早,应用场景广泛,但是在这条赛道上奔跑,需要爆发力,更需要耐力。尽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更多新场景的落地,青岛还需继续发力。



集成电路领域,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北上深之外,无锡、武汉、合肥等地,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支撑上都各具优势


无锡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增幅超20%;武汉入列国家四大集成电路基地城市之一,2019年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合肥则是国内较早进入集成电路的城市,现已有企业超300家,是集成电路产业全国重点发展城市,获批国家首批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些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先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入场较早。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需要齐全的产业链,也需要其他要素的及时跟上。尤其在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制造技术的成熟度、稳定性,更要注重核心设计。


而在设计这一产业链前端环节中,人才是关键。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看来,芯片产业发展的制造能力和设计需求之间存在失配,集成电路在人才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亟待解决产教脱节、供需失配等问题。



日前,青岛市工信局发布《青岛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技术、平台、人才、资金等各方面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4


以项目落地塑造格局


青岛工业互联网挺进“深水区”、集成电路激发“芯”动力,背后是新项目、好项目的落地;而要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加大项目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通过大项目的落地、集聚更多高端产业资源的同时,也要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好双找双引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生态。


比如工业互联网领域,2022年,青岛滚动推进100个以上重大战略产业三年攻坚项目,500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力争100个技术改造项目竣工。



通过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抢占新赛道、激活新动能,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2年,青岛全市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四新”经济项目占比过半。这些事关城市未来的项目,蕴含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基础与机遇。


这要求城市不仅要制定招商图谱,尽快招引、落地一批体量大、质量优、业态新的好项目;还要狠抓服务保障,统筹做好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打好审批提速、用工用电等项目保障“组合拳”。


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定义未来的产业。在这场竞争激烈的“未来”之战中,青岛用增长势能的强劲、新兴动能的活跃,展现出领跑赛道的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