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湖南钱鼎商务信息咨询公司(钱鼎斌)



民国建筑


摘要:西北哥老会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有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反而被一次又一次地镇压。西北哥老会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对反清革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政治立场上经常游离。为维护自身的需要,哥老会先依附在湘军之内,后和同盟会和民国政治体制进行短暂的合作,合作关系带有现实功利性的实用主义色彩。


关键词:西北哥老会,同盟会,民国政治体制




一、晚清时期的西北哥老会


哥老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时期的快速形成。哥老会在四川的咕噜起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会和青莲教的特点。“咕噜”的本意是游民盗窃集团,早在乾隆年间就因在四川的活动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和不安。乾隆为保障清廷的统治想要把咕噜扼杀在萌芽阶段,而由于大小金川吐司反叛朝廷,朝廷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铲除咕噜。在大小金川叛乱被平定后,咕噜在四川势力已然强大,开始向外省尤其是湖南和湖北两省发展,因此乾隆下旨要求捕拿咕噜。随着咕噜成员的增多,咕噜开始组织化并最终定型。咕噜还融合了秘密宗教,趋于神秘化。哥老会从咕噜演化而来,又称袍哥。陕西接壤四川,哥老会自然扩散到此。




1859年哥老会首领李永和各蓝大顺在四川发动起义,成立“顺天军”,起义以失败告终,而其余部来到陕西汉中盆地,凭借秦巴山地的优秀地理形势继续反抗清廷。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哥老会得到寄生于清廷政治体制的绝好机会。此时清廷所依赖的八旗和绿营部队接连遭到沉重打击,咸丰不得不命令各地官绅组织团练,于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崛起成为反抗太平军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而部分哥老会成员在建立初期加入,长期寄生在太平军内。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湘军势力发展到顶峰。朝廷一些人开始忌惮湘军的权力,曾国藩不顾众人反对裁撤湘军,湘军裁撤的官兵有数十万人,都被哥老会所吸收。与此同时左宗棠率领湘军西征,镇压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左宗棠湘军的西征,不但保证了湘军内部的完整建制,也约束了内部的哥老会。清廷长期压迫和歧视回族引发回族强烈不满,最终导致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当时西北地区人民生活贫困,回汉矛盾严重,具体表现在土地归属问题、划界问题和水资源分配问题。


左宗棠画像


1862年陕西回族开始武装起义,很快陕甘广大地区为回族起义军所控制。1866年西捻军进入陕西,和回民起义群并肩战斗,史称“捻回合势”。清廷先是用大力对付回民起义,从甘肃和直隶两省调来大量军队,但以失败告终,反而使回民起义势力愈发壮大。清廷不得不在1867年派左宗棠的湘军出马,任命其为钦差大臣。左宗棠于第二年先是镇压下捻军后制定三路平回政策,于1873年结束战争。战争期间,大批哥老会成员随湘军留在陕北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还发动多次兵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左宗棠对湘军的控制。1875年,左宗棠率领湘军前去收复新疆,1878年湘军终于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领土。1881年清廷以放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边疆领土主权为代价收回伊犁,与俄国签订《中俄改订条约》。1887年清廷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正式设立新疆省,形成乌鲁木齐河伊犁两大政治中心并存的政治格局,为辛亥革命前的伊犁革命政权和伊新战争设下伏笔。新疆省的设立标志着清廷在西北地区基本恢复统治,与此同时哥老会凭借湘军势力加强自己在西北地区的影响力,新疆成为哥老会重要的活动地区,而哥老会内部也分化为来自湘军的“南帮和来自陕甘移民的“北帮”。




二、辛亥革命前的西北哥老会


清廷恢复在西北地区统治的同时哥老会逐渐和清朝政治体制发生冲突,多次发生兵变和民变。很多哥老会成员仍依附于清廷统治,但加强对清廷的反叛。哥老会问题一直到清朝灭亡时,始终是清廷的一大难题。随着清廷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督抚势力的增长,哥老会在西北地区生存空间逐渐扩大。




哥老会在西北地区设立了诸多组织,比如山堂香水,沿袭着富有神秘色彩的礼仪和奖惩制度,并且体现在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中。哥老会的制度和日常的生活方式都具有着对现存政治体制的反叛性和对未来政治体制的幻想性。哥老会特有的政治体制对未来的反清民主革命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为和同盟会的合作埋下伏笔。




哥老会在清廷看来是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打击对象,随时会威胁国家安全。清廷在西北平叛战争结束后对哥老会进行高压打击,加重了哥老会的反政府性质。哥老会形成了自身的政治体制观,反映在组织形态、法规和日常活动上。哥老会在政治体制观上并没有彻底和清廷决裂,认为自己是被清廷排斥出去的,继续沿袭天地会征战西鲁国的传说,营造适应自己流民生活的政治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哥老会的政治体制反映出主流政治体制。




哥老会以山堂香水为基本组织形式,成员互称义兄弟。山堂最高首领是龙头,副龙头下面是坐堂、陪堂、刑堂、理堂、执堂五堂。五堂分别处理山堂各项事务,在举行活动时还担任盟证或香长的职务。五堂、香长和盟证并称为内八堂,在其之下的外八堂是权力结构的下层,成员构成是资历尚前的会员和女性成员。有些山堂在龙头之上设立制皇和辕门大佬。总体反映出主流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对权力的强烈崇拜。哥老会在吸收会员上要求严格,入会必须有人介绍和担保,还要接受身家来历的考察。哥老会主要以脱离生产劳动的人员为主,一部分成员仍在清廷效力。哥老会和主流社会一样歧视从事低下行业的从业者,不允许这类人员入会,说明其不能真正融入民众。哥老会制定了对内部成员的惩戒体制,形成了极为繁琐的会规并私设公堂来实行。主要内容有十条三要、十款十要和十条十款,刑法非常残酷无情。哥老会具有组织上的分解性,任何一个成员在羽翼丰满后都可以自立山堂来发展某一地区的成员。开膛仪式十分繁琐和隆重,带有迷信色彩,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哥老会的日常交往活动方式很隐秘,有隐语、暗号、切口、手势和茶阵,即使在官牢中也不可泄露,加强自身的神秘性,其中部分隐语被当代黑社会所继承。哥老会希望可以融入主流政治体制,对升官发财有着强烈的欲望,否定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崇拜诸多反清著名人物。




1868年肤施哥老会在野猪峡暴动,被左宗棠镇压。1903年陕西平利县哥老会发动反洋教斗争,被官府镇压。1906年安康哥老会发动兵变,被官府镇压。1900年渭南哥老会发动反清运动,被官府镇压。总的来看反抗活动都程度较小,没有动摇清廷的统治。




三、同盟会和哥老会的合作关系


反清民主革命思潮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开始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解决自身人力和财力不足的问题主动提出和哥老会建立合作,认为可以加快革命的胜利。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各方面条件落后,陕西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情况反映出同盟会对西北哥老会的有效争取工作。井勿幕在同盟会成立后加入其并建议孙中山在陕西成立支部,得到孙中山的支持。他在回到陕西后建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部,开始着手争取和陕西哥老会的工作。1909年清廷在陕西成立陆军混成协,其设有两标步兵、一营骑兵和一营炮兵,还有工程队和镏重队。同盟会和哥老会都在其中发展力量,相比较而言哥老会的力量远远超过同盟会,而且多为士兵和低级军官。张云山就是其中重要首领,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同盟会的注意。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后,对其进行宣传工作,其欣然入会。同盟会陕西分会还派一些已经加入同盟会的哥老会成员成立山堂,广泛吸收陕西哥老会的人士,成立了通统山堂、同盟堂、梁山水堂和桃源堂香堂等山堂。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张云山为龙头的通统山堂。张云山在出任通统山堂龙头后在陕西新军士兵中大量发票布,票布上印有“同盟堂”的字样,以示和同盟会“戮力同心”。许多不满清廷统治的士兵暗中加入哥老会,人数占陕西新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张云山为同盟会迅速瓦解清廷在陕西的统治蓄积了潜在力量。同盟会还在陕西建立一些秘密团体和工作据点,如西安德教育总会、西安武学社、三原勤工社、蒲城良友社等。1908年溥仪即位,载沣摄政,载沣排挤汉族重臣如袁世凯、张之洞等人,拒绝缩短预备立宪期,加剧了清廷和立宪派的矛盾、清廷统治的危机。这种情况为同盟会发动起义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1910年井勿幕谋划起义,在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下和张云山、万炳南等35人结盟,标志着同盟会和陕西哥老会合作关系的进一步确立。同盟会和陕西哥老会的合作基础是脆弱的,反映在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合尚且停留在少数同盟会骨干分子和哥老会山堂首领的个人交往的阶段上,从根本上来说哥老会和同盟会对反清革命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哥老会首领不理解所谓的民主共和,向往建立帝制,认为在推翻清廷统治后建立汉族统治的新王朝,政治行为带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哥老会多次贸然发动起义,不顾同盟会的劝阻,基本以失败告终。可见,哥老会带有自身的狭隘性,除了可以成为反清革命中的重要力量,也可以成为扰乱革命的不稳定因素。


同盟会




四、西北反清起义


同盟会和哥老会建立合作关系后,国内的反清形势越发强烈,西北反清起义的时机也日益成熟。武昌起义爆发后,哥老会在西安发动新军起义,宣布陕西脱离清廷统治,陕西就成为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从清朝初期以来,西安一直是清廷驻防八旗的重镇。清廷对西安的驻防八旗极为重视,社线将军统率驻防八旗。清廷在西安城内以钟楼为起点,修筑了满城。驻防八旗由甲喇组成,每一甲喇由125名马甲,共计5000名。马甲以下由步甲、小甲、炮手、无米养余兵、苏拉等。西安满城驻有八旗军民30000多人,壮年男丁约5000人。驻防八旗有10000多支步枪,在满城共设有38座存放军械弹药的堆房,主要分布在满城城墙内侧的沿线和兵营驻地附近,安远门城楼也成了弹药库。可见,西安驻防八旗虽然人数较少,但武器装备精良,故而消灭驻防八旗部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武昌起义后,10月23日黎明起义军从西、南两个方向攻击满城,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西安满城变为一片废墟。清廷在西安的统治被推翻后,发布多条文告如《四言安民告示》、《大统领檄文》和《告三秦同胞文》来整顿地方秩序,安定人心。10月27日,正式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要求全城男子在三日内务必上缴自藏的枪支弹药,还要求全城男子剪除发辫。12月9日,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改称为“中华民国秦陇军政分府大都督”,西安反正最终取得了胜利。西安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出后,陕西内各州县纷纷响应。各地群众在同盟会或者会党的领导下纷纷发动反清起义,在1911年-1912年光复全部州县。在清军势力较强的甘肃,同盟会和哥老会也发动了起义,有利地配合了陕西的反清革命。




清代宁夏尚未建省,由甘肃管辖。起义军以哥老会为主力。哥老会在宁夏设有山堂。如贺兰山堂和西全山堂。西安起义成功后,宁夏府的哥老会极为振奋,准备响应西安。宁夏哥老会的首领为刘华堂和刘跃鲤二人,二人和高士秀、马跃川、普子久等诸多哥老会其他首领商议起义方案,准备城里城外里应外合。此时宁夏知县陈元骧得知哥老会即将起义的消息,立刻派人捉拿哥老会首领,11月9日10名哥老会成员被捕入狱。宁夏哥老会起义面临着夭折的危险。由于刘华堂和高士秀等个哥老会首领没有被清军捕获,故宁夏哥老会力量受损不大。11月17日高士秀率领哥老会武装在灵州发动起义,迅速占领了灵州。消息传到宁夏后,11月19日刘华堂率领哥老会在宁夏发动起义,武装占领了宁夏府城,俘虏了陈元骧,宁夏驻防部队中的哥老会成员也积极配合,使哥老会迅速占领了满城。11月20日马跃川、吴大炳等人在平罗发动起义,迅速占领了平罗县城。11月21日哥老会在宁夏成立宁夏军政府,推举刘华堂为总指挥,负责军政事务,刘复泰为宁夏镇总兵,刘照藜为总参谋,出示安民公告。哥老会在宁夏县钟楼上高悬写有“支那革命大元帅孙”字样的大白旗,各家门口均插上“顺南”字样的小三角纸旗,表示拥护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西安起义后势力迅速扩张,有向河南蔓延之势。清廷急忙调集部队从河南和甘肃发东西两路夹攻陕西关中,复汉军立刻派兵在东西两路迎战清军,在关中东西两端的潼关和乾州一带展开惨烈的战斗,史称“潼关保卫战”和“乾州保卫战”。复汉军在战争中得到同盟会和民众的支持,付出惨重的代价,没有让清军攻入潼关和乾州,和清军议和。




五、民国政治体制和西北哥老会的紧张关系


西安光复后,陕西军政府成立,地方秩序逐渐恢复。但复汉军内部的矛盾也开始逐渐加深。许多哥老会首领认为反清政治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可以由他们坐天下。有的哥老会首领不思考如何组织力量来继续消灭准备反扑的残清势力,反而不顾大局地谋求自身权力。万炳南率部强行占领参议局大院,以大元帅自居,派陈侗到军装局要挟张凤翔出让权力,张凤翔无奈地声称愿意即刻让位。但是钱鼎、郭希仁和党自新等人表示坚决反对。郭希仁出面调和哥老会和同盟会之间的矛盾,请哥老会和同盟会领导人到咸宁县衙门召开会议,张云山带领哥老会骨干成员三十余人,马开臣带领政界和学界的同盟会骨干成员四十余人参加会议。郭希仁在会议上希望二者可以不要自相残杀,万炳南勉强退让,但军政府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和解,反而更加复杂,一些哥老会成员因私人恩怨口出毒言。哥老会和同盟会多次召开会议就权力分配问题进行讨论,但一直没有给张云山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张云山就召集心腹,自立“洪汉军”的旗号在西安城内公开设立码头和招募兵马。一时间复汉军和洪汉军两大旗号对立分明,西安城内人心惶惶,许多人担心哥老会将和同盟会大动刀枪。正在此时,清军分别从东西两路夹击陕西关中,局势十分危急,张凤翔只好和哥老会确定下职务分配。




陕西军政府成立后,为了稳定经济秩序实行开仓平粜。西安反正后的初期城内所有的票号和钱庄都关门停业。市民所持的大清银行印发的钱钞既没法兑现也没法购物,人心惶惶,市面骚动不安。军政府为了维持币政,取信于民,自10月25日开始开仓平粜,准许用大清印发的钱钞来进行交易,将旧钱钞尽量收回。除此之外还设立富秦钱局来印发新的富秦小票流通市面,整顿西安城内的金融机构,设立粮台,劝说民间绅商捐助饷姿,发行公债,大力整顿厘金,发行彩票筹款。可以说在西安起义后的半年内军政府为了维持财政煞费苦心,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结果但总算支持了东西路两路战争,稳定了局势。直到1912年下半年军队缩减编制,行政趋于统一,财政才逐渐走上了正轨。这一时期复汉军中哥老会掌握着实权,同盟会处于弱势,张云山和张凤翔的矛盾更加激烈。南京临时政府迁至北京后,东西两路相继停战,陕西乱局暂时平息下来。张凤翔在袁世凯的安排下位居万炳南之上,引发万炳南不满。万炳南率部前往机器局索取子弹和行装准备叛离张凤翔,张凤翔闻讯赶去后在机器局门口将万炳南击毙并把其两位参谋斩首。张凤翔击毙万炳南等人后引发哥老会诸人不满,一些哥老会组织兵变反对张凤翔都遭到镇压,而张云山对张凤翔的做法保持默认的态度。同年12月袁世凯下令镇压全国会党,张凤翔奉命更加大力地对哥老会进行镇压,多名哥老会成员遭到残忍杀害,后张云山愤懑而死。张凤翔在出任都督后逐渐背离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向袁世凯靠拢,还联合陈树藩共同排挤井勿幕。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各地纷纷讨伐袁世凯,而张凤翔却一如既往地支持袁世凯,转而讨伐孙中山和黄兴,进入四川镇压反袁斗争。尽管如此,张凤翔仍然被袁世凯所猜忌,袁世凯担心其怀有二心,想伺机派亲信取而代之。1914年因白朗起义军将要进入陕西,张凤翔请求袁世凯支援,袁世凯乘机派陆建章率北洋军第七师进入西安控制了关中,让陆建章接替张凤翔的职位,将张凤翔明升暗降调入北京。


袁大头


参考文献


1.《张云山小史》,《民立报》1912年8月13日.


2.史红帅、吴宏岐:《西北重镇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年.


3.孙昉:《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中国治工出版社,2011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