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泉港企业产品分类信息(生活信息分类网站)


古船模登上国际舞台 再现古港雄风


多年来,泉港区以生活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乘“海丝”风,开创了文化产业工作发展新局面,成功培育了大福古船模、红运当头、维真工艺等一批具有泉港特色的“专、精、特”乡村文化品牌企业,带动文化产业振兴。


“福船”“郑和宝船”“郑成功帅船”等船模频频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海内外产品重要文化交流舞台,展示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现刺桐古港雄风。


这些船模均出自企业产泉州市大福古船模制作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刘祖博说,分泉州造船技术在宋元时期曾领先全球,为了再现刺桐古港雄风,公司引进宋元时期造船世家的后人担任技术师傅,严分格按照传统造船工艺,将古代各种民船和官船按比例缩小,经手工精雕细刻制成各种古船模型,这些船模体现历代泉州人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福古船模多年来频频在各种展信息会上摘金夺银,深受大家喜爱。


2017年,该公司筹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基地,无偿向社会开放,并传授古船模制造技艺。据悉,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大分类网站福古船模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2010年,该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泉港间委员会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收藏家打造“海丝”主题博物馆


2016年4月,海丝古玩艺术交流中心揭牌,该中心坐落于泉港区前黄镇片区,占地18亩。该中心收藏有古建筑构件马、羊、虎、豹、狮子等动物肖像及各种佛像等;有隋、唐、宋、明、清及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石头艺术品上万件和各种民间瓷器、杂件上千件;还有百年以上野生盆景上千盆,种类主要有榕树、黑松、朴树等,其中不少盆景荣获亚太及全国奖。


“我类信息们还将在收藏数量和品质上再下功夫,争取建成泉港区首个民间历史博物馆,为泉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和文化积淀。”泉企业产港区海丝古玩艺术交流中心董事长林宗辉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特别是在宋元时期与世界各地商贸交流十分频繁,留下众多海丝古玩,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


“千年海商聚落”成为文旅亮点


泉港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建设惠屿交通码头和沙滩整治工程、海丝土坑村海商聚落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峰尾古城启航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海丝土坑村海商聚落是泉州“类信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境内,现存明清建筑27座,并有保存完好的码头、集市产品遗址等17个文物保护点,还有各类石刻、石碑生活、石雕等,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面对珍贵的海丝遗存,泉港区委区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动环境整治和保护修缮,邀请企业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团队编制土坑村发展规划,国家权威机构编制《土坑村环境整治设计方案》。


“泉港通过启动海丝土坑村海商聚落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立足土坑村、独特的海丝文化和‘千年海商聚落’三个独特的特点,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海’字号文化特色泉港品牌,信息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泉州市泉港区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施茂春说,如今,该项目已从文化遗产分类网站保护修缮向文化旅游开发华丽转身,现企业年接待游客已超5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海丝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