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在深圳注册医生集团公司(深圳注册公司恒诚信)


“深圳本土人才造血较弱,未来医疗人才从哪里来?”


“深圳GDP超2.77万亿元,医疗发展脚步慢了吗?”


“紧锣密鼓招才纳贤后,医生们适应得如何了?”


近几年来,深圳改扩建多家大型医院,截至7月31日,深圳的医生数量已达59147名,一支庞大的医疗队伍迅速崛起,他们为何而来?发展前景在哪里?来了之后有何感受?


正值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南方日报专访了3位深圳医生,解读他们的选择、冷暖与归途,以期为深圳医生队伍建设、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样本。


●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高层次引进人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熊辉:


来深圳,还真是顺了那句“不忘初心”


1991年,熊辉刚刚硕士毕业。那时的深圳,如冉冉升起的新星,掀起了一股“下海潮”。


熊辉心向往之,无奈错失良机。


28年后,一个南下深圳的机会来了——担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托管的深圳阜外医院副院长。熊辉坦言,“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一开始我是不愿意来的。”


“你是党员,组织培养了你,要感恩奉献。”一次组织谈话,让熊辉改变想法,选择不忘初心。


2019年底,熊辉走马上任,来了十几天,做了两台手术,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当了两个月的副院长,就被推到了院长的位置上。”熊辉说。


疫情之初,熊辉没法做到北京、深圳两地跑。当时,深圳大街小巷里悬深圳挂的横幅“陪伴是最好的成长方式”让熊辉深受触动。2020年7月,他决定举家迁移,扎根深圳。


“20多年来,在中国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一个医院一直保持100张床位不发展,这是难以理解的事情。”熊辉带着反思来注册公司到深圳,致力于为深圳医疗建设做点什么。


深圳“十三五”规划里提出实现“病有良医”,目的是让深圳医疗水平迅速得到提升,之后便是在一系列“国家队”进驻、“三名工程”加盟。


“国家队”接管之后,带来了高层次人才和新兴技术,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40年来,深圳的经济建设成果举世瞩目,“可以看出,这些年来深圳在迅速补齐医疗短板,但发展模式仍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熊辉谈到,斥巨资建床位、花重金挖专家团队的模式固然能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提速,但未来可能难以持续,或将遭遇瓶颈期。


“目前深圳的基础医学教育还比较薄弱,自我造血能力难以满足庞大的医疗市场。”熊辉表示,深圳近年来引进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牌医学院校,在采用嫁接方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医学领域存在流派、环境差异,名牌院校进驻之后是否会产生水土不服效应等都值得商榷。


从医院发展角度来看,熊辉想要打造的是高品质医疗。


“作医生为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今年上半年以来,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用一年时间将医院的用血量降低了84%……”这些均是通过精细化的医疗管理换来的结果。


熊辉期待,深圳的医疗水平能在品质上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在管理上追求精细化运营,通过“储备人才”而非“留住员工”的方式,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港籍医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黄德民:


一只深港“候鸟”的观察与实践


2012年7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运营,成为深圳深化医改的一块试验田。深圳市政府的全额投资与香港大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来了一次亲密碰撞。


香港大学深深圳圳医院助理院长黄德民的深港“候鸟”岁月由此开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每天早上7时,黄德民会准时出现在香港玛丽医院,乘坐深港两地牌照专车前往地处深圳湾畔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单趟路程需花费一个半小时。


每个星期里,黄德民有3至4天需如此往返,“除了每天在车上待的时间长一点,生活上并无太大变化。”


作为一名港籍医生,为何选择来到深圳发展?


黄德民介绍,除了因工作派遣之外,也想观察一下深港医疗发展态势究竟有何差异,并能通过接触内地更多的疑难病例进一步精进医技。


“效率”是黄德民刚到深圳当医生时的直观感受。


“内地病人比较多,每恒天很多人在医院穿梭,挂号、看诊、配药、手术等一系列操作效率很高,这和香港的就医体验很不一样。”黄德民说。


“香港由于地方小,只有统一的两家医学培训院校,但内地的许多医生往往因出自不同的医学院诚信校,在技术操作上会有明显的派系差异。”在黄德民看来,正是由于存在差异化的培训体系,内地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的专科培训是促进医疗事业均衡发展的前提。


近些年来,深圳通过优化人才供给,大量引进“三名工程”团队及高水平层次人才,促进了医疗水平迅速提升。


在黄德民的印象里,2013年时,还经常能听到患者说要去广州看专家的声音,当时的他有点失落。而就在近5年里,这一局面在逐渐扭转。


对于“三名工程”专家团队的引进,医学界持多种观点。一方面,该项目的推进确实让一些患者“大病不再出深圳”;另一方面,这可能会是一种投入产出比不高的改革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的短板问题。


黄德民则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到,“三名工程”专家团队的加盟,对医院自身的医疗队伍水平有所提升。其他医生加入专家团队,跟踪学习一台疑难手术的全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教练兵场”。


黄集团公司德民表示,接下来他的重心会放在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上,培养本土人才,提升规范化的专业操作。


青年医生


南方医科大深圳医院李夏西:


这里有无限的机会


李夏西在南方医科大学度过本硕博8年生涯,2012年毕业后正式成为恒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一名医生。


2018年,李夏西毅然辞职,以一张全新面孔进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离开熟悉了14年的工作环境,从全国知名三甲医院来到一家开业不到3年的新医院。“需要多大的勇气?后悔吗?”


李夏西说,“深圳给予青年医生的政策倾斜力度十分之大,开放、包容、平等的态度消弭了我的许多顾虑。另外,促进流动、鼓励多劳多得,对青年医生的成长是注册公司一件好事。”


从申请科研课题到独立负责疑难病例,机会总是悄然而至,对于青年医生而言,多了更多历练和展现的空间。


李夏西的同事基本都在20多岁到40多岁之间,彼此没有代沟,扁平化的科室氛围,让她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


今年3月1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迎来首批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喜欢教学工作的李夏西在这里找到了绽放光芒的舞台,互动、玩梗、模拟情景剧也可以成为教学新方集团公司式。


深圳的医疗氛围宽松、活跃,但缺少一些成体系医生化的“独特气质”。


李夏西回忆,曾在一次急诊科会诊中,通过查体帮一名因不明原因突然发热、且有多脏器衰竭的茶农患者精准诊断出病因,“这些基本功是我的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他又教给了我,这就是传帮带的作用。”


除了医术,一个成体系、有传承文化的医学院系也会在注册精神上塑造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对于医德的理解在此处开始萌芽。


深圳作为注册一座移民城市,医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大融合诚信”的景象,“虽不具备历史优势,但一个良好在的文化融合基础,也能催生一种新的行业文化形态,差的只是时间的沉淀。”李夏西满怀期待地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