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邯郸文网文证办理(网文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对于研究党的组织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步后,大致经历了零散征集征编、集中统一征编、接续征集编纂三个阶段。


零散征集征编阶段(1950年代初至1984年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研究和总结,越来越为中央领导同志所重视,党史资料的征编工作又重新开展起来。


1980年5月,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征委”)成立,负责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1981年12月,中征委制定《目前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参考提纲》,明确列出若干需要征集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共组织史资料目录,并在之后向全国布置了有关专题的组织史资料征集任务。1983年1月,第二次全文网文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召开,原则通过《1983年至1985年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规划》,并达成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单位承担专题任务的初步协议。这些专题任务,其中不少涉及中共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党史资料的征集、编纂、研究和利用工作不断发展起来,并取得一些编纂成果。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委和四川省档案馆合作编写了《中共四川省组织史资料》初稿;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编写了民主革命时期东北三省党组织沿革史;中国人民大学1983年编印了以汇编档案资料为主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发展史参考资料》。同时,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有关部门编辑出版的文件选集、法规汇编、档案资料汇编以及领导是什么人文集等,也不同程度涉及中共组织史资料。特别是中央档案馆编写出“六大”以前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并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引起党史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这个时期,中共组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多是局部的或专题的散篇叙述,缺乏全面系统的资料,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存在着不少的讹误,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历史。


集中统一征编办理阶段(1984年春至2000年10月)


(一)集中统一征编中共组织史资料的起步


1984年春,后勤学院一位专家写出《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引起党内老同志和党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胡耀邦为此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注意各种史料的整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回应党内和社会上对中共组织史编纂的关切,中征委、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于1984年7月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征集整理和编纂方案》,提出征集、整理和编纂从党的创立到党的十二大的系统、准确的中共组织史资料,并对征集、整理、编纂组织史资料的范围作了界定,规定该项工作由中征委会、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征集委员会、组织部和档案部门共同完成,并拟定(了各地整理报送党的组织史资料的说明和各县调查提纲。


198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召开,印发《关于加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中共党史资网文料征集、整理和编纂十年(1985—1994)规划(草案)》,正式下达征集、整理、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文的任务。1985年6月,中央办公厅转发这两个文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三次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组织编纂机构,对本区域内的中共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作出安排。但中共组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在各地开展得并不平衡,有些地区由于机构不健全,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


(二)集中统一征编中共组织史资料的全面开展


1986年3月,中征委、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共同主持召开中共组织史资料第一次全国编纂工作座谈会。会前,胡耀邦明确表示赞成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并提出编纂工作要准确。习仲勋接见参会的全体代表,并对编纂工作提出要求:我们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支持,这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大的工程。一、要办好,要搞准确。二、要管住、要加强组织领导。三、要分工合作。四、机构不要增加,人也不要增加的很多,要依靠老同志。五、要抢救,但不要急躁,不要一哄而起,不要把一些不真实的材料也收上来了。这些指示,体现了中央对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的重视,为编纂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这次座谈会下发了《关于邯郸<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征集整理和编纂修订方案》《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整理报送材网文料的说明》《中共组织史资料地方部分整理编纂的分工建议表》三个文件;确定“广征、核准、精编”为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的具体指导方针(1990年3月又增加“严审”,形成编纂工作的“八字”方针);决定除中央编纂党的组织史资料外,省、地、县三级也要编纂各自的党的组织史资料),从中央到县编纂文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党的组织史资料;明确征集、整理和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的分工,中央部分由中征委牵头(1988年中征委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合并,改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地方部分由各地党委组织部牵头,各级组织部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档案部门共同负责;确定编纂时限为党的创立至党的十三大,1990年完成编纂工作等。


会后,中征委牵头成立了中共组织史资文网文料中央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中征(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档案馆,由三家单位抽调力量组成中共组织史资料中央编辑组及办公室。省、地、县三级普遍建立由党委有关负责人任组长的编纂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人民解放军也在总政治部领导下组建编纂机构。


中央编辑组主要承担中央卷的编纂任务。中央卷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党的创立至“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文献。二是1921年7月至1997年10月的组织机构沿革及领导成员名录。省、地、县三级编纂任务,一般也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按中央编辑组的统一要求,编写后报送中央编辑组编入中央卷的资料,通常称这一部分为上报资料;另一部分为自行编纂、出版的本地区组织史资料,通称为自编资料。


中共组织史资料第一次全国编纂工作座谈会后,中共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全面展开。各级党委非常重视,进一步充实了组织机构,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函调面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征集工作,并进行了严格精细的考证核实。至1987年春节前后,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收齐了地(市)县上报的资料,并开始编纂省级的上报材料和部署地(市)县两级自编资料,山东、河北、天津等十几个省市写出大部或部分上报资料初稿,并完成少数县自编资料初稿。


随着集中征编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共组织史资料逐渐进入以编辑为主的阶段,标志是1987年10月组织召开的中共组织史资料第二次全国编纂工作座证谈会。宋平接见了与会同志并对推进这项工作提出意邯郸见。这次座谈会印发《关于中共组织史上报资料中领导人名录政治情况证注释问题的意见》《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组织史上报资料文字叙述部分的要求》两个文件;明确必须加强编纂工作领导,善始善终把这项工作抓好;强调凡编入的组织史资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证核实;明确人事政治情况的注释是一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坚持“不可不注、不可多注、可注可不注的不注、必须加注的要准确无误”的原则;肯定中共组织史资料采用文字叙述与名录、图表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各地自行编印的党的组织史资料,不论是否出版,除一律不用照片、题辞等外,也一律不写序言等。


(三)集中统一征编中共组织史资料的精编和完成


中共组织史资料第二次全国编纂工作座谈会后,中共组织史资料的编纂进入精编阶段。在中央编纂领导小组和中央编辑组的指导下,各省、地、县在完成上报资料编纂任务的基础上,编写出自编资料。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组织史资料编纂成果陆续推出。1988年,县级组织史资料陆续出版;1989年,地级组织史资料开始出版;1992年,省级组织史资料开始出版。截至1999年,除极少数县一级尚未出版外,全国各省、地、县三级基本完成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出版任务。


1990年以后,编纂工作重办理心转入中央卷的编纂。中央卷的编纂工作,是在地方编出上报资料和提供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共同组成的中央编辑组分工编纂。1998年6月中央卷基本成书时,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决定:中央卷下限时间由党的十三大延至十五大,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的时任领导,并请几位较为熟悉这一段党的组织工作的退下来的老同志,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2000年6月,中共组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中央卷进行了审定。7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公开出版发行。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央卷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13卷19册,约1500万字。


中央卷包括组织机构沿革及领导成员和文献选编两部分。前者,民主革命时期各卷,中共及其领导的政权、军事、统一战线、群众团体(以下简称党、政、军、统、群组织)资料合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卷,党、政、军、统、群组织资料分别立卷编纂。后者,所收文献按时序编排。


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是什么中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部门、党史部门和档案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全国2万多专门从事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的同志和10余万兼职人员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用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圆满完成了编纂一整套卷帙浩繁的组织史资料的艰巨任务。中央、省、地、县四级共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3065部,总字数逾15亿。其中县一级2700多部,地一级300多部,省一级29部。这一系统、完整、准确的巨型党史资料库,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资料,为党史研究、档案管理、组织人事等部门从事有关业务提供了许多方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同时,在编纂过程中,也查清了党的历史上许多众说不一、讹传已久的组织和人事情况,并为平反遗留的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提供了史料依据。


接续征集编纂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自2000年10月中央卷出版至今,统一续编工作一直没有再提上日程,中央卷的续编工作完全停止;地方卷的续编工作虽在大部分地区有所开展,但进度不一,质量参差不齐。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组织史资料的作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于2019年12月开始向全国征集各地编纂的1987年之后的中共组织史资料。经半年多时间,共征集到全国省、地(市)、县三级的组织史资料1400余册,其中县一级1000多册,地(市)一级400多册,省一级12册。


无论在工作内容上还是在具体要求上,续编工作都与第一次集中编纂有所不同。相对第一次集中编纂工作,续编工作由突击抢救转变为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时限相对缩短,收录的范围相应扩大,资料来源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但是我们也发现,各地区续编工作进度差异较大,有的地区刚编纂到20世纪90年代,而有的地区进度较快,比如广东省深圳市、佛山市已续编至2020年。总体上来说,续编工作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以时为序,以史为据,在全面征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核实和科学的编纂。


在“广征”方面,以档案资料为基础,创新征集模式。一部组织史资料编纂价值的高低,往往由材料的丰富程度所决定。翔实的组织史史料大多来自档案,而档案是由党、政、军、统、群组织文件转化而来的。续编中征集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向各级组织、人事、编制、办公部门的综合档案馆、室进行征集。为了从众多文件材料中获取史料,一些地区进一步创新了征集模式。北京市注重对档案文书的规范收集和整理,积极探索出专人管理、定期上交、每年上报等工作原则和方法。陕西省从“路子要宽”“内容要广”两点着手,凡是与编纂组织史有关的资料都要进行收集,通过“出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方式,全面地采集后再分类归口,既保证采集资料的面广,又避免大量重复劳动。


在“核准”方面,确立核实原则,根据续编特点采取科学方法。很多地方在实际工作中确立了核实原则,一般认为有“文证”的要以“文证”为准;对于有“文证”但与事实有差距的,应以事实为准;对于无“文证”的,应以主证(当事人、主管人的笔记、证言、回忆等)为主,辅以旁证(资料、知情人回忆、笔录等)。对于少量不准确的信息,一些地区在续编工作中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比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增设了续编组织史资料的内设机构——组织史编研部,对征集到的资料一边整理一边研究,对不准确的信息立即予以退回。还有的地方由于档案资料本身的原因,在遇到姓名用字上发生混乱、任职时间等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时,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科学方法,下功夫进行整理鉴别。


在“精编”方面,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编纂的科学性、规范化。面对新时代、新责任、新要求,很多地方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一是,重视编纂人员培)训。陕西省的同志认为,搞编纂工作仅仅知道编纂的原则和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办法,可以有效解决业务不够熟悉等问题。二是,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河北省邯郸市制定了责任分工计划,市级组织部门、县级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层层落实任务。有的地区还采取了主编负责制、编辑人员责任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推进续编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完善编纂纲目,推进科学规范。组织史的编纂纲目、体例一般应保持统一性。具体来说就是要统一编写体例、统一文字规范、统一数字年限表达等,力争做到文字精炼、繁简适当、文风相近、表达准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地区对纲目进行了适当微调,以更好地服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在“严审”方面,严把“政治关”,规范审核流程。审查定稿是立准立好资料的保证。各地区采取的“严审”措施主要有:一是,将把好“政治关”放在首位。各地在续编过程中,都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遇到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时严格把关,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政治性、政策性失误,确保了组织史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二是,规范审核流程。大部分地区设置了初稿自审、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专家评审等审核环节。三是召开专门的审稿会,对各单位所报材料进行当场审阅、纠错,后期还进行细致审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