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的一处旅馆(新华社资料片)。
一名网络主播在雪乡的雪夜中进行直播(2021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是1月9日拍摄的哈尔滨松花江畔的巨型雪人(无人机照片)。这个巨型雪人高约18米,宽约13米,用雪量2000余立方米。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12日,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的雪雕比赛现场,雪雕师在创作中。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8日,游客在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上体验冰雪娱乐项目。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一辆品牌轿车在黑河市一试车场地内试车(新华社资料片)。
1月2日,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游客在雪雕前游览。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7日在哈尔滨市机场路零公里环岛拍摄的冰雪景观。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冰雕师在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创作。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是2021年12月31日拍摄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上空的“烟花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7日,冰雕师在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参与全国专业冰雕比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12日,滑冰爱好者在七台河市桃山区一处冰场滑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21日拍摄的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内的滑雪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14日,在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一位滑雪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剑飞摄
1月12日拍摄的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21日,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一处滑雪场,教练在教滑雪爱好者滑雪。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21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滑雪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动作后乘缆车去往滑雪道上方。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0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孩子们在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张杰(左上)和孩子们进行冰上训练(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雪场内常年保持恒温零下5摄氏度,为广大滑雪爱好者和青少年提供了一年四季畅滑的良好条件,冰与雪之歌全年不息。”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过去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我都会到亚布力滑雪,都说人家‘猫冬’,过了雪季我成了‘猫夏’。”哈尔滨滑雪“发烧友”关元开玩笑说,自从哈尔滨有了室内滑雪场,夏天也能想滑就滑。
随着参与冬季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教练员也越来越忙。早上6点,郭志昊来到齐齐哈尔当地的冰球馆,开始了早场的冰球教学。目前齐齐哈尔市共成立校园冰球队约百支。“现在学冰球的孩子多了,冰球教练员的收入也越来越高。”郭志昊说。
如今,室内冰雪场馆在南方已不再是新鲜事。齐齐哈尔市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冰球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让冰球教练员不仅可以在齐齐哈尔市本地拿到工资,也可以在省外“兼职”,拿到双份工资。齐齐哈尔市体育局局长汤朝龙介绍,如今齐齐哈尔市的许多冰球教练员每个月可以拿到万元左右的收入,超过了当地许多职业的收入水平。
从冬奥赛场的制冰师到河北雪场的滑雪指导员,从冬奥比赛裁判员到南方冰球俱乐部的教练,到处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
冰和雪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