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东京城农业银行开户行(东平州城农业银行开户行)


导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清华同衡共同创办文旅融合创新实验室,以期共同推进河南省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实验室推出“大河水清”系列专家思享会,2021年8月18日上午,以“考古旅游的发展前景”的高端对话成功举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各地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等文物相关主管单位线上参与,清华同衡院内进行网络直播。本文就对话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延庆分别做了精彩发言,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中心副总工、遗产五所所长张谨主持,邀请了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天进、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祥先生,就考古遗产活化利用的现状与未来,考古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景与挑战,展开精彩研讨。





专家观点:对考古旅游的看法



孙英民:借力河南考古优势,率先发展四大古都考古旅游




如果说中国有一个省叫考古强省的话,首推的就应该是河南。


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地区,核心地带。1921年仰韶村的发现开始了中国近代考古学,1928年殷墟的发现,更是中国人自己在殷都王朝的中心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建国之后,第一次新中国的考古在河南的辉县进行,叫辉县发掘。河南地区拥有特殊的历史地理资源,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北宋以前的四千年,河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有四个地市做了中国的首都,而且被评为我们国内八大古都之一。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河南的地下遗存特别丰富。


30年代小屯发掘情形(图源:《殷墟的发现与研究》1994)


1985年小屯西北地遗址全景(图源:《殷墟的发现与研究》1994)


殷墟出土甲骨(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殷墟出土青铜器(图源:《安阳殷墟青铜器》1993)


殷墟出土玉器(图源:《安阳殷墟玉器》1982)


除了考古成果以外,河南的考古队伍也是最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全国布局工作任务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河南。在河南建了两个工作站和七支考古队伍。如果把考古工作人员的人数加起来的话,河南的考古从业人员可以说是中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整个片区考古的网点的布置也应该说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从考古团体领队来讲,河南自已有五支队伍,十八个地市都有从事考古工作的队伍。除此而外,北京大学等高校在河南也有长期布点发掘。




近年来考古遗产越来越多的走入公众视线,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刻骨铭心的传达给了观众。考古遗产的利用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大众并不陌生,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兵马俑遗址,半坡遗址、圆明园遗址、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等等。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考古学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大家一致提出应该设立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委会,研究考古遗产的利用、保护、管理等。




在考古遗产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并且掀起了三星堆考古直播等考古热的大背景下,如何把考古遗产转化成社会传播产品,转换成旅游目的地,这是需要文旅行业和文旅规划部门的同事们来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河南在考古遗产方面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至少河南的洛阳、开封、郑州、安阳等四个地区具有打造成为以考古展示为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洛阳已经有了将近二十年的考古遗产展示的经验,近年来随着考古遗产的发掘展示,洛阳作为考古旅游目的地的平台已经逐渐形成。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应天门、明堂、天堂以至于马上要进行发掘的玄武门组成了隋唐洛阳的中轴线,整合起两侧发掘的里坊区就能打造出隋唐洛阳城考古产品。当然洛阳还有很多其他资源,比如二里头、汉魏故城等等。所以像洛阳这样一个地区,明显的就是一个以考古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




除了洛阳以外,郑州从50年代的发掘开始,环绕大嵩山地区,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青台、王城岗、新砦、郑韩故城等一系列考古遗址群,形成了文明早期中国的一幅清晰的图卷。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对5000年文明的考古研究问题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批示。郑州环嵩山地区,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的地区。郑州这样的地区也应该围绕着考古遗产来精心的打造旅游目的地。




还有开封地区,因为清明上河图的一幅图卷,东京梦华录的一段记录,还有大量的宋词的流传,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典型中世纪的都城遗址,宋代开封考古为开封考古旅游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顺天门考古,汴河州桥考古,北宋东京城考古、包括明代的一些王府都已经揭示出来,已经具备了打造宋代开封作为考古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安阳以殷墟为代表的大邑商考古,加之曹操高陵和周边的邺城考古,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影响力,同样具备了打造考古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河南这四座古都都沿黄河布局,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区,这四个古代都城应该率先打造考古旅游目的地,结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活化文物利用,用丰富的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考古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成熟,考古旅游大有发展前景。


河南省古遗址分布总图(图源:笔者自绘)


河南省古墓葬分布总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徐天进:重视考古遗产与人的关系,考古旅游要与教育相结合




河南的考古资源真的是不用说,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但是河南的考古资源的转换利用,不是非常理想。河南面临在当今文旅融合的大形势下,持有这么丰富的资源怎么办的问题。




现在文化和旅游厅合并了,文化和旅游,为什么会绑在一块?我觉得是基于中国特有的环境和资源的背景。旅游最重要的内容一直是自然和人文两大块,人文方面最重要的是古迹。历史古迹的旅游一直是旅游的一个传统,古代的旅游基本上是古迹游,我们看到很多游记,还有很多唐诗宋词里面的怀古,都是看遗址。其实考古和旅游有一种天然的关系,无非现在从政府的角度提出来了而已。




问题提出来了,应该怎么做呢?考古旅游涉及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和一般的观光旅游不太一样,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好的旅游产品,这是政府、考古人或者是文化遗产从业者应该去做的。另外还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就是考古旅游有点门槛,产品消费者需要有一些基础。我经常比喻一本好书放在你那,给你打开了,但是你不识字,那你对书的感受基本等于零,考古旅游我觉得有点接近这种情况,当我们去安阳或者二里头,考古的人去转一转和一般的游客去转是完全不一样的,商城的城墙立在那儿,不理解考古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土疙瘩,这就是识字和不识字的问题。这涉及到我们现在拼命的说让埋藏在大地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活起来,还有另外一个活起来的问题,是要让人活起来,人不活起来,物再活也没用。




所以我们做考古旅游,应该在怎样让人活起来,让消费者活起来方面多一些考量。规划一个旅游产品、一个考古遗址公园或者是一个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时候,一方面要着力于遗产本身,另外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让人活起来。考量偏重不一样的时候,整个策划案和做法就会不同。




怎样提供一个好的旅游产品,尤其是文化旅游,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个是经济效益,另一个是社会效益,即人的素质的提高。




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或者旅游产品环境做好了,不一定直接体现在经济收入上。比如说河南,如果因为有大量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或者考古遗产环境的改善,让整个河南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这也是比经济的收益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扩大一点说咱们中国人民,因为受到文化遗产的滋养,变得更自信、凝聚力更强,这些方面的考量是隐形的,可能更重要。




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应该把旅游目的地或者这些文化遗产地变成一个真正让老百姓能够充分共享的资源,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消费的产品,它应该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给我们精神滋养的场所。




另外一方面做旅游和旅游规划的人,对遗址或者对遗产本身的认识的深度不能和考古专业的比,所以转换这个东西或者要做规划的时候也面临问题。现在考古材料不是问题,市场也不是问题,面临怎么转化的问题。一股脑的大规模建设,现在很热,我觉得是一个好事,但是它也特别危险。大量的资金涌入,大规模的建设,对环境的改善和破坏是同时存在的。很多遗产地的建设规模太大,对遗产地造成了另外一种破坏。比如遗址公园,好的一方面是遗址公园把遗址整体保护下来了,继续被破坏的担忧没有了,但是另外一方面过度的建设,太像公园,而不太像遗址,遗址的特有气质完全没有了。




所以真正要做考古旅游,可以换一种思路,把文化和旅游放在一起,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把它变成一种跟教育相关的一个活动或者一种行为,可能更好。




刘国祥:考古旅游可以强国富民




我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考古旅游概念的理解,第二就是我的一些亲身实践的分享,第三个对河南的考古旅游的一些建议。




考古旅游它的定位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或它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我觉得用“强国富民”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考古旅游,首先要明白是考古放在第一位,没有考古就不会有考古旅游。2020年9月28号,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不仅仅是考古工作者的事,考古是全民的事,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那么如何体现重大社会政治意义?首先要进行考古。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没有考古,不做好考古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就出不来好的成果。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考古学术成果。




与此同时,同等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做好考古成果的传播。只有传播出去,才能传承好中华文明5000年的血脉,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充满信心,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就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考古旅游是进行考古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考古旅游做起来让更多的人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对地方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保护好利用好考古资源,确实也能够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说我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考古旅游最终的目标可能是强国富民。




第二个点我给大家讲几个实例,地方怎么利用考古遗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个例子是敖汉小米。我于1990年自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2年跟随杨虎先生去敖汉旗发掘,我们在兴隆洼遗址挖出了一个完整的村落,其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器。2001—2003年,由我主持发掘了敖汉旗兴隆沟遗址,通过浮选法,获得了100多粒炭化的粟,还有1500多粒炭化的黍。我们对粟、黍籽粒进行了测年,证实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发现最早的经过人工栽培粟、黍籽粒,并且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琼斯教授一起证明欧洲的粟、黍是由此传过去的。这项成果使敖汉旗成功申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来又相继获得了全国最大的优质谷子生产基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小米之乡等荣誉,以此带动了敖汉小米产业发展。敖汉小米品牌出来之后我们做过统计,敖汉旗每年农民增收5个亿。而且敖汉旗提出了百亿小米产业发展目标,最高的敖汉小米已经卖到了每市斤60—80元。


敖汉小米生长环境(图源:敖汉小米天猫官方旗舰店)


第二个例子是岫岩的玉。兴隆洼遗址发现了玉玦,当时一对玉玦上面有红褐色的斑,我们以此为线索,找到了辽东半岛的岫岩。我们当时给岫岩玉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开创了中国八千年年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先河,是“中国第一玉”。另一个是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物质载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就给岫岩玉做了一个文化定位,2011年邀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题写了“玉根国脉”,又组织了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并拍摄了“玉根国脉”三集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经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之后,岫岩玉的价格不知涨了多少倍。现在岫岩玉的文化品牌价值96个亿,带动了岫岩经济社会发展。



兴隆洼遗址考古现场(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兴隆洼文化玉器(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兴隆洼文化玉器(图源:中国文物网)


第三个例子是四川宣汉。在这里我们用力比较少,只是受时任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的委托,我们在宣汉组织召开了一次关于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共有7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后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并将巴文化元素注入宣汉巴山大峡谷,由此带动了宣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巴山大峡谷已经成了5A级景区,原来在山里头最穷的老百姓,现在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例子,考古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宣汉县在建设巴山大峡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宣汉罗家坝遗址的考古成果。通过搭建研究高地,建设旅游胜地。


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巴渝舞(图源: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官网)


巴人语言(图源: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官网)


最后,谈谈河南的考古旅游,河南有很多令人内心震撼的考古遗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那么对当地来说怎么发展?比如说安阳殷墟学术价值特别重要,你就可以把安阳作为一个整体,每一块土都蕴含着历史信息,比如弄个小瓶装上一块安阳的土就是见证了商王朝,安阳的土就值钱,这个概念可以提出来,这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殷墟还有甲骨文,可以做原样复刻的文创产品。比如说二里头可以做夏代风格民宿,二里头自古以来还种小麦,我们可以把二里头的小麦称为王的小麦,去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等。




自由讨论:考古旅游的未来



张 谨:


在考古遗址里边,我们到底能做哪些旅游方面的工作呢?




徐天进:


我觉得将来需要培养一批专门的考古导游,有一定的考古经验和考古知识及实践的人。尤其是针对一些尚未开发的考古遗址的旅游。




目前的旅游景区,靠A级来评判,主要是考量旅游配套设施的情况,考古遗址的趣味性跟这个不是很相关。考古遗址的旅游,并不需要很刻意强调配套设施,重要的是传递遗址的价值,说明遗址的重大意义。




我们可以先策划一个比较完整的旅行路线,提前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参加者做一些阅读,在出发之前组织一个简单的讲座,旅行的过程当中做点笔记,然后回来以后可写点游记和感想之类。这些是受日本继续教育的启发,比如按照佛教、陶瓷等不同专题,花3-5年时间进行探访和学习,这样可以就某方面达成深入和全面的学习的旅行,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旅行方式。




刘国祥:


我补充一下,安阳文旅产业,可以考虑甲骨文的复刻产业、青铜器的工艺品、实验考古等产业,建议安阳政府去支持。




孙英民:


考古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要注意考古气质的打造。作为规划单位也好,作为当地的政府主管领导也好,要消化这个概念,这是它的产品特性。




要注重考古旅游人群的培育,90年代我曾提出博物馆人群的培育,那时候全民经济还不发达,博物馆的旅游参观人群并不多,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博物馆参观需要预约,博物馆的参观人群比当年有了极大的增长。




不仅需要培育考古观众,培育考古导游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考古旅游产品属于一个高端的产品,今天看可能是小众,但是往前看,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全民的人口素质将会有极大的提高。那么我们今天去做这样一个产品策划的时候,他就是非常有远景的设计。




怎么把考古旅游产品做好,要像天进老师说的那样,围绕着人去做,我是河南人,我在河南做考古,我特别希望河南能在考古旅游方面率先做出来,联合国内考古大省山西、陕西,搭建一个考古旅游的平台。




张 谨:


在考古旅游方面,河南牵了个好头。今天其实是一个破冰,在这之前考古和公园两个词连在一起提好像都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今天把考古和旅游提出来,考古界会不会支持?今天三位老师的到来就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不仅如此,今天几位老师还提了很多思路,而且非常超前,包括观众的培育,在地乡村、城镇资源的整合等方面。




我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在建设设施之前,可以开始着手培育的事,比如策划线路,培训考古导游等。




孙英民:


我觉得可以,可以结合河南现有考古专业的高校教师、考古在职和退休从业人员,热爱考古旅游的专业人士,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先期开展工作;考古旅游不需要非常完善的旅游设施,比如刚才天进教授提到的南阳黄山制玉遗址,就可以启动公众考古工作。文博考古单位要有意识,为研学游、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传播创造条件。




张 谨:


在这件事上面,政府、考古学家、社会资本都是什么角色呢?如果都是国家财政支持,肯定不足,有没有各方参与的一个边界?请给位老师给指点一下?




刘国祥:


政府要扶持要引导,社会企业要去做事。政府做会议、论坛、平台,开展培训,出台发展规划,逐步实施,吸纳吸引社会资本去做事。比如,安阳殷墟的遗产如何转化,之前从未开展过讨论,不能让世界遗产成为包袱,文化遗产不是包袱,文化遗产怎么发展,老百姓和企业都需要正确的引导。




张 谨:


徐老师在安吉跟社会力量有过合作的经验,社会化运营方便的事,您给大家说两句?




徐天进:


安吉比较特别,目前还未正式开放,是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学术机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政府主导遗产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当地的绿建公司进行博物馆、公园建设和运营的投资,建成后拿了20-30年的运营,最后硬件交给政府这样的一个模式,目前三方合作的还比较好。


安吉古城和龙山越国贵族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图源:安吉龙山源官网)



八亩墩大墓考古现场(图源:笔者自摄)


农耕体验营地(图片来源:安吉龙山源官网)



团建营地(图源:安吉龙山源官网)


目前基本上是按照考古旅游目的地来做的,我们提出了把考古遗址公园作为考古大学堂,变成一个考古专业和非考古专业的学习体验空间,公园、博物馆、文保中心都在朝这个方向规划,计划运行一年半年初步评估效果,跟你们实验室一样是一个实验,理论上觉得是好的,还要看实践之后的效果。希望这个模式能成功,如果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拷贝的。




这里面也面临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缺少相关专业的配套服务人员,需要一批教小学生、中学生考古的老师,我想这是一个目前为止我们能够见到的不一样的考古遗址公园。




张 谨:


国家文物局在十四五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也提出来考古遗址公园社会化运营的推广,未来它的业态与运营其实也是挺重要的一个方面。




徐天进:


如果这个企业在通过一两年的运营能看到希望,可能就有一个模范示范带头作用,不然的话不太敢跟进来。因为他投入完全没有产出的时候,一般的企业顶不住,除非这个企业它是完全有做公益心的,这样的话可以。但是我们现在安吉投入投资的企业,他不指望能挣钱,他希望能够持平的运营就可以,不需要再往里头继续砸钱就算成功。




张 谨:


我们还得培育一批这样一种有情怀的企业。




徐天进:


是这样的,博物馆需要赞助人,艺术需要赞助人,文化遗产也需要。




张 谨:


谢谢大家,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