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分析的逻辑层次
第一阶段:让行业和自身发生联系,有代入感
生活中处处皆股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也能从这中找到上市公司的影子。“柴”可引申到现在的煤炭、天然气上市公司比如大同煤业、贵州燃公司气等等,米有大米、小麦、玉米上市公司比如金健米业、敦煌种业、北大荒等等,油有金龙鱼等,盐有中盐化工、湖南盐业等等,酱油有海天味业确定等等。。。。。。
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在生活中发现,这个我们想研究行业跟我们自身发生关联,脑海里会浮现很多生活化的场景。至于还有很多不太生活化的行业只能去发挥想象力,尽力去发现了。
其次则是将行业专属语言纳入自己的分析体系。接触一个行业时,都会遇到行业特有的术语,听起来阳春白雪,不够接地气。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类别“翻译”的过程,需要把各式各样的行业语言纳入自己的分析体系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这层面是要“听懂别人在说什么”
第二阶段:了解行业的过去和现在
从定量上看,了解行业的关键规模和财务指标。还以生活中可见平凡为例,比如想要了解消费行业类别,我们要对某一个具体的种类,比如我国一年要消费多少包奶茶、要吃多少根鸭脖、要喝多少瓶矿泉水吗?从财务的角度要要了解行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规模指标,了解行业的资产周转率、毛利率、净利率等,从而更好地区分并理解一个行业。
从定性上看,了解行业的过去,知道行业存在的价值,以及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了解行业的现在,知道行业的产业链运营,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言以蔽之,就是怎么在这个层面是要有多少余力能“告诉别人这个行业现在是什么样的”。
第三阶段:探讨行业的未来
有了对行业现在过去的分析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做分析做投资,最大的盈利在于未来的预期,就是要“先于大多数人理解该行业未来是什么样的”。而分析行业的未来需要站在了解行业的怎么过去和现在基础之上,到了行业这个阶段仅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来的一个目标阶段。
二、行业分析的逻辑框架
国际上通用的主要是富时行业分类(ICB)和国际行业分类标准(GICS),国内主流的行业分类主要是申万和证监会行业分类,在国内市场做研究的话,使用申万分类的机构更多一些企业,便于同业交流比较,如果要做跨市场公司的比较GICS会更加合适。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在考虑行业分类的设置时,相对于全球指数服务公司MSCI 和FTSE更多地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实性和发展趋势。上市公司收入与利润的行业来源结构是申万划分行业分类时考虑的最重要指标,同时结合以下信息 (不限于)进行综合评判:市场看法与投资习惯、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控股公司背景等
申万一级行业共有28类,分别是采掘、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生物、商业贸易、休闲服务、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银行、非如何银金融、综合。
我们计划有时间的时候就从行研的角度分析理解一个行业,目标在每一篇报告中都尽可能的简洁、完整的概括归纳行业的关键信息,做到哪算哪,如何分析顺序为当时当地市公司场中相对热点的行业。通过行业的过去历史、行业存在的价值、确定判断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及其他特征,汇总出行业企业产业链,判断影响行业发展行业的关键因素等都能框架逻辑,初初构建简单行业分析框架。
为了兴趣爱好而做,相信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