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国企主任设计师是什么级别(总工程师是领导职务吗)


昨天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标题是《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


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


由于我自己在国企待过10年,所以第一遍读的时候就发现文章有明显的瑕疵,但我认为作者反映的问题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一个国企领导会用写公文的方式要求“上级组织”把前员工强行拉回来的。


如果是真的,那权力的这只手,未免也太霸道了。


01


先简单介绍下国企的背景职务知识。


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念,但其实国企是有分类的,不同类别差异会比较大。


根据《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主要可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这两大类。


商业类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会有经营压力;而公益类则是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为主(比如电力、高铁、高速公路等行业)。


而文章中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属于航天系统,这个是系统比较特殊(军工背景),它是研究院和国企的结合体。


与其说是国企,更像是事业单位。


而我之前所在的是公益类国企,对航天系统并不了解。


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研究员”并不如字面上理解的是做研究的人员,而是自然主任科学研究系列岗位中最高级的职称,相当于大学里的正教授,工程师里的教授级高工,或者医院里的主任医师。


所以原文作者把当事人张小平称为“小设计师小的研究员”“只是个研究员”,这样的表述显然对航天体系是不了解的。







最初我只是觉得,吗这个瑕疵不影响文章的主要观点。


但搜了更多的信息之后,感觉这个事有点不大对头。


比如作者称张小平年薪12万,但没有给出任何的依据(如工资条),而我在离职前都不止这个收入了,何况张小平已经达到了研究员级别,这个我是有疑惑的。


后来在知乎上看到,有自称同是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研究所的知乎网友表示:


待遇是12万。这个可能更是一个爆点,让无数不了解航天薪酬体系的是什么吃瓜群众咬牙切齿,痛骂国企。殊不知航天各单位,尤其是研究所沿用或效仿的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薪酬体系,就吗是基本工资很少,但是奖金是大头。一个骨干,哪怕是航天,研究员的工资绝不能是12万。我们所一个刚进所的小硕士,毕业第国企一年,扣除五险二金后都远不止12w,而且是在免级别费住宿的情况。


02


昨天下午,微博网友@何夕 又发布了事件的另外一个说法:







如果真如@何夕所言,那么这个事件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航天事业事关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涉密人员离职前必须在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长短根据重要程度而定。


如果在脱密期内强行离岗,不仅是这个人的职业道德有问题,还涉嫌违反保密法。


昨天晚上,《人民网》援引了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事件果然反转了。其全文如下:


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事件引发社会较大范围关注。为回应公众关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张小平个人基本情况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总工程师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二、张小平脱密期内离职情况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设计师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三、《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相关说明


鉴于以上情况,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从这份声明来看,张小平确实是在脱密期间强行离岗,于是研究所提起了劳动仲裁,并写了情况说明,也就是网上流传的“公文”(其实这份材料不属于公文)。


而张小平在拿到这份材料后,上传到了朋友圈,导致信息外泄。


事情到了这里,我觉得张小平这个人的人品有很大问题。


作为涉密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在脱密期内擅职务自跳槽,还把仲裁庭上搜集到的材料公开到朋友圈,甚至连一点马赛克都没打,导致原单位在研究什么型号的发动机、多少的吨位、研究到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全部都被公开了。


说实话,这样的人如果担任国家要职,危害真的太大。


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呢,也是自作自受。总工程师


为了把人搞回来,故意夸大其词,做事也不地道。


现在事情闹大了,估计单位领导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03


现在回头来看,昨天那篇爆文,从细节到事件性质,都存在明显的事实性错误。


但这篇文章能够刷爆网络,恰恰也是它击中了众多体制国企内人员的心声。


就我在国企的那10年,也总是会听到关于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做事效率等方面的抱怨。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大家抱怨归抱怨,但10年来还真没几个跳槽的人,而且门外还有大量的人排着队想进来。


你别以为想进国企的都是没什么本事的关系户,根据《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大、清华这两家国内的顶级名校,毕业生去向比例最高的也是国企。







一边是大家都在骂,一边又趋之若鹜,这种反差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就我个人的感悟来说,国企真没大家说的那么不堪。


事实上,在我离职的时候,无论是家人还是前同事,都感到有点惋惜。


国企虽然钱不多,但只要能走到管理岗位,钱也绝对不算少,而且还有领导很多隐形的福利。


比如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不仅有自己的食堂管你三餐,还有内部超市,甚至连理发的、搬家的、保洁的、洗衣服的,都会找到专门的公司进行对接。


生活上真的很方便,这是其一。


其二,国企很遵守《劳动法》。


说白了,就是不会做出那些非常不人道的行为。


比如女员工怀孕了就想法设法排挤人家,把人逼走。







比如想尽办法把那些35岁以上的程序员裁掉。







(还记得跳楼的欧建新吗? 摄影:梁宙)


比如突然以“公司重大业务调整”为由,把你工资降到2800,还必须第二天到贵阳去报道,否则就要解除劳动合同。







国企在对员工就业的保障上还是比较人道的,你不必担心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自己会像茶渣一样被倒掉。


所以很多程序员或者外企的人,如果不是混得特别好,那么在35岁之后,他们就会想办法跳槽到国企求一份安心。


第三点是我个人的经历。


我在2014年的时候颈椎是病急性发作,那段时间领导同事都非常照顾我;还有一次我妈突发状况,我也是和领导打了招呼马上就走人了。


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国企人性化的一面。级别


而我一个在“四大”工作的同学,收入确实很高,但是她生病要做手术的时候,公司的处理方式让她极为寒心。


所以之前曝出德勤员工罹患癌症被公司扫地出门的新闻,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至于国企的弊端,很多人都已经说了。


比如一切领导以政治优先,效率低下,缺乏淘汰机制,关系户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等。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但在我看来,国企就像一个大胖子,行动迟缓,可它的推动力很强。


比如在人烟稀少的地带搭架空电网、造高速公路,或者建高铁,这些高投入但短期内没回报甚至要亏损的事,民营企业是不愿意做的。


但正是因为国企要完成政治任务,所以它会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给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基础设施。


而且一旦遇到气象灾害的时候,国企人是要及时冲到前线做保障和抢修工作的。


这是国企的价值所在。


但绝大多数国企搞研发确实不行(这里不包括研究院,之前已经说了,他们比较特殊,我也不太了解)。


比如我以前的公司,试着搞过一个XX研究院,高薪从民企挖了研发人才。


当时我就不看好,因为国企的环境确实不适合搞研发。


果然,在那哥们入职两个月之后,有一次我遇到他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和我说,研发的事没干多少,整天在写汇报材料……


这是国企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国企也一直在变化,我自己就有很深的感受。


记得2012年-2主任014年这段时间,国企的工作还是相对比较轻松的,每天干完手头的工作,还能有不少空闲时间,但是从2015年开始,国企改革的浪潮就席卷过来了。


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一年比一年忙,而我之所以会在今年选择辞职,恰恰也是什么是因为上班和写公众号没法兼顾,逼得我不得不做出选择。


而且集团总部更夸张,有一次我加班到晚上11点下班,发现集团总部有一层楼都是亮的(我以前在集团下属的一个家分公司),后来听说他们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所以现在的国企,真的不再是上一辈人以为的一杯茶一张报纸了。


而且因为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我以前的公司在2015年后提拔了不少中层, 大多数都是真正能干事的人,而不是纯粹的关系户。


当然,杭州这边跟中央政策跟的比较紧,其他地方可能情况会不一样,但大趋势是一样的,国企正处于变革的时代中。


而民企看似收入很高,但受欢迎的主要还是像华为、BAT、网易这样的明星公司,大多数的民企在当前的形势下,生存环境其实挺恶劣的。


对于那些风险偏好比较低,希望生活不要有太多变故的人,如果你正好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的,我觉得国企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是一个有着10年国企经历然后从国企离职的人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