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怎么看待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明显增长?科技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对此怎么理解?
观点:近两年来,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这一方面是受到欧美国家技术压制在政策的驱动,令中国企业清醒认识到,只有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企业发展的安全;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也增加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压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借助创新来实现脱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也对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正是受到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2021年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实现了明显增长。
2.从企业层面来说,加大自身研发投入,能从哪些方面稳固企业自身发展的“护城河”?从已披露的年报看,研发投入大的行业明显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电子等行业。缘何这些行业研发投入大?这几大行业对于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有何推动力?
观点:对企业来说,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帮助企业尽快树立或强化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推出升级换代的新产品,以及基于技术优势而帮助企业在产品标准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些无疑都有助于稳固企业发展护城河。
研发投入之所以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电子等行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行业天生就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进步具有更为强烈的要求,如果企业不重视研发投入,可能很快就会被同行竞争对手所超越;二是国内上述行业与国外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差距,容易受到国外技术压制政策的影响,客观上迫切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相关行业的技术自立自主能力;三是上述行业或者是跨产业的关联性强,或者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大,所以国家对上述行业的研发采取了更大力度的鼓励举措,一直在积极引导相关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尽快取得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观点:总体上说,绝大多数的国有优质资产都已经实现了上市,国有上市公司已经是优秀国有企业的集中营,其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科研基础,都是国有企业中的佼佼者。所以,国有上市公司无疑应该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应该主动担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攻坚任务。
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激发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与潜力,因而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股权激励不是推动国有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的直接因素,但确实在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上具有积极影响,可以为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有效赋能。通常来说,如果企业研发人员缺乏创新积极性,大量研发投入带不来预期的研发产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经费的意愿无疑会减弱;反之,如果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工作中充满激情、动力十足,研发产出的数量与质量也必定令人满意,受此影响,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费用的意愿也将增强。
4.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于国资央企来说,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是否也是三年行动的重要课题?具体原因是什么?
观点:虽然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并没有直接明确提出卡脖子技术公关问题,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改示范工程专项中,都有关于创新发展的要求,这其中显然就隐含着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突破问题。实际上国务院国资委近几年来也一直都在推动中央企业梳理卡脖子环节,并积极推动相关中央企业加大对卡脖子环节的技术攻关投入,以切实增强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反卡脖子能力,进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