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折旧计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

计提折旧,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


计提:1、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2、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2000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



一、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


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300000-5000)/10=29500元。


二、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例:乙企业有一辆专门用于运货的卡车,原值为3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假设报废时无净残值),本月行驶30000公里,要求计算该卡车的月折旧额。


解: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30000×0.1=3000元。


目前最常用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这种方法。


三、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的分数计算年折旧额,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如使用年限10年,则分母为:10 9 8 7 6 5 4 3 2 1=55,第一年分子为10,第二年分子为9以此类推。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 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年数总和=5 4 3 2 1=15或=5×(5 1)÷2=15


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


折旧计算表


(年数总和法)


年份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160000-3000=570005/1519000190002570004/1515200342003570003/1511400456004570002/157600532005570001/15380057000


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帐面净值÷12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