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定西靖海代理记账报税(定西记账报税代理机构)

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满人垄断了最高统治权,汉人居于从属地位,但是,在清代,却有很多汉人获得了爵位。据统计,自清兵入关,到溥仪第一次逊位,得到封爵的汉人数量大概在一百多人,分别是:


吴三桂:吴三桂原为明将,镇守在山海关一带。李自成入京后,吴三桂献关降清,替清军冲锋陷阵,剿灭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被封平西王,镇守云贵。康熙时期着手裁藩,吴三桂起兵反清,建国号周,但战事不利,不久病死于衡州。


尚可喜:原为明军将领,因受上司猜疑,于1634年投降后金。后随清军入关南下,攻破广州,平定广东,被封为平南王。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因坚拒叛清,被其子尚之信软禁,死于广州。


孔有德:原为明将毛文龙部将,1633年投降后金。清兵入关时,随多铎征战于江南,破桂林,平广西,受封为定南王。1652年,孔有德因兵败于南明西宁王李定国而自杀。


耿仲明:原为明军毛文龙部将,1633年投降后金。清军入关后,随多尔衮、多铎、孔有德等征战四方,1649年被封靖南王。后因私藏逃人,畏罪自杀于吉安。后其子耿继茂、孙耿精忠袭爵。


孙可望:原为张献忠义子,张献忠死后降南明。因与李定国在联明抗清问题上产生分歧,进而发生内讧,兵败后于1658年投降清朝,被封为义王。1660年,孙可望上疏请辞义王爵被拒,不久就死了。报税官方说是病死,史家说是随出猎被射杀,还有人说是被毒杀。孙可望死后,其子孙征淇袭爵,孙征淇死后其弟孙征淳袭爵,孙征淳死后,其弟孙征灏降封为慕义公,并逐代降封,至1771其后代不再承袭。


尚之信:尚之信为尚可喜之子,因受顺治赏识,1636年被封俺答公。1671年赴广东平南王府管理王事。吴三桂起兵反清时,康熙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不久尚之信软禁其父,起兵响应吴三桂,不久再次降清。1680年,因其部将揭发其意图谋叛被赐死。


范文程:后金开国元勋,后金立国时的规章制度多出于其手,清军入关后,名列大学士之首,威望甚高,被封一等子爵。1666年病逝,康熙亲撰祭文。


李国翰:后金茂利伯爵李继光之子,李继光死后袭爵,为男爵,1635年晋二等男爵,1643年累功晋三等子爵。清兵入关时,随军南下,攻打李自成,歼灭张献忠,平定川贵,因功封三等侯。1658年进攻云南时,因染上瘴疬,死于军中。死后准侯爵袭三次,三次后改袭三等伯。


李思忠:李成梁族孙,1618年降后金,入关后,征李自成,破潼关,定陕西,下江南,克扬州,屡立战功,封一等男爵,1657年去世。


金玉和:原明朝开原千总,1619年降后代理金,封二等男爵,1644年入关与李自成作战时战死。


张大猷:原为明广宁卫千总,1621年降后金。入关后,在平定山西及江南等地时屡立战功,累功授三等子爵。1652报税年去世,乾隆时定封三等男爵。


王元忠:原为明军凤凰堡守卫官,1621年降后金,授三等男爵,1652年去世。


金砺:明万历年间武进士,镇武堡都司,1622年降后金。清军入关后征战四方,官至川陕总督,授一等男爵。


李率泰:首个降后金的明军将领李永芳次子,入关后在攻打李自成、平定桂王政权、进攻明郑政权等战斗中立有大功,被封一等男爵,1666年去世。


巴颜:首个降后金的明军将领李永芳五子,1646年封等子爵,1650年晋一等伯,1651年去世,乾隆年间定号昭信伯。


徐大贵:清初将领,在松锦之战、追击李自成、攻打郑成功等过程中屡立战功,被封二等男爵,1679年去世。


孟乔芳:原为明军副将,1630年降清。入关后任陕西三边总督,因功封三等男爵,1654年去世。


吕应学:耿仲明部将,因功封三等男爵。


线国安:原为孔有德部将,随孔有德降清,入关后镇压李自成农民军、征战西南,败李定国于桂林,积功封三等伯,1666年去世。


李尚友:原为孔有德部将,随孔有德降清,后因功封一等男爵。


徐元勲:原为孔有德部将,随孔有德降清,后因功封二等男爵。


胡琏:原为孔有德部将,随孔有德降清,后因功封三等男爵。


胡万明:原为孔有德部将,随孔有德降清,后因功封三等男爵。


刘之源:清军入关后,追击李自成于山西、陕西、湖广,擒何腾蛟,破朱以海,官至镇海大将代理机构军,授三等子爵,1669年去世。


祖泽洪:祖大寿子,初为明副将,后降皇太极,1644年随清军入关攻打李自成,被封一等子爵。


祖可法:祖大寿养子,1633年授一等男爵。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攻打李自成,1646年晋三等子爵,1657年去世。


祖泽润:祖大寿侄子,初为明副将,1631年降后金,授三等子爵。1644年随清军入关,晋一等子爵。后随洪承畴定湖南,病死长沙。乾隆时定封二等子爵。


张存仁:原为祖大寿副将,随祖大寿降后金。清军入关后,任闽浙总督、直隶三省总督,因镇压榆园军起义有功,晋一等子爵,1652年病逝。


曹恭诚:原为祖大寿部将,随祖大寿降清,因功封二等男爵。


邓长春:原为祖大寿部将,随祖大寿降清,入关后随多铎破潼关、攻河南、平江南、征浙江,因功封一等男爵,1676年去世。

代理机构

沈志祥:出身平民,因其姐姐嫁给毛文龙为妾,得以成为毛部将领。1638年,沈志祥投降后金。清兵入关时随军入关,征战多地,被封续顺公。1646年病死,因无子,由其侄袭爵。


许天宠:沈志祥部将,随沈志祥降后金,封三等男爵。


杨惺先: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孟尚志: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周文盛: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石玺: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刘武: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王月: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张承诏: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程万里: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孙承运:初为孙可望部将,后随孙可望降清,被封一等男爵。


陈邦选:原为明军将领,1636年降清,1642年曾写信劝吴三桂降清,后授三等男爵。


胡有升:1636年多尔衮、多铎攻锦州,崔应时、张绍祯、门世文等人谋以城降,使胡有升持书拜见多铎,约为内应,遂降清。清军入关后,屡随征战,多有战功,被授三等子爵。1670年去世,乾隆时定封一等男爵。


王世选:原为明军副将,16靖海30年降清。1636年参与松锦战役,因功封三等子爵。清军入关后,靖海随军追击李自成至潼关,又南下江南,破扬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1651年晋二等子爵,1662年去世,由其子王之鼎袭爵。


马光远:原为明军将领,1630年降清,封一等子爵,1663年去世。


马光辉:马光远之弟,随马光远降清,封三等男爵,1655年去世。


马光先:马光远之弟,马光辉之兄,随马光远降清,封三等男爵。


夏承德:原为明松山副将,松山被围时暗通清军,1642年清军破松山时,夏承德率部生擒洪承畴,被封三等子爵。


吴惟华:1644年清军入关,多尔衮至北京时,记账吴惟华率先迎接,后随清军征战山西,因功被封恭顺侯。1651年,吴惟华任漕运总督,因贪污被削职夺爵,1668年病死。


唐通:初为明总兵,后降李自成。1644年,于宁武关降清,任绥德总兵,封定西侯,1664年去世。


董学礼:初为明将,后投李自成,1644年多铎下河南时降清,随阿济格平定陕西,授一等子爵,1666年去世。


赵良栋:初为陕西绿营守备,随洪承筹经略云贵,三藩之乱时任宁夏提督,平定驻军叛乱,后率部入四川,攻占成都,破昆明,任云贵总督。后因受排挤辞官返乡,不久官复原职,并加封一等子爵。1697年赵良栋病逝,乾隆年间晋一等伯爵。


许定国:原为明总兵,多铎下河南时降清,1646年死于北京,1648年追授子爵。(《明季南略》载降清后被封平南侯)


许得功:原为明军副将,16记账44年降清,封三等代理男爵,官至云南提督,1676年去世。


马得功:本为明朝总兵,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打江南,马得功挟弘光帝朱由崧降清,随多铎征伐。镇守福建期间,多次击败郑成功。1663年清军攻战厦门时,马得功力战身亡,追封为一等侯。1749年,清廷确定其封号为一等顺勤侯。


刘良佐:原为明总兵,1645年降清,随清军进攻丹阳、金坛、江阴。1648年因功被封二等子爵,1667年去世。


刘泽洪:刘良佐之侄,1645年随刘良佐降清,1652年授二等男爵,1695年去世。


刘泽清:原为明总兵,1645年降清,1648年授三等子爵。1649年,刘泽清判定清国运将衰,于是密谋反清。事泄后,清廷嫌其反复无常,将其处死。


徐勇:原为明总兵,1845年降清,在镇压反清义军和南明政权中屡立战功,因功授三等男爵,1652年战死辰州,追晋二等男爵。


张勇:原为明军副将,1645年在九江投降阿济格,隶陕西总督孟乔芳所辖,屡败大顺军。后镇守甘肃、转战西南,三藩之乱时,拒绝王辅臣拉拢,并率军攻击王辅臣。战后因功被封一等靖逆侯。张勇征讨准葛尔时旧病复发,康熙派人探望后暴病身亡,由其子袭爵。


田雄:原为明朝总兵,清军进攻江南时,与马得功一起挟持弘光帝降清,随清军征战江南。1661年,田雄进封二等侯(一说三等侯)。1663年,田雄去世。1749年,确定其封号为顺义侯。


李本深:原为明总兵,后降多铎,授三等子爵。后参与三藩之乱,战败降清,1682年被凌迟。


刘忠:原为孙传庭部将,后降李自成,封平南伯。李自成潼关兵败后降清,封一等男爵。


张天禄:原为明总兵,1645年降清,在镇压反清复明势力中屡立战功,被封三等子爵,1659年去世。


张国柱:原为明副将,1645年降清,入关后南下征战并镇守广西,从吴本桂,被封二等男爵。吴三桂起兵后首先起兵呼应,1681年再次降清,1683年被诛。


赵之龙:原明忻城伯,1645年在南京降清,被封三等男爵。


任珍:原为明副将,1645年降清,因功被封三等子爵。


张天福:原为明总兵,1645年降清,参与嘉定三屠,因功授一等男爵,死于1667年。


左梦庚:左良玉之子,1645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沿江东下欲诛马士英,中途去世,左梦庚秘不发丧,继续东下,为黄得功击败,遂退九江。不久于九江降清,封一等子爵,1654年病死于北京。


李国英:原左良玉部总兵,随左梦庚降清,随豪格镇压四川张献忠部,历官四川巡抚、兵部尚书、川陕总督、四川总督等职,授一等男爵。


梁化凤:1646年中武进士,参与讨伐姜瓖叛乱,平定山西,在南京之战中击败郑成功,取得江宁大捷,官至江南提督,左都督等,因功授三等男爵,1671年去世。


卢崇峻:其祖父为明广宁卫守备,后降清,授三等轻车都尉。卢崇峻1648年袭世职,遇恩诏晋三等男爵,1666年晋二等男爵,1701年去世。


蔡禄:原为郑成功部将,后降清,1661年降清,授三等男爵。三藩之乱时,潜通吴三桂,欲为内应,事泄被阿密达擒杀。


白文选:原为张献中部将,张献忠死后,又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1661年因战败投降清军。1662年,白文选被封承恩公,领三等公俸禄,1674年病卒。


黄梧:本为大明平和县差役,郑成功发起反清复明后投靠郑成功。后因揭阳兵败受郑成功处分,怕再犯错会送命,因此叛郑成功投清。后向清廷推荐了施琅,并献《平海五策》,主张诛杀郑芝龙,还掘了郑家祖坟。清廷按黄梧之策行事,果把郑成功赶出金厦,黄梧因此被封为一等澄海公。三藩之乱时,黄梧惊惧而死,后被郑经开棺戮尸。


吴应熊:吴三桂之子,1653年与和硕恪纯长公主结婚,留居京师作人质,1654年授三等子爵。吴三桂起兵反清后,于1674年被处死。


郑芝龙:原为海盗,崇祯年间被招安,授总兵,垄断东南海上贸易。清兵入关后,很快攻占福建,郑芝龙遂被招降,被封同安侯。清廷令其招降其子郑成功,但被郑成功拒绝,郑芝龙受清廷冷落,1661年被斩杀于菜市口。


郑鸿逵:郑芝龙弟弟,行四,受明招抚,拥立隆武帝,追随郑成功抗清。清军攻厦门时,郑鸿逵断了马得功退路,马得功挟其母威胁郑鸿逵得以逃脱。受郑成功厉责而隐居。1654年,清廷封其为奉化伯,希望他出面劝说郑成功降清。郑鸿逵拒不受命,退往金门,1657年卒于金门。


郑鸣骏:郑芝龙之侄,随郑芝龙降清,屡立战功,1666年去世,清廷追封为遵义侯。


郑缵绪:郑鸣骏之侄,随郑鸣骏降清,封幕义伯。


施琅:原为郑芝龙部将,随郑芝龙降清,后又叛清加入郑成功部。因擅杀将领得罪郑成功,孤身脱逃降清,父子兄弟皆为郑成功所杀,自此与郑成功结仇。1681年任福州水师提督,积极谋划攻打台湾。1683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湾,因功被封三等靖海侯。1696年,施琅病逝。


林兴珠:原为郑成功部将,1656年降清。因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有功,被封建义侯。后在雅克萨之战中,数次击败俄军,是清军取得两次雅克萨大捷的主要功臣。后又随康熙征战乌兰布通,立有大功。战后林兴珠屯兵关外,不久病死。


黄廷:郑成功手下将领,追随郑成功反清、收台湾。1664年,黄廷感到反清复明无望,遂降清,诏封慕义伯。1717年卒于邓州。


王进宝:河西四汉将之一,三藩之乱时,王进宝在陕甘屡破叛军,封一等男爵,后夺汉中、保宁、留镇四川,因功晋三等子爵。


孙思克:河西四汉将之一,三等男孙得功次子,入关后随洪承畴征战。累功封三等男爵,1700年病逝,乾隆时定封一等男爵。


谭洪:原为明末流寇,后投降明军,为总兵,曾大败张献忠,割据四川。1659年,谭洪投降清军,封慕义侯,隶吴三桂所部。三藩之乱时,因参与叛乱被夺爵,1681年败死云阳。


谭诣:谭洪之弟,1659年随兄谭洪降清,被封向化侯。


陈福:清军入关平定陕西后,陈福参加清军,随军征战,因功授宁夏总兵。三藩之乱后,王辅臣据平凉响应吴三桂,陈福上陈守方略。1675年,升陕西提督,晋三等男爵。十二月陈福遇刺身亡,清廷追赠陈福三等公,以三等子世袭,准袭九次。


杨学皋:原为郑成功先锋官,1661年降清,封三等男爵。


陈豹:郑成功部将,南明隆武政权忠勇侯,长期在南澳抵抗清军。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谣传陈豹欲降清,郑成功遂发兵攻陈豹,陈豹于是降清军,封慕化伯,两年后去世。


周全斌:原为明将,后跟随郑成功抗清。1664年清军攻克金门、厦门,郑军撤往台湾,周全斌断后,因担心回台遭不测降清,被封三等承恩伯。1670年卒于京师,康熙帝为其亲书神道碑。


陈辉定西:康熙时被封慕仁侯,生平不详。


高其倬:康熙时中进士,历任云贵、闽浙、两江总督,雍正时赐三等男,1738年病逝。


马承荫:原为孔有德部将,三藩之乱时依附吴三桂,1679年降清,封子爵,不久复叛。清军攻柳州时再次请降,不允,送京师被斩。


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郑经之子,1681年被冯锡范等人拥立为延平郡王,据守台湾抗清。1683年,施琅大破台湾水师于澎湖,郑克塽遂降清,被移送京师,封海澄公,后病死京师。


刘国轩,清军入关后,战乱波及福建,十五岁的刘国轩组织乡民抗清,后加入郑成功部。1683年施琅攻台时,说服郑克塽降清,被封顺清侯,1694年逝于天津。


冯锡范:明郑重要将领,郑经去世后,杀郑克臧,立郑克塽,掌台湾军政大权。1683年施琅攻台时,说服郑克塽降清,被封忠诚伯。


宜思孝:正白旗汉军副都统,1671年因父功封三等男爵。


年羹尧:年羹尧不到三十岁时即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破格提拔,到雍正时期,更是受到皇帝的倚重,执掌大清西部半壁江山。雍正曾明确下诏:“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罗布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后,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因平叛有功,被封为一等公。后因侍宠骄纵、擅作威福,渐失宠信,被赐自尽。


年遐龄:为年羹尧之父,因其子年羹尧平定青海有功而被封为一等公,年羹尧死时被革职免罪。


年斌:为年羹尧之子,年羹尧因平定青海有功被封一等公,并加一子爵,由其三子年斌承袭,年羹尧死后被发配充军。


岳钟琪:岳钟琪是岳飞后代,历仕康、雍、乾三朝,战功卓著。1724年,岳钟琪在平定罗布藏丹津之乱时,一举荡平青海,收复失地六十万平方里,因功被封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甘肃提督。征伐葛尔丹策零时,因战事不利被雍正下狱革职夺爵。1754年,岳钟琪在平定重庆陈昆之乱后,因病逝于班师途中。


朱之琏:朱之琏相传为朱元璋后人,雍正年间,清廷寻访明皇室后裔,朱之琏被认定为朱元璋十三子朱桂之后,被封一等延恩公,其子孙一直袭爵到清亡。


张廷玉:张廷玉在康熙时时就进入了权力中枢,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信任,乾隆皇帝每次出行,都让张廷玉留京总理朝政,并可夜宿紫禁城。1737年乾隆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赐号勤宣。此后君臣渐生嫌隙,1755年卒于家中,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


黄廷桂:雍正年间由总兵擢四川提督,乾隆年间,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清军征讨阿睦尔撒纳时,黄廷桂因筹划有方,被封三等忠勤伯。1759年病逝于凉州,乾隆亲作诗挽之。


李侍尧: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深为乾隆器重,曾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两广总督等职,1767年袭二等昭信伯。


孙士毅:乾隆年间中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台湾林爽文起义时派兵助剿,因功受封一等轻车都尉。后安南发生内乱,孙士毅遵旨率兵平乱,因功被封一等谋勇公。从安南撤军时清军遭袭,人员损失较大,孙士毅被免爵。1795年湖南苗人造反,孙士毅因平乱有功,被封三等男。1796年,孙士毅卒于军中,清廷追封公爵。由于孙士毅与和珅交好,和珅倒台后,其爵位被剥夺。


杨遇春:杨遇春是乾隆年间武举出身,随福康安征战,履立战功,深受福康安赏识,常年镇守西北。后因手握重兵,受到道光帝猜疑,自请告老还乡。道光批准并封其为一等昭勇侯,还赐皇帝亲书御制诗扇面,盛赞其功。杨遇春见诗后惊惧不已,不几天即暴毙。


杨芳:因应试不中从军,为杨遇春赏识。在镇压白莲教、攻打天理教、平定张格尔叛乱中屡立战功,并生擒张格尔。1827年,被封三等果勇侯,1829年晋二等果勇侯。后又随军攻打浩罕,镇压西南夷叛乱,因有功晋一等侯。1843年杨芳致仕,1846年去世。


柴大纪:乾隆年间武进士出身,后任台湾总兵,在平定林爽文起义时坚守嘉义有功,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封一等义勇伯。1788年被福康安陷害含冤被杀。


王得禄:台湾人,林爽文起义时,随柴大纪平乱,乱平后升千总,后为福建水师提督、浙江提督。1841年去世,追赠伯爵。


李长庚:乾隆年间武进士,乾隆晚年,安南内乱,部分暴徒亡命海上,成为海盗。李长庚追剿有功,晋福建水师提督。1807年追击海盗蔡牵时不幸阵亡,追封三等壮烈伯。


邱良功:起自行伍,累功升至浙江提督,1809年因追击海盗蔡牵有功封三等男爵,1817年去世。


王文雄:乾隆年间攻打缅甸时从军,在镇压四川金川土司叛乱和白莲教起义中有功,被封三等子爵,1800年与白莲教作战时阵亡。


徐文缙: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山东、陕西道御使、榆林知府、江西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两湖总督等职。鸦片战争中坚拒英军入城,迫使英军放弃了入城要求。太平军初起时,血腥镇压太平军,因功被封一等子爵,1869年去世。


马济胜:1813年因镇压山东教匪有功晋河北镇总兵,后升浙江提督、福建陆军提督,台湾张丙之乱时渡海平乱,因功封二等男爵,后晋二等子爵,1836年去世。


叶名琛:道光时期两广总督,一等男爵。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因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称为六不总督。广州保卫战时兵败被俘,在被英军运往印度展览时绝食而死。


曾国藩:太平天国席卷江南后,清廷允许汉人办团练对抗太平军。曾国藩便在湖南老家组织湘军,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江南平定后,曾国藩被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


曾国荃:曾国藩之弟,随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首入金陵,被封一等威毅伯。1890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李臣典:曾国荃部将,在镇压太平军中屡立战功,尤其是攻克天京中功列第一,被赐一等子爵,1864年去世。


鲍超:湘军名将,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被赐一等子爵,1886年去世。


萧孚泗:湘军名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战功卓著,活捉李秀成、洪仁达,因功封一等男爵,死于1884年。


李鸿章:原为曾国藩幕僚,后受命组织淮军。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李鸿章被封一等肃毅伯。此后,李鸿章成为清廷重定西臣,办洋务,掌外交,建水师,是支撑晚清的重要支柱。八国联军侵华后,在与联军谈判时病亡,死后追晋一等肃毅侯。


刘铭传:淮军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功劳。镇压捻军时,因全歼西捻军之功赐封一等男爵,1896年病逝于安徽。


刘坤一:湘军将领,长期与太平军作战,累升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八国联军侵华时,参与东南互保,1901年上书请求变法,其主张成为晚清新政的蓝本。1902年去世,被追封一等男爵。


左宗棠:太平天国运动时,左宗棠投身太平军幕府,旋即发现太平军难成大事,遂出走。后组织楚军对抗太平军,收复浙江、福建等地。主政福建期间,创办船政学堂,该学堂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之一。主政福建不久,西北发生回乱,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平定白彦虎之乱,收复新疆,因功被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病逝于福州。


刘松山:湘军将领,在镇压太平天国、剿灭捻军之乱中屡立战功,1870年镇压回民之乱时阵亡,追封二等子爵。


张国梁:原为土匪,后为清廷招抚,与太平军作战时迭破太平军,因功封一等男爵。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时受伤落水而死。


黄翼升:湘军将领,累官至江南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参与攻克天京之战,因平西捻有功,封三等男爵,1894年去世。


刘锦棠:湘军将领,在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等战中功勋卓著,新疆建省后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累功封一等男爵,1894年去世。


黄万鹏:湘军将领,早年镇压太平军有功升至总兵,后参加讨捻军、平回乱、收新疆等,毙白彦虎,晋新疆提督,袭其叔黄登和世职,并为二等男爵。


余虎恩:早年随曾国藩征太平军,后参加讨捻军,收新疆之战,留守新疆,1885年晋二等男爵,1905年去世。


宋庆:清末毅军将领,三十三岁时投军,从宫国勋剿捻,在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乱中立有战功。甲午战争中率军在辽东与日军苦战不敌。后参与镇压义和团,抵御八国联军,1902年逝于军中,追封三等男爵。


袁世凯:早年因科举不利,遂投身淮军,驻军朝鲜。归国后又在天津编练新军,官至北洋大臣。因与摄政王载沣不和,遂归隐洹上。辛亥革命时被清廷重新起用,隆裕太后封袁世凯为一等公爵。袁世凯在清廷与革命党间纵横捭阖,最终逼清宫退位,自己成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反对,八十三天后忧惧而亡。


冯国璋: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因受袁世凯赏识,被引入小站,协助袁世凯编练新军,成为北洋三杰之一,此后一直追随袁世凯。辛亥革命后,冯国璋率军南下镇压革命党,很快即收复汉口、汉阳,冯国璋因功被封二等男爵。清亡后,冯国璋任江苏都督,袁世凯称帝时公开反袁。袁世凯死后任副总统,代总统,1919年病逝。


以上是汉人在清朝获得封爵可考者,不包括死于清军入关前的,如李永芳、孙得功……等。此外,也不包括张化奇、李斓、胡世勲、杨正防……等等事迹无考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