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泰州市工商企业名称注册查询(工商局注册个体户查询)

华泰纱厂是泰州工业史上的老字号工厂,是号称"三泰"的三家老厂之一。



1943年秋,在上海大同大学就读的王石琴与同乡高尧常在上海见面。由于高尧之妻与上海开明书店董事傅耕莘之妻是同学,因此高尧与傅耕莘相识并成为好友。傅耕莘在上海某贸易商行也有股份,有意在他的故乡兴办纺织厂,同时准备到苏北买棉花,因高尧系毕业于查询南通纺院,便请他帮助设计建厂。高尧与王石琴商量,最好能争取傅耕莘将纱厂办到泰州。经王石琴多方奔走,四处联系,高尧从中促成,终于使傅先生下决心在泰州办厂。


王石琴


王石琴先后担任过泰州市工商联筹备会主任兼秘书长、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建设科长、副市长、副县长、副市长兼体委主任、市建设局副局长、市人大副主任、民盟泰州市委主委、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扬州市政协副主席。


1944年夏,成立了傅耕莘、高尧、丁山桂、王石琴等人工商企业参加的发起人会议,确定分块集资集股,上海方面股金占70个体户%,由傅耕莘联系牵头;泰州方面股金占30%,由王石琴负责筹股。1945年初筹集3000万元(伪中储券),每股100元。上海荣丰纱厂老板章荣初、总经理韩志明出资1000万元(以机器折旧),其昌钱庄(背景是上海国货银行)经理丁山桂与上海开明书店傅耕莘合资1000万元;泰州方面由同福、天福、天成泰三大绸布店及大德粮 行等大商店老板储子安、吴惠春、胡季梅、栾心斋、戈秉直、邓寅生等合资1000万元,王石琴、高尧各出资大米100担。


1945年8月华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立,由丁山桂任董事长、傅耕莘、高质君、韩志明、封雨苍等为常务董事。董事会聘请傅耕莘为总经理,在上海设总管理处,在泰州设事务所(坡子街28号),高尧任厂长。王石琴为了筹建华泰纱厂,不顾耽误大学学业,毅然休学一年,参加负责建厂工作,并任华泰纱厂总务主任,事无巨细,日夜操劳。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厂终于在1945年8月16日投产。初期的生产设备有3台细纱机(1176绽)、1台清花机、4台梳棉机、2台粗纱机、1台小色机、三台柴油发电机。厂址在南门外原济泰当典内,119名职工,生产21s花塔牌棉纱,月产量仅为50到60件左右。


历经艰辛


1948年,泰州还处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时局不稳,国民党节节败退,市面物价飞涨,工厂资金短缺。此时,上海方面的股东,拟迁厂至镇江,时任华泰事务所主任的王石琴积极联系职工代表赵兰汀、韩忠诏、袁茂华、孙步衢(工会主席)等人上书董事会,剖析迁厂之利弊,据理力争反对迁厂,终于说服董事会将华泰纱厂留在泰州。1949年1月,泰州解放。同年夏,公司因巨额亏损濒临倒闭,章荣初、韩志明提出要退股,要不就由其独资办厂。后开会决定,公司与上海荣丰纱厂签订协议书,以220件棉纱的代价将华泰股份有限公司全盘转让给上海荣丰纱厂,更名为华泰丰记纺织厂。荣丰纱厂派章定甫(原采购部主任,后任县级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庄仲明(工程师)、沈伯森来厂主持工作。同时,泰州市委、市政府亦派出董启明等人组成工作组进驻纱厂,培养和吸收了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以董启明为书记、钱宏根为副书记的中名称共华泰丰记纺织厂支部委员会,以孙步衢为主席的工会委员泰州会。1949年11月1日,工厂重新开工,恢复生产。


新的起点


1949年冬至1950年初,上海荣丰纱厂指派负责基建的人员和工程师多次来泰勘察,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决定将工厂由南门迁至破桥东万字会,生产规模扩大到4080枚纱锭。新厂于1950年8月建成投产。在华泰迁厂扩建过程中,章定甫、王石琴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的华泰经理章定甫是一位好学、敬业、对工厂尽心尽力的人。他14岁就离乡背井到上海当学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为了谋求生计,追求知识,他白天工作,晚上读夜校。由于刻苦勤奋,掌握了英语和日语两门外国语言,熟谙企业管理,并精通会计业务。1950年3月工厂资金紧张时,章定甫去上海求援,独自一人携带7000元现金返泰,查询经镇江过江到六圩,到泰州的班车已开,只好先乘车到扬州,再由扬州徒步顶泰州着蒙蒙细雨,连夜回到工厂,干部、职工甚为感动。


1950年11月8日成立华泰丰记纺织厂劳资协商会,决定补发工资、年终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一周休息一天,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由于缺乏流工商局动资金,市政府以调拨棉花维持工厂生产。1951年6月又获银行贷款10万元,使全部纱绽得以投入运行。1952年工厂扭亏为盈,实现利润0.49万元,以后连年上升,职工201人。华泰纱厂从此走上了发展之路。


1951年7月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松柏兼任华泰丰记纺织厂支部书记。市委同时选派李增寿、高洁、潘积文等州市组成工作组进厂,着手引导资方走公私合营道路。经韩志明(上海荣丰纱厂老总,章荣初已去世)、章定甫申请泰州人民政府和苏北工商处批准,1951年11月成立了以王石琴为主任、龚松柏为副主任的公私合营筹委会,此举为江苏第一家,全国第八家。1951年11月15日在福音堂召开庆祝大会,市长顾维汉在会上宣布:龚松柏兼任厂长、章定甫任副厂长,工厂更名为公私合营华泰纱厂。


1952年泰州开展"三反"、"个体户五反"运动时,华泰被泰州市人民注册政府评为完全守法户。


1953年7月8日,公私合营华泰纱厂成立董事会,上海荣丰纱厂总经理韩志明任董事长、章定甫任经理。董事会请求泰州市人民政府进行清州市产和资产估价工作,明确公私股的比例关系,结果估价总值为人民币64.5万元,公股21.5万元,占三分之一,私股43万元,占三分之二。1953年7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批准,正式颁发公私合营执照,更名为公私合营华泰纱厂有限公司,1953年,全厂职工236人,生产棉纱2744件,实现利润5万余元。党和政府充分肯定企业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章定甫先后担任市工商联副主委、省工商联执委,列席了1957年2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亲耳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


1958年,省纺织工业厅安排从南京纱厂调6000纱锭到华泰,使其具备1万枚纱锭的生产规模。上海荣丰纱厂总经理韩志明深明大义,决定放弃定息。注册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荣丰转为地方国营上海第三十一棉纺织厂,同时征得上海市政府同意后,由章定甫报请泰州市工商企业人民政府批准,将公私合营华泰纱厂改为地方国营华泰纱厂。1958年实现产值277.34万元(不变价),产量3618.35件,利润12.24万元。


调整提高


在三年全国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棉花生产锐减,在缺乏原料的情况下,华泰纱厂被迫紧缩生产,职工减少了53%。1961年,全国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工商局实、提高"的方针,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华泰纱厂的领导面对不利形势并没有消极退缩,而是想方设法从外地调拨设备,以壮大自身。当得知上海郊县有一万纱绽设备名称停产闲置的消息后,泰州工业局的领导通过王石琴找到高尧帮助联系,在各方面努力下,上海纺织局终于同意,将这部分设备调给泰州。到1964年,华泰纱厂形成了二万纱锭的生产规模。


"文化大革命"中,华泰又受挫折,1968年亏损8.39万元。


在七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全国形势的好转,华泰的生产秩序逐步走上正轨。工厂通过数年的挖潜、改造和更新、扩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招收新工人、增加生产,到1975年,纱绽数量达51208枚,当年生产棉纱22941件,其中三合一化纤混纺纱365.5件,完成利润29.22万元。1975年华泰更名为泰州纺织厂。


九十年代末,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新世纪后,工厂资产转让给靖江裕纶纺织有限公司,更名为泰州裕泰纺织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