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香港畯钿贸易公司(香港贸易公司是真的吗)

内容简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上元夜(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夜踏灯(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


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


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辛亥元夕(何中)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译文】


因为贪玩所以常常要到天昏地暗的时候香港才知道回家,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地自言自语地我要快点儿我要快点儿。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中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对我来说除了鬓发之中又多几缕霜雪之外又有什么意义呢?看看满村满园的小孩子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嬉闹的景象,他们正对新年的到来表示出满心的欢喜。放眼街头巷弄,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已经挂上大红灯笼,到处透视出一种浓浓的年味,而我却还在赶路之中连城西门还没到呢!


诗曰(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释】珍品:指元宵。



诗曰(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鹧鸪天(姜夔)

肥水②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③。梦中未比丹青④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⑤,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


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③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④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夕。红莲,指花灯。


【译文】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女冠子(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释


①蕙:香草名。


②宝钗楼:宋时著名酒楼,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③真的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④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⑤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译文


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冷落人声畯钿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汴京元夕(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②,郑女燕姬独擅场③。


齐唱宪王春乐府④,金梁桥外月如霜⑤。


【注释】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②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县。③郑、燕: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燕国境在今河北、辽宁。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是著名的戏曲家。⑤金梁桥:汴梁桥名。


诗曰(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忆秦娥(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赏析】


这是刘辰翁于宋亡之后写的一首小令。小序中所说的“中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邓光荐之号,“宋亡,以义行者”(《历代诗余》引《遂昌杂录》)。当时,邓光荐于上元去聚客叙旧,客散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就写了这首步韵的和作,以寄托其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


生查子(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②,戏鼓侵明发③。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④,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释】


①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②霁(j)华:月光皎洁。


③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④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简析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更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地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临江仙(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赏析】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假守之职。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踏莎行(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後。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注释】


①烧灯:即燃灯。


②宫桥:在山东滕州东南45里,跨薛河。


③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简析】


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词写得清丽宛转,韵味淳郁,上下片两结贸易公司句尤觉尖新。



金菊对芙蓉(纳兰性德)

金鸭消香②,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③,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④,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⑤。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⑦,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⑧,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⑨,别自关情⑩。


【注释】


①上元:上元节。我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祭日,祀太一之神,唐宋时期以当天为上元节,其夜晚称元宵,又称元夕。《梦梁录元宵》云:上元之夜,京城扎灯山,豪门贵族也“装点亭台,悬挂玉珊,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


②金鸭二句:金鸭,铸为鸭形之铜香炉。古人多用以薰香或取暖。此处指薰香。毛熙震《小重山》:“红罗帐,金鸭冷沉烟。” 银蛇,银漏、虬箭。古代一种计时器,漏壶中有箭,水满而箭出,箭上有刻度,因以计时,又箭上刻有虬纹,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蝉机撮化,铜浑将九圣齐悬:蛇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


③上林雪霖:上林,上林苑,秦、汉时长安、洛阳等地之皇家宫苑,后泛指帝王之宫苑园囿。 雪霁雪止而初晴。


④鱼龙二句香港:鱼龙舞,古杂戏。唐宋时京城于元宵节盛行此戏,亦称鱼龙杂戏,又称鱼龙百戏。梁元帝《纂要》云:“百戏起于秦汉,有鱼龙漫衍。……象人怪兽,舍利之戏”《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 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柳永《破阵乐》:“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香车,谓女人所乘之车。 吴绫:指产于余杭(今杭州)一带的丝织品。


⑤烧灯:即燃灯。古诗词中专指元宵之夜的灯火。晏几道《生查子》:“心情慵剪彩,时节近烧灯。”


⑥火树星桥:形容元宵日,灯事之景。


⑦九逵烟月:谓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烟云缭绕,月色朦胧。 九逵,京城之大道。 笼明,指月色微明。


⑧楚天句:谓江南一带正有战事。楚天,本指楚地的天空,后泛指南方的天空。


⑨阑珊灯灺(xie}:指灯火将尽,烛光微弱。灺,同“拖”,烧残的灯灰。


⑩关情:动情。张先《江南柳》:“令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译文】


金鸭型的香炉飘香,计时用的银虬在不停地倾泄着流水(意即时间流逝),今夜是谁家的笛声飞泄而出?帝王之宫苑园囿中雪止而初晴,用鸳瓦砌成的井壁晶莹冰冷。鱼龙杂戏演出完毕后你(所思之人)所乘之车远去,只剩下樽前袖子掩住了(拭泪的)吴绫。看似痴狂的游玩如梦幻一般,而现在只记得与你秘密相约在元宵之夜的灯火下。


追忆怀念往事又苦于无所凭借。空是慨叹元宵日的灯事之景,回首自己内心只是飘零,情无所托。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烟云缭绕,月色朦胧,灯笼所发出的光依旧明亮。而江南一带正有战事,而今晚那样的月色可否照在江城?小窗下酒降酌尽,灯火将尽,烛光微弱,这样的情景,(那样的往事)总是让人动情。


【赏析】


从“楚天一带惊烽火”句看,此篇大概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即三藩平定以前。这首词是抒写上元之日的感怀之作。由词题看是咏节序,但实际上是发怀人之想,其对节日种种情景的描绘,都是为抒写念怀作的铺蓄。前人有云:咏节序风物之作“贵能直写我目、我心此时、此际所得。”(刘永济《词论》)本篇正是,故其蕴藉含婉,转折入深,且不无骚雅之旨。



清平乐(纳兰性德)

瑶华②映阙,烘散蓂墀雪③。比拟寻常清景④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⑤,分辉借与宫莲。七宝⑥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注释】


①上元:即元宵。


②瑶华:美玉口晋葛洪《抱朴子助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此处借指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


③蓂墀雪:谓生长着瑞草的殿阶上,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 蓂,一种瑞草。《竹书纪年》卷上:“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箕英,一曰蓂荚。”据云:古代唐尧观蓂荚而知月吗。


④清景:犹清光。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三辰蔽于天,则清景暗于地。”又,三国曹植《公宴》:“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⑤影娥二句:影娥,即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此池本凿以为玩月,后代指清澈鉴月的水池。《三辅黄图未央宫》:“影娥池,武帝凿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眺蟾台。” 初弦,上弦月。 宫莲,莲花瓣之美称。


⑥七宝: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唐段成式《酉阳杂坦天咫》:“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


【赏析】


此篇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景象,后二句赞美其景象不比寻常,即更富朦胧感、梦幻感。下片写月出蚀之情景;前二句写月蚀渐出呈现“初弦’夕之景,后二句写蚀出复圆。前后八句,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台城路(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②,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④。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⑤。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⑥。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⑦,韶光忒贱⑧。细语吹香⑧,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⑩,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注释】


①上元:见《金菊对芙蓉上元》注①。


②阑珊二句:谓上元之夜,灯事已近尾声,人们渐渐离去,远远望去闹市中的歌楼酒馆也愈来愈远了。 阑珊、火树、鱼龙舞,参见《金菊对芙蓉上元》注④⑧⑨。 宝钗楼,此指歌楼酒肆。蒋捷《女冠子元夕》:“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③靺鞨三句:靺鞨,红靺鞨,又称靺鞨芽,红色宝石之一种,即红玛瑙。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又,明宋应星《天公开物珠玉》:“〔宝石〕属红黄类者,为猫精、靺鞨芽、星汉沙、琥珀、木难、酒黄、喇子。”琉璃,玻璃。清赵翼《陔徐丛考琉璃》:“俗所谓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中国所制,则脆薄而色微青。”诗词中常以靺鞨、琉璃等喻晶莹碧透之物。此处是指远望灯市上的红红绿绿的灯火。待,直等到。缓缓,慢慢、徐徐。苏轼《陌上花》:“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④寒轻漏浅:谓元夕之夜已深,寒意袭人,漏壶的水也快要滴完了。


⑤正乍敛二句:烟霏,烟火所形成的烟雾。 陨星,代指燃放之烟火。


⑥一双句:意为见到一双莲花形的灯影,便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令人心惊,又令人情思难断。


⑦销残蝶粉:谓美好之容貌消失了。蝶粉,唐人之宫妆,即“蝶粉蜂黄”。周邦彦《满江红》:“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肉。”此处则是代指美丽的容貌和彼此之情爱。


⑧忒贱:谓美好时光太短暂。忒,副词,太、过于。


⑨细语吹香:形容可爱的女子细声细气地谈笑及其所散发之香气。


⑩帘底纤纤:指所思念之帘下的娇好的女子。纤纤,原指女子手之柔细,《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里代指所思念之女子。


【赏析】


元夕之时,灯事狂游,热闹非常。但诗人的眼底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灯事愈烈愈令诗人的相思深浓难遣。而从词意来看,这里所怀思之人,或是恋人,或是友人,抑或是别有所指,不详。词之上片侧重写灯事情景和由此引来的对伊人的怀念。多是借景语铺叙真的。下片承上片之怀思,进一步抒写相思的孤寂愁苦之情。语直而能深曲,真情弥满,委婉动人。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


元夕无月(丘逢甲)

元夕无月①


[其一]


满城是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②,神山沦没已三年③!


[其二]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④。


【注释】


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


②六鳌句:鳌同鼇,《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又《摭遗》:“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谒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为钩线?”后来诗家就常用钓鳌客来比喻豪迈有为的人。这里借指鳌山,是把灯彩迭成山的形状;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鳌山灯彩联想到后句的神山沦没而伤心流泪。


③神山:《史记秦始皇纪》:“海中有三神仙: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这里指台湾岛。


④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此处指深夜。鲲洋:台湾南部有海口名七鲲身,鲲洋,指台湾海峡。


【译文】


[其一]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


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


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


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其二]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


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


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


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赏析】


这些诗是作者在故乡台湾被割让后三年的一个元宵节晚上所写。因望月而引起乡思,又不能回去,只可向梦中寻求,其心情的悲苦可知。



蝶恋花(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⑴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⑵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⑶“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⑷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⑸“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⑹山城:此处指密州。


⑺“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⑻“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南乡子(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鉴赏】


这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小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传言玉女(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元夕二首(王守仁)

[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①。


堂上花灯诸第集②,重闱应念一身遥③。


[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④,铜鼓中宵隐地雷⑤。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⑥。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⑦。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⑧。


【注释】


①虚庭: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住在京城畯钿。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译文】


[一]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2]


[二]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水龙吟(向子諲)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赏析】


词前小序所说“绍兴甲子”,指的是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上元”,即元宵节,为旧历正月十五日;时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故又称元夜或灯节。“有怀京都”中的“京都”,系指已沦入金人之手的原北宋王朝的京城——汴京。据此可知,该词是词人身处南宋京城临安、恰逢上元佳节,回忆起当年汴京元夜的盛况,不胜怀念故国之情而作。


青玉案(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①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


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


笑语盈盈⑨暗香⑩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括号处两字缺,明代刊本作灯火。


【注释】


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贸易公司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折桂令(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京都元夕(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火玩闹嬉戏,


我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也在游人欢乐的笑语气氛之中。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注释


①千门,形容宫毁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如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于门”。


②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


④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赏析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


“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了。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是指京城、国是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是指很多的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鹧鸪天(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题解


乾道四年(1168)春夏,张孝祥全家在长沙。该词作于正月,系《鹧鸪天上元启醮》二首之一。词题一作“上元设醮”。“上元”,元宵节。“醮”,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



鹧鸪天(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背景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解语花(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释


①解语花:词牌名。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绛蜡:红烛。浥:沾湿。红莲:指荷花灯。


③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④素娥:嫦娥。


⑤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⑥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⑦飞盖:飞车。


鉴赏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