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2020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2020年贴现利率2.7%)

概要:2020 年初,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平稳运行均

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冲击。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票据市

场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了政策传导、支持实体的市

场功能,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年

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48.24 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其中,

承兑22.09 万亿元,增长8.41%;背书47.19 万亿元,增长

1.55%;贴现13.41 万亿元,增长7.67%;交易64.09 万亿元,

增长25.81%。全年票据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71%,同比

下降60 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利率为1.87%,下降64 个基点;

贴现利率为2.98%,下降47 个基点。

一、票据市场全力抗击疫情、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一)票据市场体现“抗疫担当”,有力支持企业复产

复工。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根据人民银行统一部署,

上海票据交易所迅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对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服务的通知》,通过提供特殊服务、

启动应急机制、减免相关费用等,全力支持抗疫工作,助推

企业复产复工。在企业各类融资方式当中,票据融资较快恢

复到正常水平。3 月承兑、贴现业务量分别达2.47 万亿元和

2

1.81 万亿元,较2 月疫情高峰期分别增长91.26%和71.14%,

快速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全市场票据承兑金额和贴

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12%和22.26%;3 月末票据承兑余额

和贴现余额分别增长10.58%和13.19%。

(二)票据业务持续向前端延伸,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扩

大。2020 年,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完

成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持续推广标准化票据、

“贴现通”和“票付通”等创新产品,深入推进商业票据信

息披露有关工作,并联合会员单位加强市场宣讲和业务拓展,

进一步扩大票据市场服务半径,提升了票据市场对企业的覆

盖面。全年企业用票金额1合计82.7 万亿元,同比增长4.27%;

用票企业家数2合计270.58 万家,同比增长11.22%。其中,

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4.03 万亿元,占比53.24%;小微企业用

票家数250.31 万家,占比达92.5%。

(三)票据市场的区域结构稳定,重点地区支持有力。

全年来看,东部地区票据业务总量占比65.0%,同比基本持

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15.3%和14.59%,较上年均

有所上升;东北地区占比为5.12%,较上年略有下降。在年

初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票据市场对湖北地区支持有力,有

效推动该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区域经济企稳回升。3 月,

湖北地区票据业务总量达5039.39 亿元,较2 月增长179.61%,

1 用票金额指承兑、背书和贴现发生额合计数。

2 用票企业家数指承兑、背书和贴现发生额对应的企业家数合计数。

3

同比增长7.9%;武汉市票据业务总量3247.58 亿元,较2 月

增长199.49%,同比增长5.37%。

(四)重点行业用票增势明显,有效体现宏观政策导向

和产业结构调整。2020 年,医药生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等抗疫主力行业用票金额分别增长5.13%和6.7%,较全

行业增速分别高出0.86 个和2.43 个百分点。基础科学研究

行业、能源(资源)行业和机械设备行业用票金额同比分别

增长12.38%、9.75%和6.42%,市场占比均实现稳中有升。

行业用票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在全

力抗击疫情、推动复产复工当中的担当和作为;也凸显了票

据市场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工作实绩。

(五)商票签发占比明显提高,票据商业信用环境有所

改善。2020 年,商票签发金额3.62 万亿元,同比增长19.77%;

商票签发金额占比16.39%,较上年提升1.55 个百分点;商

票签发平均面额为124.7 万元,同比下降11.08%。在金融政

策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核心企

业签发商票、产业链上企业商票贴现”的形式扩大对小微企

业的融资覆盖,推动了商票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票据市

场电子化、透明度不断提高,也为商票活跃度提升、票面金

额小额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图1:2018-2020 年票据签发规模及占比变化图2:2018-2020 年票据签发平均面额变化

二、银行机构票据业务总体平稳,市场结构更趋均衡

(一)银票承兑规模稳中有升,不同类型机构市场占比

有所分化。2020 年,全市场银票承兑金额18.47 万亿元,同

比增长6.43%。其中,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承兑占比分别为

17.17%和44.87%,市场份额均稳中有升;城商行和农村金融

机构承兑占比分别为26.63%和5.08%,同比分别下降1.19

个和0.78 个百分点。

图3:2018-2020 年不同类型机构银票承兑规模变化3

(二)贴现规模同比增长,线上融资较为活跃。“贴现

3 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等,下同。

5

通”业务破除贴现市场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待贴现

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截至年末,累计有7819 家

企业通过“贴现通”获得票据经纪服务,28165 笔票据达成

贴现意向,金额469.8 亿元。多家商业银行大力推动“秒贴”

业务发展,客户从发起贴现申请操作到放款成功不到一分钟,

有效破解传统票据业务中存在的询价流程长、操作步骤多、

到账时间久、财务成本高等痛点,进一步推动贴现业务线上

化、“零接触”发展,实现了疫情防控和业务拓展之间的有

效平衡。在各项创新业务的带动下,全年票据贴现13.41 万

亿元,同比增长7.67%;其中商票贴现1.03 万亿元,增长

9.85%。

图4:2018-2020 年不同类型机构票据贴现规模变化

(三)转贴现交易增长较快,中小机构交易活跃。2020

年,全市场转贴现交易量为44.11 万亿元,同比增长13.61%,

增速较上年基本持平。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转贴现交易规模靠前,全年上述三类机构转贴现规模分别为

6

19.13 万亿元、13.62 万亿元和9.25 万亿元4,同比分别增长

20.65%、13.79%和34.32%。

图5:2018-2020 年不同类型机构转贴现交易规模变化

(四)票据回购交易总体活跃,质押融资功能持续增强。

2020 年,全市场回购量为19.98 万亿元,同比增长64.87%,

增速较上年略有回落。分机构类型看,国有银行回购量7.61

万亿元5,增长31.35%;城商行回购量19.66 万亿元,增长

118.94%;农村金融机构回购量5.46 万亿元,增长57.81%;

证券公司回购量1.89 万亿元,增长458.36%;股份制银行回

购量5.01 万亿元,下降8.47%。

4 分机构类型的转贴现交易量按照买入和卖出双边统计,下同。

5 分机构的回购量按照正回购和逆回购双边统计,下同。

7

图6:2018-2020 年以来分机构类型票据回购规模变化

三、票据利率总体下行,政策传导效率相对较高

(一)转贴现利率和回购利率先降后升,与货币市场主

要利率走势一致。全年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71%,同比

下降60 个基点。转贴现利率自5 月降至2.29%的历史低位后,

跟随货币市场其他利率品种持续抬升至10 月的2.91%,年末

有所回落。全年质押式回购利率为1.87%,同比下降64 个基

点。票据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其他利率走势紧密相关,3M、

6M 和12M 转贴现利率与同期限的Shibor 相关系数分别为

0.68、0.80 和0.89;1D 票据回购利率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

回购利率(DR001)相关系数达0.98,7D 票据回购利率与DR007

相关系数达0.80。

8

图7:2020 年每日票据转贴现与Shibor 利率走势对比

图8:2020 年每日票据质押式回购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对比

(二)票据贴现利率紧跟货币政策取向。贴现利率对货

币信贷、宏观审慎等政策调整反应灵敏,全年走势也契合货

币政策取向变化。年初以来,为应对突发疫情,央行多措并

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票据利率也降至2008 年金融危

机以来的低位,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经济复苏态

势明显,贴现利率在三季度有所回升,反映了经济稳中向好、

政策回归中性的宏观态势。全年贴现利率较LPR(1 年期)

平均低92 个基点,充分体现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

业融资成本的市场优势。

四、趋势展望

2020 年,票据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业务稳中有增。

在上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票据市场反应迅速,有效传导

货币政策意图,快速有效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贴现成本,有

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在货币政策向常

态回归后,票据市场发展增速高位回落,票据利率也随货币

9

市场利率触底回升,实现了促发展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也

进一步突出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要求。

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票据市场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都将有新的

变化。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重要性凸显,政策利好不断的情

况下,票据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大有可为;商业

汇票信息披露制度落地、等分化票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等也

为票据市场、特别是商票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下阶段,各类票据市场主体应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

统筹资源、共谋发展,切实推动票据市场各项业务创新、协

调、可持续发展,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