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短歌行典故赏析800字(短歌行运用典故点评800字)

#野狐原创#







建安十三年,曹操兴百万之师,挥军南下,志欲击破孙刘联军,平定江东,统一天下。大战前夕,三军夜宴,篝火烧天,歌声动地。曹操触景生情,乐极生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吟出了震古烁今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开首四句气魄宏大,慷慨悲凉。操为一世之雄,有平定割据,一统天下之大志,虽然曹操当时以初统北方, 但平定天下还是长路漫漫,当时的曹操已54岁,已有的成就,面临的困难,未成的大业,不多的时日,这些不能不让曹操心生感慨。然而这是英雄的慨叹,它是那样的深沉而悲壮。大凡有思想与志向的人物在理想一时难以实现的时候,大都会产生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就曾临川而浩叹:“逝者如斯夫!” 这沉重的叹息声几千年来一直漂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上,震耳发聩。


这种对生命强烈的忧患,不是酒所能排解的。曹操虽言:“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但这显然是一时的排遣之辞。曹操忧在年岁渐老,大业未成,这是酒无论如何也排遣不了的。大业未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曹操看来是缺少王佐之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必然深知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了 。曹操的“奉天子”之举完全类同与齐桓公的“尊王”。都是借一个好听的名号以便于行事而已。齐桓公成就霸业,全赖管仲之力,这必使曹操深感自己无管仲这样的王佐之才以致大业难成。曹操惜才爱将是出了名的。他曾先后几次下《招贤令》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招揽贤才,无非是希望能招揽到可以依凭的王佐之才,尽管曹操门下人才济济,但对于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能入其法眼,让他感到足可依恃的王佐之才还是没有。身心疲惫的曹操当然不可能像齐桓公那样自在的凡事都说:“去找仲父”了。但曹操一直对心仪已久的如管仲这样的贤才的到来报有信心,曹操的心中有着强烈的人才情结。


“青青子衿,呦呦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四句很明确的解释了前面所言的“忧思”难忘的原因。“青衿”就是王佐之才,曹操始终对其心存思慕,因为这样的人才一直未来,所以思念到今,其思之真,其念之切以致梦幻成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嘉宾”就是“青衿”,就是日思夜想的王佐之才,王佐之才到了自己的身边,自己满心欢喜的鼓瑟,吹笙亲迎王佐之才。《诗经 .鹿鸣》中这几句写宴请宾客的诗句,曹操直接用来表现自己的幻觉,其思慕之真切,用情之苦以至是借用的诗句好象是出于自己的肺腑。







梦幻是不能久驻的,曹操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月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它高悬天空不可摘取,正像是心仪以久的王佐之才不可得。眼望明月心中忧愁不绝如缕,忧思深重竟又成幻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影随光移,明月垂顾,心仪以久的王佐之才如同老朋友一样屈驾来访,怎能不令人兴奋,怎能不欢饮畅谈。


中间两个八句都是极尽对贤才的思念之情,先实后虚,先真后幻,结构手法相同,但语言表现有异。无雷同之感,尽变化之妙。其用志之专,用情之深可见一斑。


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又能从这种悲凄的情绪中很快拔脱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坚信只要自己以诚相待,天下人才会不断涌来,王佐之才也一定会到来。


《短歌行》思想深刻情感复杂,曹操把自己年岁渐老大业未成的英雄喟叹,把自己对未来坚定的信心都渗透在诗中,诗歌围绕对人才的渴望思慕一气呵成,完整严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