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是什么?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套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一种自由且富足的生活方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数中国的精英,漂洋过海、远去美国,那个时候他们对美国的定义,就是上述;
那么现在呢?现在,你怎么定美国人义美国?
其人的实就在中国精英疯狂下海、出海是什么的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就在《文明的冲突》中预言——美国正在朝两个意识形态走去:

一个是根植于清教徒精神的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意识形态,可以称为新孤立主义;
一个是多元兼容的自由主义、世界主义意识形态,便于叙述,我们简单概括为新自由主义。
30年过去了,美国这个国家就像大峡谷一样,分裂成两块,那条裂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现价值观在的总统特朗普。于是我们看到,“黑命贵”与“红脖子”共生、应援团和反对派共舞、加州共和国呼之欲出、推特上的美国南北战争就快冲出屏幕。
自由女神美国人像还在纽约入海口矗立着,但昭昭天命似乎已经悄然离开这个山巅之国,灯塔忽明忽暗,又是一个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轮回吗?

回溯历史,美国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分裂的?
提到美国价值观,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民主和自由,但实际上,在美国价值观这个房子里,民主和自由只是软装,真正的硬装是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书名中点明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美国价值观的萌发,还是要从“五月花号”那艘破船,不,小船开始讲起——

一、美国文化的根是基督教清教
来自欧洲大陆的清教徒移民,乘坐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他们所坚持的清教信仰,是美国价值观的根脉。美国所有主流价值观的渊源,都可追溯到清教信仰。
清教徒是英国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清教徒要求废除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然而,这种信仰在英国遭受到无情弹压和残酷迫害,这使得他们远渡重洋,踏上移民北美的漫长旅途。
在新大陆,他们发愿按照信仰,建造一个“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
基督教清教是美国的立国之基,即使到现在,美国总统就任时,仍是向圣经宣誓;
美国美国每一座价值观城市,都预备着向不同种族的基督教徒的教堂;
美国的国父们,在独立宣言中喊出的“人人生而平等”,亦是源自圣经。

《圣经》成了来到美国的一批又一批移民最基本的文化读本,也包括美国华人移民,而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教会更是北美的社会中心。
清教观念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成为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价值观。从清教徒的论著、谈话和实践看,最初所推崇的价值观包括:虔敬上帝、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再核心地讲,两条:虔敬上帝、勤奋朴实。
前者发展出了美式个人主义,后者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精神。
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美国价值观的内核。

二、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
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需要指出的是,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看来,并无联系。他把那种依靠剥削和抢夺来获取资本的活动称为非理性的,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精神区别开,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看来是一种理性。
韦伯还将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观念比较——富兰克林说“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富兰克林何许人也?这是古今中外、无论男女都爱到痴狂的男人,一百美元大钞上那位。

这种描述似乎还有些抽象,那就讲得再具体些,即“美国梦”——依靠自身努力,可以获得财富、名望、阶级的跃迁。
美国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也包括中国移民,努力奋斗,也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神话。特朗普家族也是美国梦的代言人,特朗普的祖父最初是一个理发师,尽管干过拉皮条、卖黑货的买卖,但还是干成了一个成功商人,而特朗普几度濒于破产,仍能逆袭创造地产帝国,并问鼎美国总统。
可以说,特朗普即是美国梦的代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资本主义精神。

然而,再品一下这句话: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和《宣言》的那句话联系起来: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往深层看,尽管韦伯强调资本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无关,但他的辩护显然并无足够的说服力。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便是一种强人逻辑的丛林法则。
试想一下,如果人民没有阶级贵贱,又何必依靠美国梦,去突破自己的阶级呢?成功者成为美国梦的代言人,而千千万万的失败者,又有谁问津?资本主义天然带着压迫,只是美国人将其包装成了一个美好的幻梦,一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也以浪漫笔触极尽讽刺资本主义。

三、个人主义三个逻辑基点、一条逻辑线
个人主义的外显即是民主和自由。
宗教改革打击了制度化的基督教,解放了个人。清教作为宗教改革的直接产物,从新教运动中继承了反权威的传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衍生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三个逻辑基点:

第一是清教徒信奉的“因信称义”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排除了人神之间的阻隔,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这是自由主义的滥觞。
第二是清教徒追随马丁路德关于“教徒个人的同教会”原则,自愿组成教会、自选牧师、自行管理。这种民主训练,形成此后的美国人的民主意识。
第三是加尔文的“预定论”思想使清教徒形成了个体本位、自我完善的强烈个人意识。简而言之,路是预定好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在现世中的表现,来揣摩自己是否成为上帝的选民。这使得现世的奋斗有了意义,而资本成为现世表现的量化标的,进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精神。
而这条隐蔽的逻辑线是:三 是一、二的基础,即现世奋斗者,才有资格享有民主和自由。说白了,丛林法则是基石,在此基石上,才有民主和自由的文明果实。

美国社会的隐性歧视,其实便是由此生发的。因为按照这个逻辑,现实中的失败者,自然没有资格享有民主和自由,弱者又怎么能不被歧视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逻辑线,没有这个认识,就无法理解美国当下意识形态的分裂。
四、美国价值观的真相和实质
在244年的沧桑变化中,美国像一座大熔炉,不同文化、不同种族融入其中,使得个人主义逐渐异化。异化是什么?在社会学人的范畴指的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简单讲,本来工作是为了搞钱的、但搞着搞着就变成了钱搞你。这是最直观的异化。
而美国价值观的异化,则体现在,超越一切地片面强调民主和自由。这个民主和自由几乎可以等于黑人的民主和自由,甚至不惜打压其他族裔的民主和自由。
华裔被黑人抢劫,少有问及;黑人聚众占据了公共泳池,有人制止,却被举报种族歧视;哈佛大学等名校,对黑人保留名额,却不断压缩亚裔申请名额。
民主和自由压倒了一切,这不正是教条主义吗?民主和自由甚至扼杀它的母体——清教徒精神。异化,不止对人,对国家也如此。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逻辑线——实际上,民主和自由是从清教徒精神生发出来的果,但不是根。民主和自由是对奋斗者的犒赏,而不是国家天然的馈赠,从立国之初即是如此。
而且清教徒精神又为这种逻辑背书:如果现实中,这个人失败了,那么他不应该被帮助,而是应该反思为何失败,并重新奋斗,对弱者来说,依靠民主和自由去挣取救济,是耻辱的。
你看到了吗?美国价值观的实质仍是冷酷的丛林法则。可曾听过美国强调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因为丛林之中,不允许公平,正义也无意义。
民主和自由本来是对价值观实质的装饰,只是作为装饰品的民主和自由,渐渐喧宾夺主,使得丛林法则、强人逻辑的资本主义精神不再兼容,民众的意识形态因而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分裂。

正如亨廷顿所预言的,美国走向了两个意识形态、两套截然对立的价值体系、两个美国。
特朗普是站在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一侧的,他贯彻了美国立国时的资本主义精神和清教徒伦理,也就必然站在时兴的极端自由主义、无节制的民主和自由的反面。
许多美国人在攻击特朗普违反美国价值观,其实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因为现在的美是什么国,已经有了两套价值观了。
题目出错了,答案还有意义吗?

最后多说一句,追求财富并不可耻,不应该被污名化;民主和自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仍然是文明灯塔放出的一抹光亮。只是所有一切有个前提:公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