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2年3号(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2号)


深圳某公司有6人工资按5000元申报,存在风险疑点,邀请上门领取数据进行核实,并写书面反馈报告。



广州某公司工资3500元或5000元申报记录达25条,也收到了风险预警,要求自查并反馈自查报告。



佛山某公司被税局现场核查,查人员的合同、工资、发放流水、社保!



1、为什么会出现有那么多单位被预警呢?


首先,以前是以随机抽查 人工发现为主,现在税务机关依托金税三期大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就会预警,排查出“嫌疑单位”很简单,然后给你发自查通知,你如果真实情况就是这样,那如实报告就行,没问题;如果是不实申报,那建议你还是在自查期间就把税款补上,还可以说只是税报错了而已,避免更重的惩罚。


其次,个税改革第一年:


提高免征额;


增加赡养老人、住房租金、子女教育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优化税率结构和扩大低税率级距;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并入综合所得年终汇算清缴;


年终奖计算可选择并入综合所得申报


等等


月入万元也可以做到0个税,税收优惠越来越多,只能通过合法方式节税,不能偷税漏税。加上国地税合并后,熟悉个税业务的人手较为充裕了,所以对个人所得税的监管力度一定是逐渐上升的。


改革第一年通常都很重视,2016年营改增就是先例,过来人都知道。


2、税务现场来查个税,会查些什么?


1.员工人数、信息真实


以前有不少公司是用别人信息造工资表申报的,会计头条app曾发过一个典型案例:广东江门某制造企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虚增人数的方法,达到分解工资的目的,偷逃个税20多万,结果被追缴偷逃的税款 按天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罚款共40多万元。



附税局官网截图



一旦被发现,偷税漏税的违法成本永远会比获益更高。


你更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翻旧账,有3年、5年、无限期的三种情况。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如果你们公司是因为计算错误或者没有申报,造成没交或者少交税的,税务机关可以追征3年内的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到5年。


如果是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的,那只能要求你补交3年以内所欠的税款,但是不能加收滞纳金。


如果你们属于偷税、抗税、骗税行为,那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缴税款。


现在大家如果有被其他单位冒用信息做个税申报的,都可以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app上查出来。


并且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客户端(公司会计报税用的)里,新增员工所填信息须经过公安系统居民身份登记信息相匹配。


可以说冒用他人信息,虚增员工人数报个税几无可能!








税务检查人员也会到公司现场,实地查访核实员工人数,查看组织架构、岗位职责、部门人数、考勤记录等。


2.查员工是否签有劳动/劳务合同


签合同员工一份、公司也有留一份,你是不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合同是一个重要证据。


有朋友看到这里就会问了:那没签合同的呢?


没签合同,那你拿出其他证据证明他是你的人啊,有没有工资发放记录,有没有考勤记录…


还可以看你合同上写的工资,会不会比工资申报上的多出很多,既然多很多,那你凭什么扣别人这么多钱?是不是需要写个说明?



3.查银行流水


查银行发放与个税申报的是否一致,这是最关键的证据,不仅是企业银行户,个人账户也是可以查的。超出了正常人的资金使用,现在银行也会有大额可疑报告,银行税务信息共享,私户发工资并不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 第 3 号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河北省、浙江省、深圳市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附件 主要任务的第一部分(一)全面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现金业务



中国税务报此前刊登过一个案例,宁波某设计公司通过部门主管支付部分工资,达到少交个税的目的…



4.查员工社保


2019年是社保入税元年,社保原来是归社保局征管的,税局代收过一下手;现在社保已经逐步移交税务机关全面征管,以前是“助理”,现在是“负责人”,重视程度肯定不是同一个层次。因为今年年初要求平稳过渡,所以才比较平静。


而且,国家税务总局社会保险费司12月12日一下上任3位副司长,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新的副局长也同时走马上任!要知道此前的社会保险费司只有1位司领导和另1位挂职的司领导。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明年社保要全面规范起来了?


不追缴不清算历史欠费,可能还会是大基调;


还能不能按最低标准交,有待观察政策风向;


但是,至少有一点已经比较清晰了,没有给员工上社保这块也是很大的,无疑是暴露出来的“规范最前沿”。



3、被要求自查,写自查报告,怎么办?


自查报告没有统一的模板,但是税局都会有自查提纲/指引之类的,你只要按照上面每一点的要求,逐项自查把情况对应说清楚就行,我可以给你一个大概的范文。


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自查报告


1.我单位 已 (未) 按规定按月进行了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有(无)漏报人员或少报收入的现象。(漏报××人,少报××人。)


2.明细申报数据中纳税人的姓名、身份证信息填报正确(有误)。(错误的信息具体是×××××)


3.2019年扣缴义务人的基础信息有(没有)发生变更,发生变更的已及时更改(××基础信息尚未更改)。


4.2019年(税款所属期为x年x月至x年x月)个人所得税实际入库数据与明细申报数据核对全部一致(××月不一致)。


5.2019年(税款所属期为x年x月至x年x月)单位发放收入总人次××人(每月发放收入人数之和),已申报总人次××人(每月申报人数之和)。


6.我单位已知道到税局办理涉税事宜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除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以外其他本单位员工一律由单位出具委托授权书或单位介绍信(必须有首席代表或财务负责人签字)有效身份证件,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同时提供办事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法人代表:××


财务负责人:××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4、与任职受雇相关的个税节税常用10招


当然个税的减免税政策不胜牧举,有全国性的也有很多地方性的,这里就给你列举10个日常就能用得上的给大家。


1.年终奖计税筹划


每个人一年都有一次年终奖单独计税机会(不管你是不是年终奖性质),而且现在还多了一种并入综合所得的选择,选择多了,就自然有了筹划的空间,把两种方式算一算结果,一对比就知道选哪种合适了。


2.充分用好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用好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住房租金、首套住房贷款、大病医疗6项专项附加扣除,月入万元不交个税的大有人在,而有的员工甚至对此政策还不熟悉,所以没享受到。


3.巧用其他扣除项目


比如说公积金、商业健康保险等。


住房公积金一般来说,不超过月平均工资12%,都是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各地可能略有差异,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所以有的员工选择不加基本工资,让公司帮自己加公积金,就是这个道理。


商业健康保险,自201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但是可以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税,是一种优惠。


5.成立个人独资企业


高收入人群,会选择在税收洼地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如xx工作室)来节税。


6.误餐补助(出差补贴)


误餐补助是指:


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误餐补助是按照员工实际的误餐次数和企业的补助标准计算发放的。最为典型的就是企业给出差人员的伙食补贴,计入费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中明确,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


7.标准内的公务话费


属于地方标准,不是全国都有的。只要你在规定金额内的公务话费补助,就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意思就是这部分可以不上税,申报的时候可以从计税依据里减去)


比如说,


福建:闽地税所便函[2013]16号文,每人每月500(含)元以内,准予据实在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陕西: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2号文,通讯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税前扣除限额为每人每月300元。在限额内的,按实际收入全额扣除;超过限额的,按限额300元扣除。


8.标准内的取暖费


属于地方标准,基本北方才有,而且各地标准不一。


比如:河北


冀地税函〔2008〕236号


各类企业职工取得的取暖补贴按以下原则执行:


1.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取暖补贴发放标准有具体规定的,按政府规定执行;没有具体标准的可参照当地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取暖补贴标准执行,但企业职工取得取暖补贴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3500元,在标准内据实扣除。


2.企业职工取得的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或超过3500元最高限额的取暖补贴,分摊到取暖期所属月份计征个人所得税。


9.一次性支付的安家费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免征个税。


地方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广州是这么规定的:


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而发放的一次性安家费,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之前,暂参照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执行,即:个人取得一次性安家费不超过5万元的,暂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5万元的,其超出部分可按签约期限(不满10年的按实际年限计算,超过10年的按10年计算)进行平均分摊计算。


10.降低薪水,提高分红


有的年薪比较高的人,如果每月发工资,税率会超过20%(个税最高税率45%),而分红为固定的20%税率。



对于动辄年收入过百万的大佬们来说,降低月薪是更明智的选择,反正也不差钱。



马云、刘强东们的“1元年薪”,绝对不是噱头,而是扎扎实实的个税筹划。


年初岁末,税务稽查正当时,各位珍重。合法节税方法多,一时之勇不可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