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我们银行,还是一些初创旅游公司,就应该拿到市场上去摔打。摔死了,那就淘汰掉了,优秀的自然能出来。”
在第二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全域旅游峰会上,中旅银行副行长赵永军接受了TBO(旅游商业观察)的专访。在他看来,“害怕竞争”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都是伤害——这似乎意味着,作为“旅游 金融”国家队成员的中旅银行,在蓄力五年之后终于要“放大招”了。
这是一家有故事的商业银行。2012年,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增资入股焦作市商业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宣布将把该行塑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专业银行”,重点打造旅游金融业务;2015年,焦作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焦作中旅银行,而它背后站着的已经是中国最强的旅游央企——中国旅游集团公司。
时至今日,中旅银行已经确定要从传统的金融业务,向“旅游 金融 互联网”特色业务转变。
但如果更详细地加以观察,其实不难发现,这家银行的野心比想象中的更大:从C端到B端,将金融与旅游产业做深度融合,以终端旅游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为根本,向上延伸至最初的旅游资源发现及规划设计,实现旅游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成为中国最专业的旅游银行,实现资产及收益的几何级放大。
中旅银行想怎么做?它将改变什么?
独门绝技:生态链里的金融玩法
在采访过程中,中旅银行副行长赵永军多次显露出自己的一个重点观察对象:支付宝。
“昨天我看了一个案例,说是在杭州等几个城市,停车场已经不需要人工缴费了,因为停车场的信息系统和支付宝进行了关联,这个应用的创新使得汽车出入停车场的通行效率提高了八倍。”
赵永军之所以描述这个案例,是想说明一个点:金融应该以更高效的方式,去介入到消费者的体验之中,金融创新与支付应用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些创新应用的最终效果,与金融连接了多少应用场景资源成正比。
这也正是中旅银行的探索方向。据赵永军介绍,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带有“中国旅游卡”标志的联名借记卡“i旅游”卡,这张卡除了能够做存取款、支付结算、理财等普通储蓄帐户的服务,还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旅游权益。
“比如说出示这张“i旅游”卡,可以在我们的合作酒店、景区、加油站打折,还有旅游分期、游学贷款等服务。未来针对出境游的客户,中旅银行还会借助中国旅游集团公司的渠道和国外的金融及旅游相关机构合作,让游客在境外的便利店、地铁、酒店、景区等消费场景中,享受中旅银行丰富的境外旅游权益。”
可以看出,这一系列权益基本覆盖了旅游链条中的各个场景。一方面,这可以看做一种放大中旅集团旗下各类旅游资源价值的金融手段,尤其是在流量方面;另外,中旅集团的深度资源支持,也让“i旅游”卡在旅游消费领域有了独特的优势,明显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
赵永军向TBO举了个例子,比如游客需要申请5万旅游贷款,用支付宝和“i旅游卡”的区别在于,用“i旅游卡”除了基本贷款,更能享受景区门票、酒店、航空等各类优惠权益。
“游客拿着这张卡,可以享受中国旅游集团生态链里的所有优惠。”赵永军表示。
事实上,赵永军提到的旅游生态链,正是中旅银行区别于其他旅游产业基金的不同点。在这个体系下,中旅银行除了能够放大中旅集团旗下资源的价值,还深度介入了供给端的其他旅游企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这或许将为中旅集团整个体系,在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设想是合乎逻辑的,但横亘在中旅银行眼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技术护航:破解旅游企业贷款难
事实上,在过去,旅游项目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旅游业的重资产项目,比如景区、酒店,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对银行来讲风险大;而对于轻资产项目,比说旅行社,或者在线旅行公司,由于没有资产可提供抵押担保,对银行来讲同样风险很大。
中旅银行已经研发出一系列有针对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比如一些小型的酒店,中旅银行会结合帐户的结算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有效的识别客户营业收入,匹配一些渐变融资贷款。这样在资金链封闭的情况下,为这些企业提供包括贷款、结算、理财增值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旅游业态,中旅银行都希望做到服务覆盖——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将成为保证风控、提升效率的护航法宝。事实上,中旅银行确实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转型成为技术服务型银行。
总体而言,中旅银行的这一套打法从C端到B端,从集团内到集团外,从省内到国内,逐步实现对旅游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金融需求提供综合服务,与旅游产业的战略协同可能会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