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武汉公司登记注册(登记注册)


近年来,武汉市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精神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对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经过宣传发动、择优推荐、综合考核等环节,武汉市当天发布60名“武汉市最美志愿者”、55个“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49个“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0个“武汉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榜单。


据介绍,武汉将持续广泛发动社会公众成为志愿者,组织行业系统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吸纳专业人才进驻志愿服务组织,全面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筑牢“志愿者之城”根基,不断擦亮武汉“志愿者之城”的金字招牌。


把家搬到山区,带着家人去支教


郑三雄


为了支教,武昌水果湖一小教师郑三雄和妻子张琳,带着5岁的孩子和70多岁的母亲,举家搬到麻城支教。


“我心里一直有个支教梦。”郑三雄说,他的老家在革命老区洪湖的一个小村落,“作为一名从山村里成长起来的教师,我应该做点事情。”同为教师的妻子张琳也非常支持爱人的想法,两人一直在寻求支教的机会。


自湖北省教育厅部署教师支教工作以来,郑三雄和张琳两次向学校递交申请,志愿到革命老区的贫困小学支教。


2018年,郑三雄夫妻俩递交了支教申请,但是学校考虑工作的需要,把他们留下来带毕业班。2019年5月,新的一轮支教老师选拔开始后,夫妻俩再次提交申请。2020年8月,他们被安排到麻城三小支教。


夫妻两人一同离开武汉,孩子和老人怎么办?夫妻俩考虑后,决定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暂时举家搬迁至支教小学——麻城第三小学。


郑三雄教一年级,当地教师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使用多媒体教学比较少。他上课巧用方公司法,在低年段的教学中,收集并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歌曲和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穿插在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支教一年期满,但郑三雄与麻城三小的联系没断,隔三差五就会联系那里的老师们,给他们发送最新的教学课件和信息,交流教学心得,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书写大爱情怀。


坚持献血12年,献血量可救活290人


胡勇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大早胡勇便带着4位好友赶到武汉血液中心献血。3天前,胡勇刚刚献血400毫升,今年他已经献血3次。


无偿献血成了胡勇生活中一项常规内容,他坚持献血12年,一年至少献20次成分血,截至目前献血量达58300毫升,连续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今年42岁的胡勇就职于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他在逛街时看到路边采血车,上面写着“捐献热血、挽救生命”,这句话触动了这位退役军人。他当即挽起袖子献了400毫升血。后来,工作人员又向他介绍了捐献骨髓的事,有许多白血病人等待配型救命。胡勇二话不说,申请加入中华骨武汉髓库。


从此以后,到血液中心献成分血成了胡勇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事。根据规定,献成分血一年最多只能献24次,胡勇一年至少献20次。从2010年开始,胡勇献血199次(献全血3次),武汉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说,胡勇献血量相当于挽救了290位患者的生命。


有一次,胡勇刚刚上车准备上班,接到武汉血液中心打来电话,急需用血。他当即下车,拦下一辆出租车从青山区赶到几十公里外的硚口区。有一位志愿者早一步赶到献了血,胡勇既欣慰又自责,他额外献出了一个成人量的血,算是对“迟到”的弥补。


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妻子和朋友们也加入到献血大军中。“我一直想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建立一支青山区献血志愿服务队,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胡勇说。


组团送演出,走遍汉阳百余社区


梁星


“我们团队就是想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文艺表演。”汉阳区图书馆副馆长梁星说。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她带领的汉阳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队,基本走遍了汉阳区的社区街道。


梁星大学毕业后考入了汉阳区文化馆,成为了一名文艺干部。刚刚入职不久,梁星便参加了“汉阳好人”的文艺创作,“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边人也让我在后面的工作中受益颇深。”梁星坦言,当时她就仿佛被融入了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中,“也从内心里明白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梁星介绍,汉阳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队的主要职能就是面向社区、街道,通过结合时事政策创作歌曲、小品、快板、情景剧、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基层群众更能切实地理解理论政策,如今她的足迹遍布汉阳百余社区。


让梁星感触颇深的是,2017年汉阳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队刚刚创建时,正值她生完小孩,产假还没有休完。“当时为了不影响创作,有时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梁星说。除了自己创作外,她还要指导团队进社区演出,为了让自己的创作和团队的演出“更接地气”,每次演出完,梁星都会询问现场群众对演出作品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这些反馈,对节目反复修改。


疫情期间,为了创作出更多登记注册的文艺作品鼓励信心,她一边下沉社区一边进行文艺创作。“无论以后我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创作、策划、演出这些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群众在体验文艺魅力的同时,更能读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梁星说。


服务邻里扮靓社区,“活雷锋”一干19年


芦瑞珍


“大家依次排队扫描门口的二维码,就能显示出健康码。”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一位老太太用洪亮的嗓音,提醒着进入小区的居民。看到有居民手提物品不方便使用手机,她会上前帮忙:“莫慌莫慌,扫完码测过体温再进。”


老太太名叫芦瑞珍,今年75岁,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一干就是19年。


在百步亭温馨苑,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需要,打个电话,芦瑞珍一定及时赶到。近20年来,她从街坊四邻口中的“芦大姐”,逐渐变成了“芦阿姨”“芦奶奶”,但她参与志愿服务的步伐却从没停止过。


2019年,温馨苑居委会整治武汉私装地锁。万事开头难,芦瑞珍主动请缨率先拆除她所在片区的地锁。她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耐心细致地做居民思想工作,通过居民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顺利拆除了温馨苑108个地锁,大家点赞“社区108个地锁拆了 ,居民的‘心锁’解了”。


本是含饴弄孙、乐享天年的年龄,但芦瑞珍说,穿上“红马甲”,就身负一份责任。


“登记注册其实,只要换位思考,什么难题都好解决。”芦公司瑞珍笑着说道。“尽管我已经75岁了,但内心学雷锋的信念未变。”近20年来,在芦瑞珍的带动下,大批居民积极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


当了方舱搬运工,又当疫苗志愿者


王一苇


25岁的王一苇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2018年,正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本科的王一苇得知,学校要选拔赴疆支教人员,“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她告诉记者,这是她成年后做的第一个人生抉择,一年后,王一苇本科毕业,来到新疆库尔勒支教,当地的气候与水质让这位长江边生长的年轻人难以适应,“那个时候经常流鼻血,刚开始还蛮害怕,后来就习惯了,随手拿张纸一塞完事。”


身体上的不适应可以慢慢克服,如何教好学生才是王一苇支教需要解决的大难题。王一苇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为了能走入差生的内心,她时常找他聊天,还经常制作手工礼物,一个月后,孩子改观特别大,“我逐渐看到他的眼中有了光。”王一苇感受到,对于当地的学生,关怀十分重要。


2019年底,王一苇回到武汉,“不久后,看到学校发布抗疫志愿队的招募,我马上就报名了。”王一苇没有丝毫犹豫地投入到了抗疫志愿服务中,“我们志愿队主要是负责给方舱医院搬运物资,那时候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对于女生来说,搬运货物十分吃力,但她没有怨言,“抗疫保障争分夺秒,我提不动就扛,怎么快怎么来。”抗疫志愿者工作结束后,王一苇又主动申请成了疫苗志愿者。“当初的选择没有丝毫犹豫和害怕。”王一苇说,“我只希望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王一苇是党史教育宣讲志愿者,她将自己在新疆支教和抗疫志愿服务的故事讲给全国的大学生听。“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彰显使命担当,不负青春年华。”她说。


全职公益人,组建1200人志愿团队


陈玥


从2008年汶川地震接触公益到亲身参与设计、运营多个公益项目,最后毅然决定从医院辞职,做全职公益人。


江汉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陈玥投身公益事业已有十多年,陈玥说,之所以热衷于公益事业,这与她从小的经历密不可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