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4.9%低于预期,第四季度宏观政策要精准发力,以使得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纾困中小微企业显然是宏观政策发力点。
近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一些地方“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也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要防止大宗商品涨价向下游产业传导使中小微企业承受成本压力,一大关键是控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另外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来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
目前国家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来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这包括强化供需双向调节,加大煤炭等增产增供,抑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等。加强大宗商品市场监管,严打操纵市场、哄抬价格。
9月1日的国常会曾提出,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而此次会议明确要求,抓紧研究包括阶段性减税降费在内的普惠性政策。
杨志勇认为,上次相关政策是“研究和适时出台”,这次则是“抓紧研究”,说明时间上更加急迫。
冯俏彬表示,今年初业内普遍认为减税降费政策不再是普惠性,而是结构性政策。但由于情形突变,此次会议再次提出了减税降费政策在内的普惠性政策,但也要注意“阶段性”这一前缀,也就是特殊阶段才有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
财政部数据显示, 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88亿元,同比增长18.4%。
冯俏彬表示,除了给中小微企业减税外,还可以从降费方面考虑出台相关举措,这方面空间可能更大。
施正文表示,另外可以对上游大宗商品供应、煤电等企业,在保证商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给予一些短期性税费优惠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