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董宝珍致出资人的信-语音精华版》48否极泰2017 年年度报告-上

否极泰2017 年年度报告(上)


为什么投资银行?

下表是我和否极泰基金的研究人员对银监会网站所提供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后,我们首先得到了一个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指标数据。

这个数据中的特点如下:关注类贷款的占比开始下降,不良贷款率开始企稳,可以把它化成下面这幅图,更加明显的可以看到关注类贷款占比与不良贷款占比有一种先行指标的特点:

当关注类贷款率上升的时候,不良贷款率随后将会发生相应的上升,反之关注类贷款率下降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历经一段时间的横向横盘也将会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变化规律和关联关系在于关注类贷款往往是作为不良贷款的生成来源。在某一类贷款变成不良贷款之前,绝大部分是有一个先进关注,之后再进不良的渐进式变化过程,因此关注类贷款,客观上就是不良贷款率变化的先行指标。通过观察关注类贷款的变化特征,可以提前预判不良贷款的变化和走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关注类贷款已经开始逐季明显下降。

正像在2015年前后不良关注类贷款明显的逐季大幅上升,随后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一样,在关注类贷款明显逐季大幅下降的同时,不良贷款开始滞涨,高位停滞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良贷款率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回落,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作为不良贷款率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比率的下降已经从根本上封杀了不良贷款率增加的逻辑。无论不良贷款在何时开始回落,但是在关注类贷款已经开始回落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性再次上升了。这就是这一组数据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良贷款率现在已经止跌企稳,高位横盘在某个位置,未来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再看数据中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特征,贷款损失准备大幅增加。下面这张表是否极泰基金研究人员制作的不良贷款规模变化情况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表格中清晰地反映出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是增加的,但是进入 2016 年 2017 年之后,不良贷款总额的增速在下降,也就是说新涌现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少了,增量在下降,增速在下降。虽然绝对额在增加,不良贷款的总规模在增加,但是每一年新增的不良贷款规模却是减少的,从2015 年的0.43万亿降到了 0.19 万亿。然后我们再看银行业为了应对不良贷款总额增加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却是逐年增加的。在不良贷款规模增幅最大的 2015 年,中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只有 0.35 万亿。可是随着 2016、2017 年不良贷款增幅的逐年减少,我们看到中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却是逐年增加的。


这个数据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在不良贷款增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银行业拿出来的贷款损失准备是逐年增加的,这就导致了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对于这种变化——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就是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应对未来潜在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了。这样一个数据,我做一个主观的分析。这个数据的经营本质是中国银行业在坏账刚刚大幅提升的时候,它可能对未来经营形势的变化向何处去没有多少把握。因此银行业不敢大量计提损失准备。如果在不良贷款刚刚大幅提升的时候,你大幅计提坏账准备,不良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就会导致未来不良贷款在进行大幅提升的时候,你没有应对的资源。根据国际银行业的规律,在经济调整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刚一提升的时候,一般银行都不大规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只有在银行业能够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形式之后,才开始大胆的计提损失准备。普遍的银行经营规律是在一轮经济调整坏账上升的周期来临时,开始大胆计提损失准备的时候,往往是银行已经全面掌握了自己的经营环境,或者是银行已经知道最坏的局面是什么,甚至于银行已经知道新的周期快要来临的时候,它才大规模计提资产坏账损失准备。这个时候我们在报表中看到的数据,客观上恰恰就是当不良资产规模减少的时候,说明整个经营环境已经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才开始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银行希望快速的把这些坏账核销掉,以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一个一般规律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只有银行对经营环境相对了解,对最坏情况有所预期时银行才大量计提损失准备,快速出清,以便与历史做一个了断。我记得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减值损失计提的非常多,2017 年前三季度大量的计提,对此浦发银行高管认为这个目的就是要快速出清,以便和过去了结。

有一本索罗斯所写的书籍,他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国际市场上银行这个产业在遭遇经济调整坏账的提升过程中,银行某些经营数据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它大概概括出这样一种模式,在经济调整坏账提升的初始阶段,银行是试图掩盖坏账的,它不想计提坏账,不想让矛盾爆发,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不爆发不行的时候,银行不得不向外披露一些,银行也发现了最终的最坏结果是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银行业就会类似丑媳妇不怕见婆婆,快速的把坏账全部给你展现出来。

实际上当坏账全部展现出来的时候,计提的损失准备金大幅增加的时候,其实银行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那么在这种模式下,资本市场也有一种规律的变化,一开始银行不想把问题揭露出来的时候,市场是给了很低的估值,市场认为银行有问题,虽然银行没有暴露出数据上的衰退,但是市场主动地压缩估值。当银行业主动的报数据导致坏账大幅提升,业绩衰退的时候,资本市场反而认为银行已经相对安全了。这个时候银行的经营数据固然没有好转,但是资本市场给银行的估值已经提升了。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基本面数据,恰恰是已经反映出银行业的困境,估值已经可以回升了。这就是目前不良贷款规模增速下降,但是银行用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损失准备大幅上升背后的本质原因。

银行业的安全性和风险性会随着资产规模收缩而更加安全,更加低风险的同时,成长速度可能要下降一些。或者说随着货币投放量整体的回归常态,银行业靠粗放型大水漫灌的增长方式也不太可能了。因此银行业的增长更多的是靠竞争优势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来实现,这某种程度上都是回归常态回归合理的一种表现。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它的合理的逻辑就是说环境相对稳定,你企业要成长必须靠竞争优势。现在看来,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应该回归正常,回归稳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