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滦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升改造(滦州市棚户区改造最新消息!)


  保障房小区一角



  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公租房



  公租房小区设施齐全绿化美化



  保障房小区里天然气到户



  公租房小区俯瞰





  保障房小区一角



  礼贤嘉园人才公寓一角


  住房保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关乎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实施,目前已建立完善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民生期待,正在西安一步步成为现实,托起了千千万万个有志于扎根西安发展的新市民、新青年的“安居梦”。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保障性住房3036万平方米、37.3万套,已建成分配1938万平方米、25.6万套,累计货币化保障4.7万户,发放租金补贴2.2亿元;惠及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约130万人。


  西安不仅是别人的城市,也是我的城市


  说起公租房,60岁的侯师傅深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侯师傅在滹沱村公租房小区安定下来已经快一年了。结束多年租住的漂泊生活,侯师傅感慨地说:“以前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自己也能住进有电梯的新楼房。”


  侯师傅是残疾人,之前和老伴还有儿子一直租住在老城区的民房里。因为家庭收入不高,一家三口租住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甚至没有单独的厨房,整个房间就两张床,再没有摆放其他家当的地方,这些年连个像样的电器都没有用过。


  住在能看电视的房子里是侯师傅最大的愿望。在社区的帮助下,他申请了公租房,提交资料、摇号分配之后,他如愿以偿。去年5月,一家人搬进了滹沱村公租房小区里一室一厅有独立厨卫还带电梯的单元房。


  “现在老伴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家收拾,她总说小区环境好了,自家的环境也得跟上。如今家里不仅有了厨房、卫生间,还有大阳台,各种家用电器都用上了,老伴还拉我拍了婚纱照,说是这辈子终于住上像样的新房了,感觉像是新婚一样高兴。”侯师傅笑容挂在脸上。


  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来说,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尤为重要,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此时的公租房,犹如一剂良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7岁的铜川市女孩小张,大学一毕业就在宝鸡找了一份工作,入职后她一直跟着工程项目在省内多个地市奔波,住的都是合租房。2020年,她的工作在西安稳定下来,但是“住”成了她面临的一大难题。小张并不想“啃老”买房,于是她选择租住公租房。去年3月,她顺利入住了馨和居小区。


  “从申请、递交资料、摇号分配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公租房的钥匙,一室一厅自己住着很自在。”小张说,“终于找到了可以安心落脚的地方,自己再也不用‘漂’着了,心里特别激动。感觉西安不仅是别人的城市,也是我的城市。”


  小张说,再也不用为频繁的搬家发愁了,也不用再为房租上涨忧虑了。现在住的小区环境整洁、出入便利、管理规范,心情自然舒畅。


  近年来,西安市为满足广大新市民、新青年、新毕业大学生以及外来务工的住房需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把好项目选址关、规划设计关、质量安全关等关键要素,加快公租房建设,目前已累计分配使用的公租房达到15.1万套。


  “十四五”期间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密保障性住房网络体系,让越来越多的“新市民、青年人”也被纳入保障范围,为他们提供有尊严、有体面、有品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好、租得稳”。


  位于西安港务区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施工,竣工后可向社会提供房源1434套。


  自建的同时,西安市也在加大社会房源的转换力度。


  紧邻秦岭北麓的滦镇街道,施工单位正在为大片闲置的安置房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做着开工前的各项准备,装修样板间、准备施工材料、倒排工期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前,这里将最终改造完成516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而与西沣路一路之隔的西边不远处,就是高新区的产业园区。


  西安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工作正驶入“快车道”。


  2022年2月11日,市住建局对外发布的《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达到3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努力满足和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提出,将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抓住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期,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扩大供给,切实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不断增加城市竞争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西安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实施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充分发挥住房保民生的作用,立足保基本、惠民生、暖民心,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实现“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好、租得稳”,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规划确立了2021-2025年我市各区县、开发区及西咸新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任务和建设节点。并明确提出要坚持多方参与,持续发展;坚持供需匹配,稳量提质;坚持职住平衡,统筹协调的工作目标。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运营管理方面,强化品质意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意识,紧抓重大发展机遇期,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方向、城市更新片区、轨道交通布局、公交场站分布,协调跨区域房源供给,引导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实现职住平衡。


  2月21日,《西安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对外发布。实施意见对保障对象、住房户型、租金标准、鼓励政策、金融支持、等做了详细规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答卷”


  西安市住建局党组书记解宁元认为,加快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是一套难度不小的“组合拳”。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大中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问题。对于各区县、开发区都应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全市一盘棋,扎实做好这一民生保障“答卷”。


  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怎么干?西安市已经有了明确计划。


  目前,我市已将2022年8.8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任务分解至22个单位。其中:西咸、高新区各2.8万套(间),经开区1.2万套(间),长安区、港务区各8000套(间),曲江、浐灞、航天基地各3000套(间),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鄠邑区各2000套(间),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各1500套(间);市安居集团3.2万套(间),市轨道、城投、水务集团各6000套(间)。


  解宁元表示,我市将按照“适度发展公租房、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房” 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保障房建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安居、轨道、城投、水务集团等市级平台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建、改建、统筹、城棚改安置房盘活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各企事业单位、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租赁企业等社会多主体广泛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去年以来,全市已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3674套,其中31899套已开工建设。


  同时,我市已将2021年已确定用地的31个5万套公租房列为续建项目,由各区县、开发区继续完善土地手续,对续建项目土地手续未完成的,由资源规划部门暂停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对已签订土地供应合同的项目,督促各区县、开发区加快办理项目规划、建设手续,尽快开工建设。


  在保障房供地机制方面,坚持执行“未供应保障房用地,暂停商品房供地” 的政策。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原则不低于年度用地供应总量的20%的要求,落实2022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对未落实的区县、开发区直接从其住宅用地中划出相应地块,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鼓励通过集体用地、工业园区土地、企事业单位土地、非住宅项目改建、安置房盘活等渠道完成全年任务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城市住房压力,保障“居者有其屋”的道路上,西安正在发力,并坚定地大踏步向前。(赵辉)


编辑:安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