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开户银行写错了多久能退(打款选错了开户行要多久钱能退回来)

庄永生


1、受损一方有权请求返还


民法中设立不当得利制度,其根源在于古老的社会公平理念:任何人不得基于他人之损失而获得利益。不当得利制度正是建立在这种公平理念之上的、用于矫正民事主体财产流转中失衡的利益关系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不当得利”不同于一般民众日常的生活用语,而是具有明确的内涵外延。一般认为构成不当得利的事实需要符合要件:一方获得利益、获益没有法律根据且致使对方遭受了损失。其中,“获益没有法律根据”一般是指,获益方获得财产利益缺乏法律上的原因,主要包括取得财产没有合同约定依据或法律规定依据等,如果支付款项的一方负有依合同约定付款、或以法律规定支付包括但不限于赡养费、侵权赔偿等义务的,则依法不属于不当得利。


因此,无论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冯先生的案例,还是新闻和日常生活中时有耳闻的错误存款或转账的情形,获得款项一方均是因为一方的失误导致了款项转移,双方之间并没有相应的合同或法定支付义务,所获款项依法属于不当得利,受损方请求返还的,获益方应当依法予以返还,且依照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返还范围包含了款项本身以及不当得利持续期间的利息收益。


当然,如果获益方取得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损失一方的原因所造成,即被动不当得利的,则获益方有权在返还不当得利的同时,要求对给其造成的支出予以赔偿。同时,虽然上述新闻中,冯先生依法应向银行返还其没有法律根据所获得的钱款,但作为消费者,银行确实是因自身过错给冯先生带来了额外的不便,从经营的角度而言,银行理应加强其服务的规范程度,避免因自身过失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麻烦。


2、单边声明“概不负责”不具法律效力


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银行等经营机构,在其涉及钱款结算的柜台的醒目位置上放置有类似“钱款离柜、概不负责”等意思表达的免责示意牌。一旦消费者一方在钱款结算过程中未当场及时核对,在事后再次找到银行等经营机构时,往往被以类似理由搪塞。在此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维权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应主张何种权利;二是经营机构的免责理由是否能够免去其不当得利责任。


首先,消费者主张何种权利是一个法律定性问题。仍以银行为例,银行错误将款项存入存款人账户,存款人获得款项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属于前述不当得利的情形。但存款人在银行取款,银行失误地少支付给存款人款项,此种情况下,由于银行向其付款是因为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未按存款人的要求提供款项的行为属于未依约履行的违约行为,并非银行一方不当得利,因此,此种情况下存款人可向司法机关主张其合同权利。与此相类似,其它经营机构向消费者支付的结算款项少于其应付款项时,一般经营机构与消费者之间都存在某类合同关系,此种情形下,消费者一般均应按照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主张相应的权益。


其次,经营机构类似“钱款离柜、概不负责”的单方免责声明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合同的效力”一章第四十条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法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银行或其他经营者的此类单方免责声明,一般缺乏法律效力。


实践中,发生此类纠纷时的焦点问题在于举证:消费者一方难以证明其款项的短缺与经营者未充分付款的关联性,由于未能尽到举证责任,而只能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现金交易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当尽量当场核对,减少事后的麻烦。而非现金交易的情况下,由于银行等经营者一方的付款行为留有相应记录,消费者一般可顺利主张其相应权益。


举例来说,高某婚后与其丈夫及公婆共同生活,张某是高某婆婆的亲弟弟,因年迈且孤独一人,故与高某一家人共同生活。张某去世后,其储蓄卡等财物一直存放在高某家中。一次,高某去银行存钱,因疏忽大意,误拿了死者张某的储蓄卡,结果将现金5000元存入了张某的卡中。后来存款时才发现误存的事,因张某已死亡,高某又不知道密码,银行根据规定无法为其取款,因此高某诉至法院。法院根据高某所提供的张某死亡证明、银行存款凭证及当日的银行录像资料,认为能够证实高某确将5000元现金存入张某的储蓄卡中。因此,经过调解,银行同意向原告高某支付存款。


3、发生误存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在过失导致错误存款、转账后,如当事双方未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的,受损害一方可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不当得利纠纷民事诉讼。对此,受损害一方应具有相应的证据意识,司法机关对纠纷作出的调查、司法裁判都是以查清纠纷事实为前提,对纠纷事实的调查不能凭空臆断,而是依赖于纠纷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各项证据。一般而言,在此类纠纷中,受损害一方进行维权需要面对两个方面的证据相关问题:


其次,在实践中,主张不当得利纠纷常常需要面对由哪一方证明“没有法律根据”的问题。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虽然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因此,原则上应由取得财产一方对其取得款项具有法律上的理由或合同上的原因进行举证。


虽然因一方自身的过失导致存款、转账错误,获益方属于被动的不当得利,自身没有过错,但没有法律上的原因所取得的利益,无论是法律上或一般的公平理念上,均不具有正当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